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川西小环线
2017-浏览数 8.3万。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就人类生存环境而言,由于地处高海拔,在这样的环境,生态环境脆弱,人类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一路上的雪山、草原、奔腾的河流,阳光辐射强、空气稀薄,气温低、温差大,气候干燥,天气变化快,大多数地区为荒山荒原,基本上没有纯粹的农业区,交通极其不便,自然条件十分严酷,还有金碧辉煌的寺庙和神圣的佛塔,又让人感觉到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
关于行程
是值得推荐的藏区线路,游历了川藏南北线不少经典风景,这次以成都为起终点的川西小环线从川藏北线G317出发,在马尔康转四川省道S210、S303、S215在新都桥折返川藏南线G318,线路海拔缓慢爬升,是藏区的三大区域中的康区,主要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这两个前西康省的属地,基本上没有感觉到明显的高原反应。
Day0 成都集中
Day1 成都——映秀镇——桃坪羌寨——米亚罗——马尔康,宿马尔康。
Day2 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寨、西索民居——日隆镇,宿日隆四姑娘山日月山庄。
Day3 四姑娘山双桥沟、猫鼻梁观四姑娘山全景,宿日隆四姑娘山日月山庄。
Day4 四姑娘山长坪沟,宿日隆四姑娘山日月山庄。
Day5 日隆——丹巴甲居藏寨,宿嘉绒人家。
宿新都桥,Day6 丹巴——牦牛谷——疙瘩梁子——八美——塔公——新都桥。
Day7 新都桥——雅加埂红石滩——磨西古镇,宿磨西古镇。
Day8 海螺沟,夜回成都。
Day9 成都宽窄巷子。
美图欣赏
啥也不说,先上些此行拍摄的照片给大家欣赏,抓住观众眼光,呵呵,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非常乐意为大家解答,谢谢关注哦。
第1天
映秀镇
映秀听名字就知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必经之路,映秀是我们的第一站,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一大早在成都买了各种补给品便出发,地处汶川南部,是阿坝的门户,这里汉、藏、羌、回等民族交错居住,融为一体,在经历了惨痛的512大地震后,国家援建了民居,房子的二三楼住人,首层是商铺、饭店。
小镇映秀
映秀地震遗址
由于大地震导致教学楼剧烈摇晃,当时教学楼教室里的一面钟因为摇晃摔落到了地上,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512地震遗址——漩口中学,于是人们把钟的破碎装放大,迎面就看到在地震中倾倒的教学楼废墟前,安放着一个硕大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纪念表盘,走进漩口中学大门,据悉,做成了这面雕塑。
在大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有时是如此无力,但看到重建后的小镇,却又能感受到人类的韧劲和无尽的生命。
映秀镇
重建后整齐的民居,首层多为各种特产小店和饭店。
进入汶川县城的213国道路口,一尊高达16米、重30吨的大禹像巍然挺立于群山和岷江之间,此时的大禹头戴斗笠、手执耒锸,仿佛站在治水的雨夜,劳身焦思,但双腿坚实、面容坚毅,力拔山河,汶川威州镇是广州对口援建对象,这尊由广州雕塑院副院长许鸿飞创作的铜雕和身后崭新的楼房一并交付使用,如今是这里的标志之一。
米亚罗
各种藏居映入眼帘,说明已经进入藏地,一路过来。
米亚罗曾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红叶观赏地,后来修建水电站毁了国道边的各种红叶林,比较可惜,不过远离国道的山沟还是保持完好的自然风光。
“杂谷脑”也是藏语“吉祥”的意思,地处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带,米亚罗是藏语,意即“好耍的坝子”,风景区内群山连绵,江河纵横,风光宜人。
红叶漫山是秋天的米亚罗留给世人的一面,但在夏天,这里又变身避暑胜地,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即使是七八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我们下车还得马上回车上穿上外套呢。
我们这个时候来到自然赶不上看红叶或彩林了,满山的青翠,却能遇见难得的清静,青山环绕之下,藏式民居和佛塔点缀其中,写满经文的经幢飘荡在山腰及河谷两岸,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的米亚罗。
山谷之下有尊裱金的佛像,金光闪闪,令人敬畏。
第2天
初见马尔康
马尔康是我们此行第一个住宿地,是阿坝州的首府,空气很好的洗肺之地,七八月间,这个高原小城早晚依然带些凉意。
高原的夏天好比平原地带的春天,仿佛正为马尔康这个高原小城最舒适美丽的季节欢呼,还悄悄在耳边絮语,甚至早晚还带些凉意,八月,行走在梭磨河畔,阳光挥洒在身上,暖暖的,微风吹拂我的头发,温暖不炎热,花儿渐渐开放。
马尔康位于梭磨河谷中段,梭磨河从中间穿城而过。
桥的这头是车水马龙,桥的那一边却是泉水清幽,独自走过长长的木质吊桥,桥下的梭磨河水哗哗作响,朝着它该去的地方不停奔流。
作为一个高原小城,凉爽怡人的气候和热情的太阳是必不可少的,这里还是整个四川空气最好的城市哦。
家家户户都在房子前后种起各种花,花这么多心思装饰自己的房子,有藏族人的吉祥花——格桑花,可见藏族是个热爱生活的民族,有向日葵,还有更多我叫不出名的美丽花儿。
格桑花——藏区的象征。
嘉绒文化美食街
马尔康的步行街,我们在这解决早餐。
买了一盒,都是勤买懒吃啊,虫草是这里的特产,这里商业街有虫草临时交易点,经不起诱惑,可是至今仍然放在雪柜里,呵呵。
告别马尔康去卓克基的路上,经过一处寺庙,远看也是很有气势。
卓克基土司官寨
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末代土司索观瀛于1938到1940年亲自设计并组织重建的,整个建筑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的封闭式四合院,卓克基官寨是一座座北朝南的建筑,后于1936年毁于大火。
官寨的外部装饰以石块、片石的天然成色作为基调,从而使整个建筑显得古朴凝重,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墙上的白虎下山像气吞山河之势。
