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蛇不见,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久雨不涨,面积甚大,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蛙不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再无特别之处,名气大燥,不过里边的稼轩祠很值得一去,因为《还珠格格》在此拍摄取景。
在省体育中心上顺河高架桥北行在明湖北路出口下来便是大明湖北门,沿经十路东行,下高速后约30分钟到达,自驾游:可以选择京福高速济南西出口下。
另有各式游览船价格不等,大船10元/人,老景区10元/人次,新景区20元/人,内部交通:景区内有游览电瓶车。
景区官方网站: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有自己的停车场按时间收费大车小车价位不等,景区在济南市区银行、医院都很方便。
住宿:
其次是火车站地区和植物园地区,济南市住宿主要可分为市中心地区、火车站地区、高薪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地区和植物园地区五个地区,五个地区中,旅游住宿最方便的是市中心地区,根据济南景点分布状况。
济南市的中心住宿标准间一般220-400元一晚。
二三百元就可以住到让自己满意的房间,通常情况下,标准间从140元到上千元不等,火车站地区位于济南市的西部,车站附近的旅馆价格浮动较大。
准间通常160-300元一晚,植物园地区位于市区的南部,紧邻千佛山景区。
济南湖畔客栈
地址: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岱宗街25号。
指路:大明湖正南门百花洲东岸。
标间 109元/间,价格:多人间 40元/床。
可以享受到推窗看泉,推荐理由:位于中心大明湖畔,偎床听涛的老泉城市井生活。
详细介绍:/inndetail-459.html。
7天济南西市场店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经二纬九路519号。
指路:嘉华购物广场斜对面。
价格:商务大床房 178元/间。
公交车站下车即到,推荐理由:离济南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只有1.5公里路程,离济南著名景点”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大明湖均只有10分钟车程。
详细介绍:/inndetail-462.html。
七斗星商旅酒店-济南大明湖店。
地址:济南市天桥区济南火车东站广场西侧。
价格:标间 169元/间。
推荐理由:火车东站广场南临泉城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公园,周边有泉城广场、趵突泉公园、黑虎泉等旅游景区。
周边景区:趵突泉 千佛山。
旅游小贴士 1、明湖美食:碧筒饮、香脆荷花瓣/荷花粥、湖菜鸡块、糖醋鲤鱼。
加奶汤烹制而成,奶汤蒲菜: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色泽洁白、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奶汤味道醇厚,蒲菜脆嫩,配有苔菜花、冬菇,洁白。
结束游览,2、旅游推荐路线:(1)进西南门,下船后参观辛弃疾纪念祠、遐园,沿湖可游览诗词碑、龙泉池、广场鸽放养区、游艺娱乐区、铁公祠、天香园、曾巩画壁、明湖宝鼎、群芳轩、月下亭、北极庙、汇波楼、南丰祠、雨荷亭、剑门书画馆、明昌钟亭、藕神祠,(2)进南门牌坊-->遐园、稼轩祠、明湖居-->乘船到历下亭岛、汇泉寺岛-->乘船到北岸-->南丰祠、藕神祠、雨荷厅、剑门书画馆、明昌钟亭-->汇波楼-->北极庙、感应井泉、天然奇石馆、明湖宝鼎、铁公祠-->天香园-->游乐场-->出西南门,出南门,乘画舫船至历下亭,然后返回北极庙,游览后继续乘船至南岸翠柳屏岛。
景区地图
大明湖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大明湖景区导游示意图。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公园面积86公顷(1290亩),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面积甚大,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蛇不见,2009年,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蛙不鸣,最深处约4米,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久雨不涨,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现今湖面46公顷(690亩),平均水深2米左右。
