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
4.1.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书P41)。
1.定义
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各区背景分析,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落实到合适的区域,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
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
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
4.2.1 发展理论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增长极理论认为,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
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重点开发,也称为据点式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简言之。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
梯度理论认为,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举例:北京,上海,(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遵循其发展规律。
举例:桂林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阳朔旅游区的极化效应。
3.点-轴系统模式
(1)点-轴系统模式的内涵。
两点之间继而建立交通线,资源和经济设施继续在两点集中,并在沿线出现一些经济设施,两点间的交通干线成为一个发展线,在发展出去两点之间寻呼现居民点或城镇,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联系,大量人口和经济单位往沿线集中,其交通支线也成为次一级发展轴,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交通线延伸,成为一个产业带,该理论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认为,在集聚因素的作用下。
4.可持续发展理论
既满足当地人发展需要,核心就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
4.2.2系统科学理论
考虑整个系统的优化配置,核心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来考虑规划对象的整体布局,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4.2.3区域旅游开发理论
也即将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4.3空间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4.3.1空间布局原则
1.突出主体,以点带面
即对增长极理论和点-轴模式的应用,资源特点、游览空间、使用功能和方向的一致性,结合游览方便、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旅游空间布局。
2.合理开发,加强保护
空间布局必须有利于保护资源,使之能永续利用。
3.适度分散,均衡布局
空间布局过于集中,旅游活动就会超过环境承载力,出现负效应,所以,规划要适度分散,但是,同时要考虑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4.尊重习惯,科学冠名原则
使旅游区繁杂的信息,同时有利于旅游区形象的传播,景区的命名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以山名、地名、景观特征、历史古迹等予以冠名,浓缩于便于识别的名称,但要注意禁忌。
5.分工协作,烘托主题
使旅游区内部具有一定同一性,并使各区的专业化发展服从于上一层次的总体方向(即旅游地的发展方向),而各个旅游区之间具有差异性,配置该区的相关旅游设施和娱乐项目,要考虑各个分区不同功能,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和主体,并以此为分工导向。
4.3.2区位定位的影响因素
1.资源基础
景区的旅游资源品位、丰度、集聚度是构成景区吸引力的首要条件。
2.经济特征
经济特征包括收入、消费习性、区域经济状况以及企业关系,同业竞争行为。
3.交通条件
景区可进入性是衡量交通条件基本标准。
4.市场范围
市场范围大小是影响景区定位的又一个因素。
5.城镇依托关系
城镇依托关系涵盖有上述四种因素,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影响要素。
6.旅游点、旅游区、旅游地的空间分异。
旅游景区空间分异是由地形、地表物质、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和社区历史、文化、习俗引起的载体的空间差异,景区的空间定位主要依据就是旅游区空间的分异规律,旅游区划分和布局就是根据旅游景区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合并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划分,因此。
4.4空间布局的方法
4.4.1特殊资源载体的空间布局方法。
1.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区又分为游览区、游乐区、修养区、接待服务区和生态保护区,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分成:森林旅游区、生产经营区和管理、生活区,生产经验区从事木材生产、林副产品等非森林旅游业的各种林业生产区域,其中。
2.自然保护区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4.4.2一般性资源载体的空间布局方法:“三定”法。
1.定位(明确位置)
(1)含义
定位就是确定旅游功能区和旅游建设项目的位置。
(2)理论依据
地理空间理论和经济区位论:空间分异规律(P47)。
(3)定位方法
根据旅游景区内地形、水体、地质、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演化的突变区位,人类社会事件、历史遗存的聚集点位置,以及现代游乐活动的适宜性指向等诸多因素,进行旅游点、旅游项目定位。
2.定性(明确性质)
1)含义
定性就是对已经定位的旅游规划地域系统(旅游地、旅游区、旅游点)进行分类、命名、定功能、定级别,以明确各自特色、主题、功能和发展方向。
2)理论依据
以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旅游活动适宜性位依据,例:龙胜总规。
3)定性方法
功能分区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资源和旅游活动适宜性原则,二是一致性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功能分区,反映不同区域的区位和资源差异,在命名分类工作完成后,要对各区的功能进一步阐述。
总体上,功能分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性,二是功能区内部的形似性,三是旅游资源类型的相邻性。
3.定量(明确数值)
1)含义
定量是指确定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
2)有关要求
一般不要求精确的界定各级、各类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对于旅游项目,在总体规划中,详细规划时,才精确地控制其位置和范围,除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等特殊的旅游地之外,确定各项目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只是象征性的标示在地图上。
4.5几种主要的空间布局模式
1.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
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困惑:核心保护区的保护与核心资源的开发。
妥善处理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开展旅游活动及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2.社区-吸引物空间布局模式
3.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
4.三区布局模式
5.双核空间布局模式
6.核式环布局模式
7.环旅馆布局模式
8.草原旅游布局模式
9.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
10.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