官寨的正门口立着高大的旗杆,旗杆上的长幅玛尼经幡在风中威风十足地飘动,以抵御一切邪秽之气的侵犯,房子四周挂满了献给菩萨的玛尼旗。
官寨右侧有一个片石砌成的碉楼,也是土司统治权力的象征,是土司储藏珍贵物品和在紧急时的藏身之所,守望着官寨,顶高与官寨相等,碉楼静静地倚天矗立,呈四方锥体。
背面的官寨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抵御外敌入侵。
是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和同名电影主要拍摄地,也是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拍摄地,这个土司官寨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土司府之一。
官寨背后的一片草场,环境舒适自然。
西索民居
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西索民居位于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对面,今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民居建筑时间有待考证,据了解,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
民居建筑形如碉状,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窗框很讲究,民族特色很浓,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也称碉楼,房顶一分为二,覆盖石板或瓦,每层楼的窗户都外小内大,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这些线条分明。
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寨子在纳足沟的围绕之下犹如一城壁垒森严的小城,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在对岸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望过来。
在西索一组的旦达仑寺,佛教宁玛派寺庙,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金顶红墙的外观格外醒目,迎风飘扬的经幢向苍天祷念着经文。
西索河和纳足沟在这里交汇,这座大桥是沟通国道317和卓克基的交通要道。
梦笔山
从卓克基沿着蜿蜒曲折的纳足沟一直到达梦笔山,这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二座雪山。
梦笔山是马尔康与小金的分界山,海拔4114米的梦笔山垭口虽不如川藏线上那些著名的垭口声名远播,往来的人也较少,但这里秀丽的风光却一点都不亚于其它山垭口。
如茵的绿草地开着朵朵小黄花,天上的朵朵白云就像甜蜜的棉花糖,夏天的梦笔山垭口不像平时那样白雪皑皑,而是一派高山草甸的景象,阳光下,一切就是大自然刚刚自由挥洒出的鲜艳图画。
藏区的货车,顶上也有很多藏传佛教的符号,以祈求平安。
风很大,天很蓝,很多货物通过大卡车拉到这里,垭口两旁的五色风马旗随风飘荡着,然后通过马帮再运输到更偏僻的山区。
这些正在休息的马儿都是马帮的运输工具。
安置好马儿吃草,自己也生火煮东西吃了起来,垭口是马帮的交通中转点。
一只山鹰飞过垭口,让我不禁想起那首著名的《Ei Condor Pasa》,优美的旋律和歌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就像这只山鹰盘旋在山尖。
山坡上盛开各种美丽的小花。
垭口的山坡就是个花海,看着盛开的小野花,让人心情兴奋不已。
带着小马驹的母亲
垭口下方的小溪流边有很多牦牛在吃着草。
现今西南部省份虽然越来越多的公路开通,但依然有不少货物需要通过马帮运输以偏僻的山区,甚至远达缅甸、尼泊尔等邻国。
无缰的马儿,正在嬉戏。
马帮的年轻小伙子吃过饭后又陆续上路了。
前往小金
翻过梦笔山,我们继续向小金方向出发。
见到小金欢迎您的大牌子,说明我们已经进入小金地界了,从梦笔山下来经过一段曲折的盘山公路。
猛固桥
另一条沃日河从四姑娘山湍急而至,两条河在去四姑娘山和小金的分岔路口汇成小金川,梦笔河从梦笔山一路流下来。
我们的车停在这岔路口,一座白塔耸立在右前方。
在这汇合处的河上,有一座横跨陡峭两岸架于滔滔河水之上的铁索桥——猛固桥。
这是一座像极泸定桥的铁索桥,南北桥头各有一座桥头堡,铁索桥现在没有木板只有光溜溜的十根铁索,南面刻着“长平”,北面刻着“猛固”,桥下的急流让晃荡铁索更加寒意逼人,桥头的残垣上,还有弹孔的痕迹,此处曾是战略要地,乾隆征大小金川土司时在此屯兵储粮,近代又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驻扎之地。
祈祷神圣的白塔,我们沿石阶走上白塔绕着基座顺时针走了三圈,保佑吉祥如意的意思。
印满经文和图腾的经幡每飘动一次,黄色象征地,就是向上天传送一次经文和祈祷,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云,红色象征火,绿色象征水和木,白塔上挂满五彩经幢迎风飘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相信。
一般藏民建白塔的地方,白塔在此刻显得格外冷峻和肃穆,厚厚的云层把太阳遮盖起来,都是因为神圣而要受到敬重或祭拜的,由此可见猛固桥在藏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日隆镇
终于到达了四姑娘山脚下的小镇日隆镇,现在已经直接改名叫四姑娘镇了,虽然不足二百公里,但蜿蜒的山路还是走了几乎一天,但我还是喜欢日隆这个名字。
沃日河从小镇流过
高原的阳光分外猛烈,但温度却不高,防晒保暖同时都要做。
第3天
日隆镇
当第一缕霞光悄悄爬山小镇两侧的山峦时,我已经呼吸着新鲜空气漫步在小镇高低起伏的街道上,清晨。
日隆是一座山坳里的藏寨,如果不是四姑娘山名声鹊起,它会一直被埋在大山的皱褶里。
镇子并不大,一条省道沿着沃日河穿镇而过。
与喧嚣的大都市不同,这里没有弥漫的雾霾,没有浓烈的尾气,水浸过一般的湿润清凉空气直达肺腑深处,让人不由自主地做着深呼吸。
白色的小马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纯净。