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湖面虽暂失碧波,湖中芦花飞舞,繁花似锦,微波荡漾,湖上暖风吹拂,岸边杨柳荫浓,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画舫穿行,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嫣红点点,冬日,葱绿片片,但银装素裹,柳丝轻摇,分外妖娆,春日,秋日,夏日,游人如织,湖上鸢飞鱼跃,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湖中荷浪迷人,水鸟翱翔,荷花满塘。
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沿湖的亭台楼阁,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阁,假山亭台,远山近水,堤柳夹岸,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登临其上,皆成图画,宁榭点缀其间,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十分雅致,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水榭长廊参差有致,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莲荷叠翠,大明湖水色澄碧,楼台烟树,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依阁南望。
大明湖名闻遐迩,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实属难得,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明湖历史悠久,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尤其大明湖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游客众多,名胜古迹周匝其间,景色秀美,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二百万人次。
”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十顷西湖照眼明,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古时湖面甚阔,植荷栽柳,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为防御水患,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至金代起,后历经变迁,引湖水入小清河,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明代重修城墙,至金代,修建了北水门,始称大明湖,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
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广植花木,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砌筑了湖岸,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美化了园容,修砌湖岸,姿容胜往昔,使之旧貌变新颜,维修古建。
南门牌坊
坊顶覆以黄色琉璃瓦,1952年由济南府学(文庙)迁来,柱础石鼓也改用玉白色花岗岩雕成,与其父于方石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重建的牌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山东通志·学校志》载其为文登人)于书佃,檐下由云头斗拱承托,支撑着三阶式山形坊顶,为木结构五间七彩重昂单檐式,只能按原样式重建,苍劲浑厚,宏伟壮观,就是据于书佃碑刻手迹复制的,南门在南岸中部,嘉庆三年戊午科举人,6根朱红立柱和12根斜柱,加宽1.2米,书“大明湖”三个镏金大字,登州(今蓬莱)人于书佃书,比原牌坊增高0.52米,宽14.7米,线条流畅,牌坊匾额“大明湖”三个字,即南门牌坊,立有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大明湖石碑,坊脊及檐角饰有吻兽,色彩艳丽,牌坊西侧,飞檐起脊,门前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民族形式牌坊,从而显得更加雍容华丽,柱础由石鼓夹抱,牌坊原系明代建筑,1984年,斗拱下额枋彩绘“旭日云鹤”、“金龙戏珠”、“西番莲”等图案,高8.38米,牌坊正中匾额,因木牌坊腐朽变形。
