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意为山脉中断开的缺口,太行八陉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陉(音xíng)意为山脉中断的地方,沿太行山自南而北沿着山间的峡谷缺口形成了八条著名的“陉道”,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等,人们沿着缺口探寻,古称太行八陉,便发现了横贯山脉的出路,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古往今来,从黄河岸边到燕山脚下,中国历史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在这些狭窄的山谷中轮番上演。
太行八陉分布图
白陉古道
一起探秘“白陉古道”,从残存的“白陉古道”遗迹,今年初夏时节,应邀作为地学专家与河南教育电视台地理博览摄制组,发现了许多古人巧妙地利用地质地貌结构的地质智慧。
遥望孟门
白陉古道主体行进在峪河大峡谷中,白陉又称孟门陉,南起河南辉县薄壁镇,因它的南端起始于河南辉县市薄壁与上八里一带的白鹿山,是太行八陉中的第三陉,故名“白陉”,原本的峪河大峡谷不同的区段又有了不同的称谓,经陵川长辿底、武家湾、乾河、双底、横水河,北达山西晋城陵川县,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
从潭头村以北到山西省的双底村,峡谷到双底村以后,只是大家在从一些文献中看到这些名称时知道是同一个地方就行了,这些名称的变迁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考证了,峡谷出山口附近的一段又被称之为宝泉峡谷,又被称为马圪当大峡谷,分别向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出现大的分支,东北方向的分支被称为红豆杉大峡谷,西北方向的分支或仍被称为马圪当大峡谷或黑毛沟大峡谷。
白鹿山云海奇观
“白陉古道”是个可攻可守的军事要道,军事上通过“白陉古道”南下可攻汴京(开封),“白陉古道”古往今来一直是连接山西与河南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东可攻大名(济南),从此“白陉古道”的大部地段被改造或被废弃,据说 1972年因与古道方向近于一致修建了一条跨越省界的公路,然而,纵观历史,大量的学术资料显示,向北可挥师安阳、邯郸。
白陉古道遗迹
“白陉古道”的南端其实并非固定的一条道路,两条道路在太行山腹地的五家湾道甘河村又合为一条了,在同一区域对修建道路的路线,往往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其它的古道也有类似的情况,由于历史的演变,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又不一定会完全重合,就象现在的许多道路,其实就是沿着古代的驿道在修建,其实也分成了两路,而白陉在穿越太行山前第一道壁障的时候,做稍许调整,一路沿峪河口,另一路则在孟门。
进入山西武家湾
白陉古道上的地质智慧。
不难发现白陉古道上的地质智慧,这些智慧突出展现在薄壁宝泉一带的宝泉古道、上八里鸭口紫霞关古道以及山西陵川县马圪当乡双底村的一段古道上,但从残存的一段段古道片段上,对于白陉古道而言,但凡山区的大道小路无不与地质地貌紧密相依,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大部分已被岁月所埋没、所覆盖。
白陉古道上的第一道屏障。
将太行山形象地比喻为一道横亘在华北大平原北部与西部边缘上,太行山与华北平原在“分道扬镳”拔地而起之时,薄壁镇的北部山前有一条断陷距离达1000米左右的薄壁断层,该断层及与其平行的次一级断裂共同造就出山前最高可到1400米左右的高山屏障,毫不例外地都是沿着一些深大断裂而进行,这一点在白陉古道的南端起点薄壁镇,拔地而起的一幢巨大墙壁,真是毫无夸张之意,表现的尤为明显。
峪河口薄壁崖
薄壁崖
(白陉古道的南端起点在辉县市端薄壁镇,薄壁端来历,大概就起因于峪河口东岸的这道如墙的崖壁,)。