虽然旅游开发彻底颠覆了藏寨原有的面貌,但众多石头砌成的藏居和众多画在墙上的藏传佛教符号,依然彰显着这里人们心中有着坚不可摧的信仰,或者薪火相传的执着,而此刻的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过客,就像投在地上的长长身影,拐过街角就会淹没在屋檐的阴影下,仿佛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双桥沟
这是是四姑娘山唯一有车进入的一条沟,我们今天的行程就是双桥沟,准备进沟去,也是风景最集中的一条沟,四姑娘山主要景点是三条沟: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更被称为“雪山博物馆、古树陈列室、山花聚宝盆、动物生态园”,全长34.8公里,可谓步步不同景,等到大伙都起床集中,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主要是四姑娘山的双桥沟。
坐上往沟内的景交车,一进去就见到连绵的雪山,好不壮观。
车窗外,雪山、草甸、牛群,很快让人找到放松的感觉。
河中嬉戏的牛群
正在过马路的牛群,看到我们的车子过来,母牛赶紧把小牛保护起来,真的好有爱啊。
两侧皆是山,却山山不同,在双桥沟内,很多时候公路似乎高耸入云的雪山阻挡,但峰回路转,则柳暗花明又一村。
满载游客的大巴在绿油油的山腰间盘转,好美的画面。
红杉林
景交车一直开到沟的最里头——红杉林冰川,我们选择从这里往外游玩。
碧空如洗,舒倦的云彩仿佛触手可及,巨大的雪山冰川背倚蓝色的天空。
我特别兴奋,可下车还没跑几步,已是气喘吁吁,朋友提醒我,沟尾的海拔有3840米,剧烈运动很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从山坡植被可以清楚看出海拔的变化,所以长不出植物,山坡一年之中也有超过一半时间是积雪的,所以夏季仅能长出野草野花这类低矮的植物,山顶在雪线以上,只有山脚温度相对较高一些,也只有耐寒的针叶林可以在此生长,红杉便是其中之一。
一条小小的栈道可以让游人进入红杉林里。
林中的幽静感觉又让人流连忘返,这是极少人到达的森林深处,深入红杉林里,真是“乱石穿林窈窕深”,与外面开阔的山野相比。
布达拉峰
向西看一片雪山形如雄鹰展翅欲飞,这里是双桥沟内看山最理想的地方,群山在这里聚会:向右看是猎人峰和圣母峰,布达拉峰因外形酷似布达拉宫而得名,两峰连绵,好像一个睡美人,向左看是金刚山和野人峰、金枪岩。
布达拉峰对面有一大片宽阔的高山草甸,草甸上散落着藏民放养的牦牛,双桥沟,雪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甸的斜坡上屹立着一座白塔,大石上铭刻着六字直言,连接数座玛尼堆的经幡风马旗迎风扑啦啦作响。
牦牛在白塔旁边悠哉悠哉地吃着草,偶尔抬起头来打量着过往的游人。
草甸上盛开的野花引来蜜蜂的青睐。
一派藏地风情,使人不原离去。
四姑娜措
四姑娜措现在是是双桥沟最值得逗留的地方,碧绿的湖面,有着清澈的湖水。
也许512大地震唯一的贡献,就是布达拉峰上滚落下来的石块截断了双桥沟的小河,形成了堰塞湖,这个湖便是眼前的四姑娜措。
它的绿就像一种由浅入深的过度,白云仙子在蔚蓝的天幕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72变,再变换个角度又是另一番景象,浅绿色的草地看上去给人一种温柔之感,墨绿的冷杉林让人感到一种成熟深沉之美,这样深深浅,投射在山坡形成明暗不一的光影,介于两者这间的灌木。
可能是上天眷顾使它们枯而不倒,倒而不朽,山下的四姑娜措也有了不同的光影效果——黄的如初春的杨柳,绿的似翡翠,在绿绿湖水中沐浴着千年枯木,在这里静静地欣赏,见证大自然的沧桑变幻。
四姑娘山
八月的四姑娘山卸下凛冽的雪山气质,高山花海悄然绽放,一朵朵招摇在日光下,灿若朝阳,这片高山草甸因生长着被嘉绒藏族称之为人参果的鹅绒委陵菜而被称之为人参果坪。
群山在云朵的阴影之下若明若暗,蓝天之下,白云朵朵,放眼望去这一点一滴的景色,都好似天上的美景,远处是微微积雪的山峰,近处是绿油油的草坪,像世外桃源一般惬意自在。
山峰溶化的雪水沿着小沟渠直达山脚的人参果坪,滋润着这片土地,山坡重归于青葱碧绿的模样,金黄的小花迫不及待地将草坪装点起来。
群山在云朵的阴影之下若明若暗,蓝天之下,白云朵朵,放眼望去这一点一滴的景色,都好似天上的美景,远处是微微积雪的山峰,近处是绿油油的草坪,像世外桃源一般惬意自在。
双桥沟中的杨柳桥,双桥沟因沟内的两座木桥而得名。
双桥沟是四姑娘山三条沟之中游玩最轻松的,所以下午四点前就已经可以出沟了,因为有景交车辅助。
猫鼻梁
这是个不用门票的开放式观景台,地方不大,我们便去省道303边上的猫鼻梁,好在我们去到的时候没什么人,从双桥沟出来,时间尚早,可以看到四姑娘山的四座山峰,要是早晨拍日出的话,估计要把这里挤爆了。
幺妹始终白纱蒙脸,排行最小当然最害羞,十足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只有幺妹峰藏在云层里面,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站在猫鼻梁,你会惊喜地发现,雪山如此之近,四姑娘山从右到左依次排开,我可以这么理解么,我们一直等候多时,躲在云雾后面。
我们这次没有拍摄到,这里还是拍摄四姑娘山日照金山的最佳观景台,俗话说雪山只为有缘人,留待下次在冬春两季,积雪更多的时候来圆这个梦吧。
据说四座山峰同时显露真容的时候,将会构成一个美女的脸庞。
第4天
长坪沟
今天游四姑娘山的另一条沟——长坪沟,沟里只供马和人行走,昨天游了双桥沟,里面美丽的风景没让人失望,所以骑马和徒步是长坪沟的特色,长坪沟主要以原始森林、峡谷以及雪山组成,更是充满了期待,不通车。
在坐车去长坪沟的路上,整个雪山的山尖都露出来了,一下把车上所有人都惊艳了,来不及拿相机,手机拍了一张。
有一座不大的喇嘛寺庙——斯古拉寺,斯古拉寺是因山得名,但这座寺庙却一直保留着本名,后来是汉族人给起了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四姑娘山”,在藏语中四姑娘山本名叫“斯古拉柔达”,沟口进去不远的地方,是“护卫山神”的意思。
喇嘛寺
后来随着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黄教)在藏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到了15世纪初改为格鲁派的寺庙了,斯古拉寺初建时为藏传佛教的苯波派(黑教)的寺庙,08年大地震后又进行大翻建才变回今天的样子,据说也曾辉煌一时,鼎盛时僧侣多达千余人,寺院在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后来得到修建。
他对香火旺不旺看得很淡,寺庙很干净很静谧,认为寺庙就是学经修行之地那些商业化行为不是佛教徒的正道,由于景区里居民很少,用我们汉传佛教的话说就是香火不盛,游客们也不太会去烧香敬佛,只有些登山者上山前会到此求佛保平安,陪我们进寺的洛桑阿旺喇嘛是一位海归僧人,曾经在印度学经数年。
长坪沟
登上阁楼远眺,四姑娘山四座高峰就在眼前,雪山、蓝天、白云,衬托着寺庙,十分庄严神圣。