宛如青春少女飘动的长发,万千丝绦似柔曼轻纱、碧玉珠帘,显得大度而优雅,歇山卷棚,透窗红柱,垂柳依依,透过坊柱,溪中碧绿的水草,经小溪潺潺湲湲地注入大明湖,是对称的门房,绿色琉璃筒瓦覆顶,可见波光澹澹,牌坊四周,珍珠泉群的晶莹泉水,各建有小巧玲珑的雕栏白石桥,与牌坊相互映衬,牌坊两侧,半遮半露着一片金碧辉煌,桥下有石砌小溪,为典型的仿明代建筑,成为牌坊廖廓的背景,房前,袅袅摇曵,与蓝天白云一起,修长可数米。
可到东南岸天然垂钓中心,游完翠柳屏,如果有垂钓的兴致,到此,坐在大明湖畔柳荫下,别有一番情趣,它们与大明湖水脉相连,您可沿湖岸漫步而行,悠悠然持竿垂钓,整个大明湖公园就算游览一遍,那儿自古就盛产鱼、虾、龟等水生物,还有几处景点,由南门而出,若不愿垂钓,望您也不要错过,荷塘旁,相信大明湖给您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遐园
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的遐园,这就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西行不远,由游船登上南岸,可见一处曲廊环绕、花木扶疏、假山嵯峨、亭台错落的幽雅庭院。
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因馆址在原科举考场贡院附近,而又遐心”意,所以罗正钧取《诗经·小雅·白驹》中“毋金玉尔音,培养人才,是由山东提学使、湖南湘潭人罗正钧倡议并主持建造的图书馆,遐园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为图书馆起名“遐园”。
遐园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设计,甚至堪与宁波天一阁一较高下,小溪虹桥卧波,修竹摇荷风,馆藏颇丰,称“历下风物,既可观赏又可防火,又绕以溪流池塘,以此为盛”,浓荫通幽径,又加广集齐鲁图书典籍文物,进门以假山为屏障,以至当时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读书堂、宏雅堂、海岳楼(书库)、明漪舫(儿童阅览室)、博艺室(文物字画)、汉画室、罗泉堂(历代货币)错落园中,假山以西,池连溪绕,楼堂以曲廊相连,塘内植荷养鱼,庭院内叠石为山。
可惜在解放前屡遭破坏,山东省图书馆也得以恢复重建,1965年,这样一座秀丽的名园,终至毁于战火兵燹,遐园得以修葺,1948年济南解放后,才逐渐改建成现在的样子,遐园东半部的园林部分,作为独立的“遐园”划归大明湖公园。
原镶嵌在大门门额之上,上有篆书“遐园”二字,立一石碣,现在的遐园,大门朝东,为罗正钧亲题,典廊环护,门外北侧柳荫之下。
是读书堂,名“风亭”,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假山之西,便可达遐园大门了,走进遐园,山路有径,站在亭中,长廊中部壁上,沿溪流西岸有半壁长廊,迎面是崔嵬假山,是从河南南阳武侯祠拓来复制的,名“玉珮桥”,蜿蜒可攀,从浩然亭下山,青瓦红柱,山石嶙峋,迤逦北延,站于亭中,名“浩然亭”,北可俯视碧波轻舟,梧桐蔽日,长廊北端,读书堂东侧,山上有亭翼然,名“朝爽台”,山顶有台,石径曲折,南可遥望群山叠翠,池塘如镜,浑若天成,有石桥如虹卧溪上,由碑向东,嵌有石刻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溪流潺潺,传为岳飞手书,又是一座假山,立有《临唐李当涂小篆谦卦之碑》,现为省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可在阵阵清风中,台上有亭,山虽小却险峻峭拔,饱览济南湖山美景,出师表之北,沿长廊南行。
稼轩祠
民国初年改作他用,1961年改建为稼轩祠,这里原为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建的李鸿章生祠,面积约1400平方米,这就是稼轩祠堂了,用以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遐园西行,不远处又可见一组古朴的建筑,端庄肃穆。
辛弃疾矢志恢复中原,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在家乡率众起义,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任掌书记,带领2000余人加入济南地区耿京的农民抗金忠义军,宋金争战时期,21岁时。
满足于偏安江南,呼吁南宋王朝“光复旧物”,辛弃疾奔赴南宋,提出了依靠民兵巩固防务的建议,在报国无门的境况下,提出了恢复中原的具体措施,终与苏轼一起,耿京义军失败后,写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在万般无奈中,辛弃疾的壮志雄才无从施展,上奏宋孝宗,分析抗金形势,又写了著名的《九议》上奏朝廷,成为宋词豪放一派的代表,他在任司农主簿期间,气势磅礴,风格雄浑悲壮,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无有实权的地方闲职,不久,恢复中原的壮志始终未泯,又写了《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分析淮南的战略地位,但他抗金报国,他写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流传千古的词作,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由于南宋王朝的昏庸腐败。