快速遭受风化剥蚀后的古老变质岩,循着这些美丽的红石峡谷似乎可以找到通往太行山腹地便捷的路,太行山特殊的层状地貌结构,然而太行山特殊的层状地貌结构,在这一带切割出深入太行山腹地10公里左右的一系列的红石峡谷,流水与风化剥蚀作用的持之以恒,峡谷的路在太行山南端宣布了“此路不通”,位于山体底部的太古宙变质片麻岩相对于其它岩石似乎变得“软弱可欺”,都将遭遇类似于宝泉大峡谷中潭头瀑布200-300米左右落差的天然屏障而无法逾越,又造成了其上部坚硬的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的断崖式崩塌后退,使所有的沟谷在这一带的溯源侵蚀的途中。
潭头瀑布
断层就是这种伤痕中最明显的表现,总会留下累累伤痕,在遭受大地构造运动作用的过程中,崖壁的屏障与峡谷的“此路不通”,决定了通往太行山腹地的路少之又少,诚然自然界的许多事情,大多都遵循“欺软怕硬”的铁律,坚硬的山体。
孟门垭口
又称孟门古道,在太行山前的屏障山脊处形成了一处相对低洼的孟门垭口,在太行山腹地沿着这条断层形成了一条与峪河主河道相联通的支流峡谷,早期的白陉古道就从这里经过,位于薄壁镇北约8公里处的孟门,因一条近于东西向的断层,因此。
孟门垭口虽然相对于周围1400米左右的山脊低了近400米,孟门垭口的西坡相对于谷底的高度大约在200多米,孟门垭口,据说紫霞的由来与紫红色的岩石有关,又称紫霞关,然而相对薄壁镇所在的大平原仍有900米左右的绝对高度,因其下部主要出露的岩石为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宽仅2米,当地人称“没牙豁”,孟门地势险要,山体被风化剥蚀形成了一条坡度较大的沟谷,两山耸峙,好在这里因断层的存在,相对于其它地段的绝壁长崖,这里是可以艰难地通过。
孟门
孟门一带的地质图
孟门山上看平原
不具备大规模骡队的通行的条件,日进斗金”的大商集散中心,这条路的开辟使薄壁镇成为“骡驮连驿,沿峪河山腰处的崖壁上开辟了从潭头-宝泉-老爷顶的新路,清朝后期,因为孟门的“没牙豁”。
西老爷顶就隐藏在这幢大墙东侧的一个垭口上,形成了西老爷顶东侧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陡立山坡,海拔高度640米薄壁西老爷顶,一条规模不太大的断层从这个垭口经过,相对于薄壁镇高差达540米,在断层的上盘也即山前地带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弧形崩塌山体,但是这条道路要解决的难题仍然是这540米的高差,相比海拔高度1010米的孟门要低的多,事实上峪河口东侧薄薄的山梁上为一幢宽仅百余米的巨大石墙,该山体的存在,再一次横向切断山体,蜿蜒的山路沿着这些山坡终达薄壁镇,薄壁也因此而得名,向东延伸。
西老爷顶附近地质图
道路巧妙的选择了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的顶部与古生代寒武纪下部馒头组页岩之间的风化剥蚀平台(唐县期夷平面),)从老爷顶西侧的断层谷斜向下行50米左右便逐步走上峪河东岸的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的顶部面,下部坚硬的中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形成了理想的路基,老爷顶-宝泉-潭头之间,代表性的如林州太行大峡谷的太行天路等,也是峪河峡谷盘状宽谷的顶面,白陉古道便沿着这个近于平坦的面沿沟谷蜿蜒前行过宝泉-潭头-平甸村后与原有古道重合,太行山区许多旅游景区的山腰盘山道路都是选择在这个地层位置,为一条高度近于相当的线路,(其实。
老爷顶垭口
西天老爷顶
左侧为老爷顶下往崖壁上的路。
古道上的裂隙泉
古道上的每一处泉水都是商旅团队休息补给的理想场所,水是古道存在的命脉之一,古驿站大都选择在这些水源旁,探访中我们发现了多处这样驿站与水源相依的地方,对于古道而言。
荒草丛中的古道
残存的古道驿站
崖壁上的古道
古道上的宝泉村
白陉古道上平坦的大道。
跨越屏障之后的道路还是比较宽敞好走的,最为艰难的当属中元古代石英砂岩与寒武纪巨厚层状石灰岩这两道天然的屏障,纵观整个白陉古道。
山里人家