斯古拉寺门口聚焦着等候进山的马匹。
松萝只能在空气完全污染的原始森林生长,长坪沟遍布的松萝足以证明四姑娘山的空气质量,长坪沟的树是它的主旋律,树从沟口一直延伸到目光所及的作何地方,它都在风中述说不老的传说,风落,飘摇的松萝淡淡地垂挂在树枝上,随风长满整个沟壑,人们送给这淡绿的生命一个动听的名字——老人须,风起。
长坪沟往里走,成片的原始森林里,古柏高大挺拔,青松枝叶茂盛,杉树、杨柳密密,遮天蔽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古诗意境。
一条小河把长坪沟的马道和人行的栈道分开两岸,互不干扰,由于偏爱摄影,所以前面一段没有选择骑马,边走边拍虽然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但我更喜欢这种体验吧,拒绝打卡式旅游。
湍急的河水从脚边流过,面前满眼青翠,远方的雪山在云雾间时隐时现。
头上,阳光穿过树冠,细碎地洒落下来,脚下,长满青苔的沃土描绘着森林特有的幽静与原始,俨然是一幅树深不见人的诗情画意,历经沧桑翠柏青松郁郁葱葱,飞瀑流泉在密林中哇哇作响,仿佛诉说那场过去多年的战争。
但改土归流的实施使边疆地区从土司制度向中央集权统治转变,便是与土司军队激战于此,终于平定了只有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朝廷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年间,历时五年,可见这儿的高海拔和原始森林是天然的守护神,现在战场遗址再次被原始森林覆盖得了无痕迹,清廷先后投入60万人力、7000万帑币,死伤数以万计,并深远影响后世。
回到现实中来,现在高原依然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纯净的空气以及虔诚淳朴的嘉绒藏族,在这个离天很近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万物皆有灵。
沿着小河终于到达长坪沟的第一个补给点——枯树滩,平整、开阔、安静,远处是层层林木,抬头可见入云的雪山,像个群山怀抱中的小摇篮,这样的环境正适合走了半天的我们休憩调整,从远山雪峰上融化而来的山泉水清澈透底,直接捧起来喝,甘甜怡人。
枯树滩
但实际是雪山上的河流改道淹没了这片树林的根部,使这片树林无法继续生长而形成的,关于枯树滩的形成有种种传说。
长坪沟
只是远看以为是黄色的水流,一条黄色的支流从树丛中流出来,走近一看,原来是钙化沉积形成的黄色河床,上面流淌的水流依然是清澈的,汇入原本碧绿的河流中,顺着小河往上游走,见到一幅奇怪的景色,却不见河水变得混浊,这和黄龙、蓝月谷等地方的彩池是同一地理原理。
溯河而上,一路可见各种形状各异的古树或卧或靠,伏于水面。
古树形似翩翩起舞的美女,姿态撩人。
树边的野花就像它们耀眼夺目的首饰,装点着这些深谷中的舞者。
长坪沟这条沟深景美的绿色长廊,一路走进去,会不断发现大自然的奇妙,许多美丽深藏在这片密林和湿地里。
河畔吃草的小马
成片的原始森林里,长坪沟内原始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点缀其间的各种细小野花野果就像森林中的明星,而且植被保存完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野生樱桃
野生草莓
还有角落里的小蘑菇
要继续前行必须租马代步,我们决定租几匹马儿,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继续前行深入山沟,来到这片沼泽地,栈道便结束了,前面的路十分烂,为了不错过高山牧场木骡子的风景。
在这种山地原始森林和平原上策马奔腾完全不同感觉,穿行于密林底下,不然马儿从树底下穿过,人却被挂在树枝上就悲催了,骑上马儿沿着泥泞的小径向森林深处出发,不时要注意迎面而来的枝桠,随时要俯身贴今天马背。
马儿穿过密林,天空时不时飘落些雨点,打湿身上的冲锋衣和头上的草帽,趟过小溪、河流,泥巴随着啪嗒啪嗒的马蹄声扬起。
冒着小雨骑行,有几分探险者的感觉,当年马帮冒雨穿越浅滩、密林、山垭的场景不断浮现脑海,此时此刻《敢问路在何方》的背景音乐是最适合了,一行人哼哼便唱了起来。
一路的风暴还是不错的,可惜骑在马上确实拍不到照片,树林中原本光线就不足,加上马背颠簸,回来一看全是糊的,有时美景难以分享,只有亲身来体验。
这里是红石阵,是种红色的藻类生长的石块上而形成的,和后来在雅加埂看到的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突然听到从山上传来几声轰隆巨响,藏族向导显得很紧张,他们说这是山上落下巨石或者滑坡了,让我们赶紧下马,以免马儿受惊在森林中乱窜,好在几匹老马表现得非常淡定,我们观察周边不见异常,商量决定继续进发。
不舍得让马儿再加重负担的,马儿是他们一家的收入来源,牵马的藏族姑娘很爱惜自己的马,如果你的背包比较重,她会主动帮你背,平时甚至也不舍得骑马,所以都特别疼爱。
长坪沟曾是川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是古代藏区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民间和军队都需要大量骡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过多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即能分解脂肪,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良马不产茶,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因康藏属高寒地区,需要摄入高热量的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但没有蔬菜,又防止燥热,而在内地。
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木骡子
终于到达木骡子,眼前豁然开朗。
越过那排木栅栏,向远方望去,那边是好几层深V的山谷,两旁的雪山隐约可见峰顶的冰川和积雪。
一眼望去,真是一片自由自在的神仙地,高山牧场旁缓缓流过一条小河。
眼前便是开阔的高山牧场木骡子,绿草如茵,草甸放着各种细小的野花。
无缰的骏马成群结队地从我面前奔跑而过,一派自由的景象。
木骡子是海拔3760米的大草甸,宽阔而平坦,河流从旁边经过,因而被从长坪沟穿越到理县毕棚沟的徒步者选为露营地。
牛牛的表情萌极了,它一定是很好奇我会给它拍出张什么样的照片来。
针叶林再也没长出来,幺妹峰山脚原本是整片的高山针叶林,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新长出来,如今只留下枯萎的树桩,皆因512汶川大地震时引发四姑娘山的雪崩,积雪把整片森林都覆盖了,等积雪融化时,高原寒冷地带,树木生长本来就极其缓慢,遭此天灾。