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九月十日,辛弃疾与世长辞。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厅内陈列当代名人叶圣陶、臧克家、吴伯箫、唐圭璋等人咏赞辛弃疾的诗词、字画,上层通“临湖阁”,北临湖滨,左右各有三间厢房,陈列有关辛弃疾的各种版本的书籍,厅内正中为辛弃疾塑像,为陈毅元帅题写,这里曲桥漾波,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穿过过厅为二进院落,牡丹飘香,四壁悬挂名人字画,阁为两层,每叠平台均由假山石堆砌,竹掩秀石,两尊石狮雄踞左右,垂柳弄影,中段台上建小亭,北侧为三间过厅,由南向北三进院落,大门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石桥末端,楼上楼下皆可观赏湖景,有亭翼然,玻璃橱柜中,芙蕖送香,直达阁上,两侧是抄手半壁游廊,稼轩祠坐北朝南,门外有黑色照壁,东廊向北诸级叠升,十分清雅,正厅之后为第三进院落,是供游人休息赏景的地方,名九曲亭,六角攒尖,上建凉台,正厅门楣上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与正厅相通,北端游廊为二层,大有辛弃疾田园词中江西带湖的风韵,院内植青松、银杏、石榴、月季等花木,院内国槐郁郁,阁北水边有七曲石桥,蜿蜒湖中,下设茶座,楹柱有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门内立太湖石作为屏障,院内槐荫匝地,供登楼中途稍憩,红柱架厦,方亭临水,又名藕亭,西廊壁饰有扇面、海棠叶、六角及圆形等各种透窗,所有建筑都有游廊相连,楹联与匾额皆为郭沫若撰书,大门之外。
翠柳屏
稼轩祠北,环列如屏,所以岛名翠柳屏,为大明湖南岸,岛之周岸,离岸不远处的湖中有小岛兀立,垂柳依依。
越桥南,桥起三拱,中拱最高,可荡舟藕花深处,小舟可于桥下自在穿行,有石砌三孔堤桥与岸相通,岛之西,迤逦水中约40米。
与乘船码头相接,有游廊,于柳丝掩映中可见扇形小亭,疏淡如画,令人依稀有江南之忆,石桥步及岛上,硬山起脊,曲折东向,古朴玲珑,有修竹数竿,窗之外,壁上开有扇形透窗,亭之东,故名扇面亭,以形命名,红柱青瓦,与亭相映相衬,亦有青瓦红柱,亭之西南面有白色亭壁。
连天一碧,看堤桥卧波,岛之南,实为消夏赏荷之佳处,任凉风掀襟,波摇影动,荷叶田田,荷香暗送,盛夏登岛。
百花洲
一路之隔,缠缠绵绵地流入百花洲,经曲曲折折的玉带河,大明湖公园南门牌坊以南,轻轻柔柔,岸边弱柳临风,面积7000余平方米,再穿过鹊华桥潺潺流进大明湖,娇柔婀娜,距此不足二三百米有著名的珍珠泉群,水中碧莲映日,红荷争艳,泉群之水,有一碧波粼粼的小湖。
古时的百花洲,在大明湖上筑百花堤,景色宜人,岛上百花烂漫,小岛也因之而名为百花台,曾巩(号南丰先生)有《百花台》诗赞之曰:,现在百花洲东岸一带的民居,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原为水中小岛,著名文学家曾巩调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比现在大得多。
风月全家上采舟,烟波与客同樽酒。
试看何似武陵游,莫问台前花远近。
可以想见,古百花洲该是多少优雅的去处。
百花洲上,他编的《古今诗删》,当时,她做的葱味包子,李攀龙有妾名蔡姬,绝意仕途,李攀龙为后七子这首,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他为人刚直,并在这里写下了咏赞晚明济南风情的《齐音》一书,历任吏部和刑部郎官、知府、按察副使、按察使等职,临百花洲而慕古贤,领袖一代文坛,于百花洲建一三层楼房,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遥想那四面环水的白雪楼,葱香浓郁而馅中无葱,世称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袖、济南人李攀龙,白雪楼因李攀龙而闻名于世,历选各代之诗,白雪楼四面环水,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这种包子的做法流传至今,他则亲自撑船迎接,已是济南著名的风味小吃,在文学上却留芳后世,有文友至白雪楼,为明末诗人王象春购得,李攀龙字于鳞,明清两代,若是文朋诗友,其《沧溟集》风行天下,这样一位文坛大家就隐居在大明湖畔,蔡姬常以葱味包子飨客,号沧溟,明代嘉靖年间,百花洲白雪楼数易其主,仕途坎坷,在陕西提学副使位上辞职归里,只能以小船往来出入,影响颇大,叹赏流连,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李攀龙无子,身后凄凉,善烹调,隐居于此,写诗著文,名白雪楼,倘有官员来访,一律不见,历百年而不衰,遐思无穷,与谢榛、王世祯等人共称明代文坛“后七子”,以至无数后来之人。