在这里形成了深入当时的低山丘陵区30公里左右的盘状宽谷,谷底为该时期形成的盘状宽谷面,这200余米厚软硬相间分布的地层,这种结构的岩层特别容易遭受风化剥蚀,还是沿着峪河峡谷而行,峪河峡谷从南部的潭头到北部的双底村,白陉古道在穿越太行山腹地时,属于太行山腹地,地质结构上这一区域主要分布和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纪早期,率先被风化剥蚀,总厚度达200余米,地貌上这一带恰好为距今大约260万年前形成的低山丘陵区,在唐县期夷平面形成时期,以馒头组的泥岩与页岩夹薄层的石灰岩为主,因此,地形相对平缓。
这里成为后来白陉古道的理想通道,古道也伴着这些村寨而行,区域上这种巨厚层的泥岩与页岩也是地下水运移的挡水层,许多的村庄就分布在这一区域,给古道商旅提供了便利的水源,太行山抬升后,至今尚有大量的古驿站和商铺遗存,此外,在沟谷的两边形成了丰富的泉水资源。
宽平的山中道路
白陉古道上的第二道屏障。
形成了遍布太行山腹地的又一道天然屏障,为了躲避洪水还需要另辟跨越这道屏障的道路,源于太行山腹地的一些河流沿着这些石灰岩中的垂直节理持之以恒地强烈下切,形成了大量的切割这些长墙的“一线天”般的深切峡谷,决定了这些深切峡谷仍然不适宜作为古代交通的通道,所形成的地貌突出表现为横向上展开的绵延不断的长墙,太行山区以寒武纪张夏组巨厚层石灰岩层为核心,这种形成于距今5亿年前古海洋中的岩层,洪水的泛滥,具有分别面积广,厚度大等特性,然而。
双底村
向北西方向为黑毛沟大峡谷,现在这里因旅游开发被称为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代上的康庄大道,穿过这里可以奔向白陉古道的目的地陵川县城,这里是两个支流峡谷的交汇地,河流向北东方向为峪河的主河道,在行进到爽底村以后,又面临了新的挑战,然后到达上党等地。
双底断层形成的断层崖。
双底之后白陉古道要跨越寒武纪以张夏组为核心的巨厚层石灰岩绝壁,绕过了黑毛沟一线天大峡谷洪水的威胁,现在的公路就开凿修建在黑毛沟大峡谷中,古代不具备这个条件,因科技的不发达而无法使用,白陉古道就选择在双底村西侧的山崖上,峡谷穿行不可行之后,跨越这道屏障的唯一希望仍然是断层谷,原本便捷的通道,与穿越第一道障壁相似。
黑毛沟一线天峡谷
双底村仍然是一处多组方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智慧的古人在这里修建了聪明的“七十二道拐”,这里其实就是一处断层谷,一处深切的沟谷,这些断裂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相对的宽阔地,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在双底村西侧陡峭的山坡上,沟谷窄陡,由于断层规模较小,双底一带为太行山腹地,解决了跨越这道屏障的难题,断裂构造远不如山前地带发育,然而。
白陉古道沿着这层平台再次在穿越了第二道障壁后,这个平台也是区域上的挡水层,寒武纪晚期形成的一层页岩形成了一级平台,再次进入主河谷沿着横水河一路缓行北上直奔陵川,“七十二道拐”之后的高度已经来到了张夏组顶部,古道边的一些岩溶洞穴成为古道上的驿站,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区域性分布的溶洞层。
七十二拐与断层谷
白陉古道72拐
七十二拐
山崖缓坡上的古道
古道遗迹
天然石龛形成的古道客栈。
古道上的山泉
景区入口
与古道位置高度相当的公路旁大怪二怪溶洞群。
作者简介
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地学科普导游培训、地质博物馆创意与设计等工作,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章秉辰,河南沁阳市人,主编与参与出版各类专著10余部,郑州黄河、汝阳恐龙、洛宁神灵寨、禹州华夏植物群、山西壶关太行大峡谷、西藏羊八井、林州红旗渠-林虑山、焦作缝山……等数十家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专业从事地质公园策划与申报、地学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主持完成了60余项中央与省级财政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图文来源:章秉辰 地学科普旅游之窗)。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