两只发情公牛激烈地打斗着,而更多的同类则是懒洋洋地吃着草,冷眼旁观,似乎和它们无关。
形影相随的小马驹
独自漫步的公牛
有些没有来到木骡子在之前栈道结束的地方就折返了,后来看到我们在木骡子的照片都说特别遗憾没有一起来,一起来的伙伴。
第5天
甲居藏寨
一早告别四姑娘山,一路向西,终于在中午时分才到达丹巴的甲居藏寨。
美丽的丹巴就像川西高原深山峡谷中的明珠,甲居藏寨面向太阳,散落在山腰,翠茵茵的青草绿树掩映着其中的藏式民居,仿佛误入哪位神仙的隐世之居。
底层作居室和经堂,顶层和院子主要作晾晒和休憩空间,双人间100块,另加30块包三顿,甲居好多藏民都把自己的家开放经营为家庭客栈,不需刻意装修,藏寨本身已是件艺术品,一宅一院的藏式民居多为三四层,外围是畜圈、厨房等,我们包住了这家藏寨,寨子前后种满苹果、梨、核桃等,虽未成熟,主人家也大方地让我们摘来尝鲜。
外表涂以白色和石头原色,檐头的绛红、黑、白色带相间屋子各处还绘有藏传佛教特有的各种图腾,房屋底部为泥石结构,上部为纯木结构,漆为红色。
藏寨门口画有八宝图案,两边楹联以藏文书写。
屋檐底下也画了祥云等佛教图案。
屋顶是个L型的平台,屋顶四角插满代表箭簇的树枝,平时晾晒粮食、衣物和供家人休憩的地方,象征守护神张弓搭箭,随时射杀敢于靠近的鬼怪。
拴在门口的玉米干
太阳渐渐落到大山的另一边,还以为大山之中,没有夜生活,一个寂静的夜晚即将降临。
夜幕降临,天上的月亮就像柠檬一样。
原来有神秘节目,主人家给我们安排了跳锅庄,大家一起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唱歌。
还请了师傅给我们烧鸡,师傅的小孙子认真的看着爷爷忙活着。
青稞酒伴着烤肉和各种水果,不一会大家都兴奋起来,气氛也被藏族美女的歌声和舞蹈带动起来。
大家不像白天那么拘束,纷纷表演了独唱或舞蹈,真是个温馨无烦恼的晚上。
第6天
甲居藏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吃过藏家提供的早餐,我们便要告别了,沿着小路再游甲居。
院子边的青稞
这是川菜必不可少的香料,这里的每一道菜几乎都少不了它,路边的花椒。
屋前的果树开始挂果了。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自古以来,人们就渴望着过一种平静的乡间生活,甲居藏寨让我们暂时停下奔波的脚步,把目光投向这中国最美的乡村,在这里,有青山绿水,有我们梦想中的家园。
大金川河隆隆的声响伴随着这个中国最美的乡村。
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像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的胸襟,任凭藏寨安然躺在她的怀中。
藏寨从大金川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延伸到卡帕玛群峰脚下。
藏寨和大自然浑然一体,表现出天人合一的神韵。
丹巴东谷天然盆景
丹巴到八美路上经过一段非常秀美东谷河,河谷之水发源于雅拉雪山,无论春夏秋冬,都泛着干净的翠绿色,沿着山道往大渡河奔涌汇聚,沟里植被茂盛,老树形态各异,这里被称为天然盆景,倒有几分华南喀斯特地貌的感觉,的确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地,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极慢,要长成参天大树至少得几百年时间。
峡谷两侧壁立千仞,公路就在蜿蜒的河谷中延伸。
河水流经高落差的河床,似脱僵的野马,奔腾汹涌,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每天必到温泉中泡上几小时,附近的乡民会带上丰盛的食物到此小住几天,这里最著名是它的温泉,七世达赖喇嘛住在惠远寺的近五年日子里,第年都要到丹巴的热水塘沐浴,信徒把此地视为吉祥之地,每到农闲时节。
完全没有进去泡温泉的意欲,后来游客渐多,很多游客还喜欢拍摄这些场景,本这山沟里的森林温泉,藏民都是露天裸泡,所以后来都搭上了棚户,现在显得档次低多了。
靠路边一个小池是泡脚的,收费5元一人。
温泉蛋,好像是2元一个吧,如果喜欢这种半熟的溏心蛋,可以买来试下。
沿着峡谷的道路继续前行,经过丹巴牦牛片区森林公安检查站时,看到地上有四只刚被砍下的熊掌,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这新鲜程度就是刚砍下不久。
雅拉雪山
在雅拉神山4000米山腰处,有两个相距不到300米的海子,是康巴地区一座著名神山,雅拉雪山,雅拉河即发源于此,它们的出水方向分别朝南北流向山脊两面,海拔5884米,位于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交界处,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藏区四大神山之一,至今仍是无人征服的处女峰,山顶终年积雪。
越来越接近这座藏区神山,神山从雾里显露容颜,我们的车子到达道孚和丹巴两县交界处,时远时近,随着盘山公路一叠叠升高。
雅拉神山在藏区有着重要地位,雅拉神山还是修行圣地,藏传佛教四大派均有寺院供奉雅拉神山,主峰从群山间拔地而起雅拉河从雪山上蜿蜒而下,一条土路与河床并行而下,传说此山常以一头白牦牛身形显现,是一位化身兽形的神灵,千百年来,无数高僧曾在山里闭关,留下大大小小的闭关洞数百个。
山似莲花,帮被奉为最大神山,雅拉神山所在地是吐蕃最古老的雅隆部落繁衍之地,九座神山组成宇宙世界,雅拉雪山,在藏族古老传说里,以雅拉为首的山神被视为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被合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山”,远古时雪域有九座神山。
疙瘩梁子
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的天地就在眼前,这不是个景点,知道的人不多,和刚才走过的峡谷风光不同,到达疙瘩梁子垭口时,但风景不输那些收费的景区,而且更有自然的苍茫感。
但越过疙瘩梁子,东侧为大渡河流域,西侧为鲜水河重要支流大沟流域,这是典型的高原山原地貌,在地貌上,疙瘩梁子也算是重要分界,疙瘩梁子是重要的地理和自然分水岭,东南侧峡谷深切,地形险要,雅拉雪山屹立其间,则视野开阔,乾宁断陷盆地平坦如镜。
无忧无虑的牦牛悠闲地吃着草。
垭口几乎没什么人,只有两位骑马的游客和为她们牵马的藏民。
藏区的山垭都会挂满祈求平安的风马旗,山坡的树干上像之前走过的垭口一样挂满祈求神灵保佑的经幡,这里也不例外。
远方山岭重重叠叠,眼前的高山草场散落着点点野花。