汇泉堂
品茗赋诗,小岛绿树森森,汇泉堂就在小岛之上,鸟喧苇丛,可见湖中有一岛,约1里许,来此纳凉避暑,所以岛上一眼清泉,大约因为小岛距北水门不远,便名为汇波泉,因之又称“清凉岛”,芳草萋萋,抽气般引动附近湖面的空气,所以小岛上常有徐徐凉风,济南城内众泉多从这座小岛附近汇入大明湖,十分清幽,一路荷香拂衣,也就叫作汇泉寺了,过去,清代济南文人学士便多于盛夏之时,而岛的寺院,由北极庙游船码头上船南行,而北水门城门洞又如天然风口。
名“薜荔馆”,原为两重院落,但据清代钱塘人吴华《重修汇泉寺碑记》可知,内供佛像,清末民初,一度香火旺盛,有佛殿、关帝庙、公输子祠、文昌阁等建筑,该寺曾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由当地盐商茅、张二氏重修,汇泉寺始建年代不详,这里香客盈门,寺内西侧另有精舍四楹,佛殿为正殿。
汇泉寺大部倾圮,1984年,这里又辟为钓鱼区,1957年大厅修葺改建为棋室,吸引了不少棋坛高手、痴情棋迷前来弈棋观战,济南解放后,仅余大殿和三间耳房,命名为“汇泉堂”,绿荫垂钓,游人可乘船登岛。
汇泉堂三字匾额及抱柱楹联“三径香风飘玉蕙,以保证兰花适宜的生长温度,与大明湖的荷花一起,兰花香气淡雅,可见岸柳婀娜,皆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书,把“泉城明珠”浸润得幽香暗送,名文兰轩,清爽宜人,现在,已修成院落,四面皆有洞门,岛南架一吊桥,人称兰岛,白墙绿顶辟有各式透窗,院中架有天篷,新建兰花展厅,院东北角有温室,透窗之外,兰香欲湿衣”,岛子中部,院内东侧,目前养有兰花1500余盆,原大殿也重新修葺,门前有对联:“树声时入坐,与岛上意境甚和,一庭明月照金兰”,可供游人从陆上步行进岛,小岛已改为公园兰花养植基地,碧波澹荡,清且益远,20多个品种。
秋柳园
汇泉堂东南方有一片陆地,这就是秋柳园了,小桥流水,草碧柳青,十分幽寂。
秋柳园相传是清初神韵派大诗人王士祯读书的地方。
并作《落叶》诗数篇,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字子真,自曾祖起即世代为宦,颇有政绩,终成为清初继钱谦益之后的文坛领袖,15岁便刻印了诗文集《落笺堂初稿》,卒谥“文简”,11岁即与祖父对诗,留其韵而遗其迹,尤喜赋诗,王士祯自幼聪慧过人,12岁写《题明湖诗》,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王士祯21岁时考中进士,影响甚大,著作等身,有《带经堂集》、《渔洋文略》、《渔洋诗集》、《池北偶谈》等50余种,家是济南府新城(今淄博桓台)的望族,还编选《古诗选》、《华泉集》等多种诗文选集,他为官清正廉洁,在诗歌创作中首倡“神韵”说,诗人门生众多,审理纠正过许多冤案,强调作诗须求含蓄自然,号阮亭,他一生勤于著述,官至刑部尚书,别号渔洋山人,别字贻上。
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秋天,济南的文士们便成立了秋柳诗社,读书唱和,号为秋柳园,秋风萧瑟,时亭畔垂柳依依,还有一段文坛佳话,《秋柳诗》传遍大江南北,明清之际,意境幽遥寥廓,23岁的王士祯与济南诸多名士会于水面亭,却不见一个柳字,为当时大明湖一名胜景点,大明湖东南岸附近有水面亭,诗意深微哀婉,为神韵派的典型之作,他触景生情,全国名士如顾亭林、徐夜等和之者至百数十家,句句写柳用典,观柳赏荷,遂赋《秋柳诗》四首,并在水面亭附近修建馆舍,关于秋柳园的来历,后来。
秋柳园及水面亭如今早已无迹可寻,红花依翠竹,公园已有规划,不久将恢复这一文化遗迹,高树蝉鸣,然而遗址上依稀有当年风貌,荷风荡碧波,浓荫护芳草,这里白杨擎天,苇丛鱼跃,垂柳拂水,小桥卧清溪,诚为读书休憩的绝佳去处,以供人们参观、凭吊。
湖心亭
是济南市最大的方亭,脊饰吻兽,亭高11米,可见一方形小岛兀立湖中,重檐出厦,岛上有方亭,泛舟于一碧如镜的大明湖上,建在石砌台阶上,因之名湖心岛,起脊飞檐,1990年建,所以亭也就名湖心亭了,边长10米,红柱青瓦,因岛名湖心岛。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期间,名曰环波亭,曾写有《环波亭》诗一首:,湖心岛上就有亭,早在宋代。
北渚苕娆枕北墙,南山迤逦入南塘。
忽逢朱槛水中央,过尽绿荷桥断处。
鱼鲨浮沉瓦影凉,凫鸥聚散湖光净。
病身唯要一藤床,清境不知三伏热。
可谓道尽湖心岛的妙处。
顿感风荡胸中,碧空如洗,有超然之思,于亭中石凳上小憩,与东南方向的历下亭相呼应,亭阁隐现,岛之四周,游人至此,北望绿树环合,而湖面银波乍起,弃船登岛,南眺群山列屏,岛上方亭,翼然欲举,为明湖水面增添了色彩与变化,绿柳飘拂。
历下亭
亦称古历亭,所以人们也就习惯将整个小岛及岛上建筑统称为历下亭,湖心亭之东,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是大明湖中最大的岛,亭阁掩映,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岛上绿柳环合,历史久远的历下亭就巍立于小岛之上,小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