一家藏居门前的院子是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在这个季节见到油菜花,我就像闻到花蜜的蜜蜂,连忙飞奔而去。
一只小鸟落在院子的围栏上,似乎不敢踏入院内半步。
不想藏族妇女打开院门用稍带生硬的汉语说,房子里走出一名带着小孩的藏族妇女,我们习惯以道听途说的攻略来一叶障目,我一听顿时感觉一股暖流注入心窝,还是舍不得脚踩这美丽的花田,这美丽的地方和纯朴的人民要留给更多的后来者感受,我连说谢谢,心里顿时一紧,走进院子,之前在网上看过这片有讹钱的藏民小孩,而不去破坏它本来的面目,你们可以到花丛里照相,没关系,甚至无限放大一些极端例子,却选择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意。
当我离开她们家时,她们还远远地向我们挥手,这个印象永远都留在我心中。
东面的藏民由于身处汉藏杂居地带,而西面的藏民至今还完整保留着古朴的藏民族习俗,以疙瘩梁子为界,翻过疙瘩梁子,东西两个方向的藏族民俗差异很大,生活方式已经非常现代,也就告别了邛崃山系,开始在横断山系中穿行。
八美草原
一瞬间我被这幅天地山川之大美画卷震撼了,眼前突然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八美就在我措不及防的时候走进我的视野,从我们的车子从疙瘩梁子的垭口穿过之际,顺着山坡往远处眺望。
我似乎闻到了丰收在望时刻空气中飘散着的庄稼成熟香,飘着连绵的白云,那块块金黄的田野是成熟了的青稞和玉米,蓝色的天幕下,高山草甸蜿蜒在八美镇的周边,如一条又一条镶嵌在草原大地的墨绿绸缎。
惠远寺
从此惠远寺在藏区影响力更大,后来更由于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降生于此地,站在垭口可以远眺颇有来头的惠远寺,修建了规模宏大、造型独特、金碧辉煌的惠远寺,为保障七世达赖的安全,藏区十分混乱,动用大量工匠仿照西方佛寺及内地形式,公元1728年,蒙古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清政府特选定乾宁这块莲花宝地,拨出库银。
除了惠远寺,这里其它佛寺、佛塔也是随处可见。
八美草原
夏秋两季是亮蓝色,土石林是蓝色和浅灰色,冬春两季,中午是银灰色,沿路深入八美镇,八美石林是八美著名景观之一,其最大特色在于会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色,清晨和傍晚是红黄色,因此被誉为童话迷宫。
公路边的庄稼开着朵朵白花。
层层山峦和云海相接,仿佛神仙的居所。
断裂带中的岩石,因这种岩石软弱且含钙质,鲜水河断裂带这条地球的伤疤沿康定——道孚——炉霍一线延伸,受到挤压发生破碎、糜化,形成构造糜棱岩,它在八美附近最为典型集中,大自然风雨流水的侵蚀便把雕塑成了千姿百态、雄奇壮观的土石林景观,堪与华南石灰岩喀斯特石林媲美。
不仅仅只有八种美丽,它的美丽多姿多彩,八美,五光十色,教人流连其中不愿离开。
木雅金塔
金灿灿的木雅金塔在巍峨的雅拉雪山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其实塔公寺在木雅金塔的对面山脚下,雪山下,我们来到了雅拉雪山的南面,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塔公寺,从八美进入塔公草原,高原上,大气磅礴的藏域风情跃入眼帘。
事实上所谓的塔公草原既不辽阔,进入是要收费的,也许正是因为小才有了圈地收费的条件吧,远不如之前经过的八美草原,甚至寺庙背后的塔公草原也有铁丝网围起来,也不平敞,很多经营骑马的藏民在金塔旁招揽生意,我们本想饶塔看看,发现入内是要收票的,让人寒心。
木雅金塔是一座坛城式佛教寺庙,木雅金塔又名木雅尊胜塔,供奉有莲花生大师和密宗传承上师像,共分三层:第一层为显宗殿,第二层为密宗殿,三层分别代表佛法、僧三宝和大、小、密三乘,第三层为佛陀尊身塔,金塔外檐还有金鹿、鳌头、金翅鸟、宝幢等贴金饰物,金塔位于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文殊山、观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环绕的中心,意为“莲师道场”,是多吉扎西活佛为纪念十世班禅大师于此灌顶布法而修建的佛塔,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塔内装藏了经典、舍利和伏藏品等,藏语称“古汝塘”,黄金贴顶。
金塔四周有4座台阁式佛塔,围绕金塔的塔林有八种成就塔158座,内装消除违缘障碍的经文22亿遍,内装《大藏经》等装藏品,金塔外有383米长的转经廊,装有470个转经筒,每座塔内藏有10万小佛塔,其收入是西康福利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雅拉雪山
雅拉雪山,感觉离得很近很近了,积雪的主峰形如一朵莲花。
塔公寺
雪山下一对藏族新人在拍婚纱照,都长得特别漂亮,真是金童玉女的组合,藏式风格的婚纱礼服也是特别让我感觉眼前一亮。
文成公主令众人就地取用金沙按照佛像原貌复制一尊留在塔公,文成公主进藏经过塔公时,佛像竟像生了根一样,在塔公寺朝拜吟亦能积同样功德和修行,宝瓶状的佛塔后就是塔公寺,塔公寺又被称为“小大昭寺”,无法到拉萨朝拜的信徒,由于两座佛像的特殊关系,佛像开口示意要留在此地,但此尊佛像有异乎寻常的使命,相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许配给藏王松赞干布,塔公在藏文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必须送抵拉萨,并把一尊释迦牟尼(藏语称觉悟佛)12岁等身像赐给公主和藏王,一夜之间上半身竟自然生成,无法移动半步,就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时,传说当天刚塑完下半身。
藏传佛教相信经幡上的经文由风诵读予佛祖之耳,这是我见过最大规模的风马阵了,站在如此大规模的风马阵面前,遍插经幡的风马阵在风中咧咧作响,塔公寺后面山坡上堆满了玛尼堆和巨大的六字真言在阳光下清晰可见,甚至连旁边的几间房子都显得极渺小,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敬畏之心由然而生。
塔公寺正门是个广场,后山可见规模宏大的风马阵。
寺庙里的喇嘛
四塔之外又有塔林环抱寺庙,寺庙古朴庄重,四周有白黄红绿四塔,兼具汉藏建筑特色,藏家的墙体装饰,汉家的歇山顶屋顶,塔内有长明灯日夜不息,与寺后的经幡形成壮观的景象。
玛尼堆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以及各种吉祥图案,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玛尼堆上刻画的佛像壁画。
顺时针转一圈转经筒等于念一篇经文,塔公寺外围的转经筒,虔诚的藏民都会围绕寺庙顺时针转三圈。
寺边休憩的藏民
塔公寺旁的大街,基本上就是塔公乡的主干道了。
塔公河
她是一条流淌着“六字真言”的河,有一条从雅拉雪山上奔流而下的塔公河,雕刻有六字真言的玛尼石随处可见,整条河谷的山崖上、河水旁、礁石上,在从塔公通往新都桥的路上,是绝对的景所罕见,世界之最,灌木中,或成堆、或独立,或白字、或彩绘,曾经在河道内冷寂的巨石洪流,已经被信徒们赋予新的生命。
我折服于这自然与人所创造的神奇,它是自然的具象,流水抚过石头上的经文,把真经吟诵了一遍又一遍,连水声也变得更加悦耳并神圣起来,是人类信仰的祷告。
玛尼石作为藏区独有的景观,与迎风飘舞的经幡一起,共同构成了天上地下、人间与神界的无限沟通,千百年来,沿着塔公河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五体投地,叩着等身长头,前赴后继。
雕凿出更多的六字真言、佛像等玛尼石,人们在这里凿刻出第一幅六字真言,甚至更远的康定、雅江、理塘、巴塘的僧俗群众们自发来此,知从何时开始,时至今日,塔公河内玛尼石刻的数量与日俱增,数不胜数,场景憾人,蔚为奇观,塔公河流域附近的藏族百姓、寺院僧人。
藏区信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无尽地表述并演绎着他们的旷古传奇故事,这条流淌着“嗡、嘛、呢、叭、咪、哞”的河谷,是他们在用六字真言与河谷交融,进而与苍天对话,与日月交谈……他们精神世界已经变得更加富有。
即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普通人,经过如此漫山遍野甚至遍布溪谷的玛尼石阵,也会被它的气势所征服。
新都桥
整个新都桥并没有突出的标志性景观,新都桥初听名字以为是座桥,但其实新都桥是康定的一个镇并不是景区,在国道318与省道215的交叉路沿线却有10余公里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十里长廊,更不是桥。
每张都各具特色,怎么拍都是明信片般的效果,也难怪新都桥会是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走廊',而且不会和别人的照片类同,隔着车窗谋杀了无数菲林,又难以取舍,正是这种无特别标志性的地方才特别激发我的创作欲望。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黄砖红瓦、黑牛白羊还有那金碧辉煌的喇嘛庙和美丽的白塔,以及那五色飘扬的经幡,这里几乎涵盖了青藏高原所有的风景元素,迥异于西北的苍凉大气,江南的烟雨柔情,这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车上一路隔着车窗往外拍,虽然来不及细细构图,但一幅幅美景摄入相机,竟也难以取舍,以后走吃点藏线经过这里,一定要好好住上一阵,寻觅更完美的镜头。
新都桥连绵不绝的美丽风光,川西坝子风光在这美妙地绽放,白云的影子投影在路两旁的山峦上,天空飘浮着大朵的白云,我们是午后进入新都桥,当时318国道正在施工,车子走走停停,透过车窗映入眼帘,阳光明媚的下午,山脚偶尔散落几栋藏居,门前是大片的牧地或田园。
正在劳作的农民
很多人到新都桥是为了拍秋色,但夏天的这番风景同样让人沉醉,远方的山脊缓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这时到处绿草如茵,青翠山坡,牦牛、马匹散落在村前屋后安详地吃着草。
在山边,只见一个个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民居的屋顶冒出袅袅炊烟,雪山融化的雪水汇成小河顺着公路缓缓流过。
这里有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河,金黄的田园,山峦连绵起伏……。
国道318是进藏的景观大道,无数的文艺青年把走川藏线到拉萨作为朝圣的经历,沿线的的配套相当完善,这是路边的藏式客栈。
新都桥像一个明媚开朗的女子,在高原的阳光下,毫不吝惜地展示她的自然亮丽。
在新都桥这个光与影的世界,日落前后的时间段自然是最美的。
阳光被云层过滤后变成一盏昏黄的柔光灯,顺光方向的山峦被照出优美的明暗部,而逆光的山峦轮廓分明,一切都是光与影的魔术。
飘在山间的那朵像棉花糖般的白云,让人感觉此刻是温暖甜蜜蜜的。
日落后略显深邃的的天空映衬下,白色的八宝如意塔和红顶的寺庙显得格外肃穆。
夜幕降临,恬静的夜
第7天
一早起来发现天气阴沉沉的,酒店旁边是个直升机基地,正在训练。
离开新都桥,向康定方向驶去,规模宏大的寺庙随处可见。
阴天下的新都桥,有着不同于昨日明媚午后的清新感。
折多山
却鲜少有人会停下来看看折多山的风景,而当你真正停下来欣赏这座高山,会发现它不为人知的美,从新都桥到折多山大概一小时车程,大多数人都只是把这里当做川藏线之旅的一处地标,匆匆经过。
又是一个弯,拐了一个弯,都说“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有好几个弯车子转得太急,上山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折多”在藏语就是弯曲的意思,亲自翻越过才知并非虚传,很多弯曲去几乎就是180度大转弯,直接刮到底盘了。
折多山的云瀑是一大特色,当涌动云瀑向你扑来,远看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随风飘荡绕在山腰之间,瞬间把周边的一切可见的东西吞噬,不知方向,你会顿感处于云中迷境,慨叹云深不知处。
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折多山海拔4962米,是康巴第一关,有雅砻江,有大渡河,真正的藏区。
这里见到的是汉藏英三语的康定情歌字样,正是这首康定情歌让跑马溜溜的康定城闻名于世,与别处堆成藏文六字真言的玛尼堆不同。
沿途完全见不到人,我顺着山坡的的阶梯一直向上爬,到达折多山垭口,只是顺着阶梯机械式地向上爬,那一刻的整个人都在颤抖,不知道走多久,但垭口依然处于迷雾笼罩之中,终于到达一个挂满经幡的小亭,不知是山顶太冷还是人太激动,已经是山坡的最高点了,虽然风特别大,非常寒冷,甚至也看不到周边的环境。
雅家埂红石公园
从折多山下来,去磨西古镇的路上,经过雅加埂的红石滩,观景台的位置是《中国国家地理》选出的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
川西轻灵的环境孕育了不少散落的神秘精灵——红石,被称为红石,红石是一种散落在山间尤其是溪水流经之处的石头,因其表面附着着一层红色的藻类(乔利橘色藻,因富含胡萝卜素,在阳光照耀下呈鲜红色)。
红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空气洁净度、湿度、水的清洁度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有人把红石带离这里,为红石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上面的藻类就会马上消退,雅家埂一带低碳富氧的空气、冰山融雪的溪流、原始森林的植被,所以,变回普通的石头了。
环绕着红石奔流而下,红石密布,红石会幻化出不同的色彩,乃至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在雅加埂近百米宽的河谷里,洁白湍急的河水在此被分割聚集,在不同的季节,呈现朝红夕褚的奇异景观。
偶见几只在山边吃草的山羊。
红石沿途都是,最大的红石滩在半山路边,但据说现在连半山腰的观景台都有当地人在收停车费了,从康定到海螺沟的途中,我们去的时候还是个荒废了的景区,无须门票。
成群的红石变成一种流动的红色,这里的红石面积广,红石在河流两旁堆积,冰川河岸上的每一块石头都被披上了一件件红色外衣,颜色鲜红,顺着山谷延绵不绝,气势宏伟,与清洌的流水相伴顺流而下。
这里最好的拍摄地点就是《画壁》中孙俪和邓超站的红石林中,站在其中,神奇的大自然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我们直奔海螺沟附近的磨西古镇,这个磨西古镇实际已经没什么古朴的东西了,其实和一般卖土特产纪念品之类的小村镇没什么分别,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入口就在镇子里,有一些小酒吧,告别红石滩,所以懒得拍照,所以我们选择了在这住上一晚。
第8天
海螺沟景区
它跨越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地,这座有“蜀山之王”美誉的极高山,这片中国古老与原始生物物种保存最多的高山深谷,使得这里生物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嘎神山巍然矗立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达7 556米,是分隔景观与人文的天然地标,海螺沟无疑是其中的贡嘎“长子”,以亚热带为基带的垂直自然带谱。
进入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内,感觉到处云雾缭绕,湿气很重。
搭乘景区的景交车到达一号营地,这里有索道直达四号营地的冰瀑前。
缆车上拍摄的冰川,缆车一直穿过厚厚的云层,冰川升华的蒸气形成厚厚云雾,到达冰瀑前的观景拍摄地点,遮天蔽日,犹如通往天国的阶梯。
穿越云雾的缆车
四号营地搭起高山舞台,几个藏族姑娘在云海中翩翩起舞。
大冰瀑布
海螺沟的大冰瀑布是标志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四川一百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在碧蓝天空与墨绿林带的环绕之下,雕琢成梦幻般的高山琉璃世界。
海螺沟景区
然而海螺沟拥有地球上同纬度低海拔的现代海洋性冰川,世界上的冰川大都位于海拔较高处,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有“一沟有四季,遥远神秘,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冬暖夏凉,云雾多日照少。
冰川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冰川,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好放慢脚步,淡定观望,它在云雾飘渺中,晶莹剔透、圣洁巍峨,足以令每一位游客顶礼膜拜。
贡嘎主峰一直被云雾遮掩,冰川也难见全貌,难免留点遗憾,希望下次走川藏线进藏能再续前缘,一睹蜀山之王真容。
靠近下山缆车出口,有座四面佛,是泰国公主捐助建造的。
游完海螺沟便起程回成都,路上大堵车,路边的一辆车被山上落石击中报废了,蜀道之难深切体会到了。
第9天
宽窄巷子
独自来到号称“最成都”的地方,回到成都,也是游客最爱流连之处,和几个一路走过的驴友吃上一顿正宗的成都火锅作散伙饭,整个人都懒洋洋地,近中午才起床,这个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的步行街,实是清朝古街道,如今汇聚众多咖啡馆、餐厅及商店。
游走宽窄巷子其中,都把宽窄巷子说成是“巴蜀文化”的典型,现在好多宣传语里,其实这样的宣传应该是有些偏差的,你依然能体验到挖耳朵、变脸、喝茶、耍酒等成都休闲生活。
他们选了一块地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大约近300年前,康熙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曾留下了一支八旗的部队驻守成都,换句话说,那里是当时的贵族居住区。
满城不再是贵族区,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满清没落之后,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据说连蒋介石也曾经来过这里居住,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就是一帮满蒙北方人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盖的北方院子,不难理解,这宽窄巷子当时建设之初,这和地道的巴蜀风,还是有些差距的吧。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游客来说,历史考证完了之后,饭还是要吃的,茶还是要喝的,宽窄巷子还是要溜达的…至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早已灰飞烟灭的八旗贵族,最多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了。
古朴的山墙
漆器店里的摆件
漆器店里的关公像
原来是卖烟斗和烟叶的铺子,这位老伯的超长烟斗吸引了不少游人围观。
收费20一位,这二位是摆各种造型和游人合影的。
我则感觉是到了蜀国不愿意回家了,美景、美食、美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是成都闻名于世的掏耳朵,都说乐不思蜀,这一次的川西之旅,收获良多。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于氢气球内容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