称客亭,历下亭建造年代久远,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历下亭在五龙潭处,早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李邕曾在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及济南名士,唐初始称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交流空涌波,修竹不受署。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济南名士多”一联,而“海右此亭古,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
有厅堂三间,斗拱承托,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记述了他的好友陈弼夫和陈景亮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和他在山东看到的灾荒景况,山东盐运使李光祖在湖中岛上现址重建历下亭,四面出厦,以供游人休憩,轩西为宽阔的湖面,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轩内西壁嵌唐代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至清末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花雕扇扉,北宋又重建历下亭,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攒尖宝顶,红柱青瓦,水蓝蓝,亭之西侧,八角重檐,檐角飞翘,二层檐下,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历下亭逐渐废圮,故名蔚蓝轩,“名士轩”三字匾额为清末书法家朱庆元书,湖天一色,曰“名士轩”,莹如碧玉,亭在岛中央,八柱矗立,为郭沫若题写,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至清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名“蔚蓝轩”,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到了唐朝末年,亭脊饰有吻兽。
大门两侧是东西长廊,与西游廊相连,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撰书的大明湖诗碑,上刻“历下亭”三字,历下亭之南,大门西侧有御碑亭,长廊东端是“临湖阁”,济南名士多”,门上悬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为何绍基手书,面阔三间,红柱青瓦,飞檐出厦,大门楹联集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乃清乾隆皇帝手书,北墙嵌有咸丰九年陈景亮撰、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碣,是大门,大门东侧有石碑横卧,长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厅”,四方尖顶。
却又枯木重生,柳能长寿如此,历下亭东南侧,令人怜惜,有古柳一株,实属罕见,古柳已逾160岁高龄,于枝干外皮处萌生嫩枝,巍立湖岸,鹅黄柔绿,据考,枝干均已枯朽。
修竹芳卉,秋日金风送爽,荷花飘香,整个历下亭岛,点缀其间,碧波轻舟,典雅得令人肃然,夏日翠柳笼烟,秀丽得让人心醉,亭台轩廊,错落有致。
铁公祠
占地6386平方米,呈长方形,为民族形式的庭院,四周环以曲廊,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南临湖岸,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
然后发兵复取济南,并焚毁他们的攻城器械,长孙朱允炆登基,赐字为“鼎石”,擢升铁铉为兵部尚书,兵至济南时,大骂朱棣叛逆,在城门上预设铁板,铁铉令人在城上竖起朱元璋的牌位,铁铉的父母儿子全部被杀,铁公祠是为纪念铁铉而建的祠堂,以讨伐主张削藩的大臣齐泰等人为借口,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夺帝王,几次挫败燕军,抵抗燕军南下,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攻下南京,死时年仅37岁,当燕军炮火攻城时,从北京发兵南下“靖难”,建文帝朱允炆闻报,朱棣再次兴兵,铁铉兵败被俘,使燕军不能开炮,铁板骤落,朱棣亲审铁铉,自立为明成祖,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被发配教坊司,朱棣先后割下他的舌头、耳朵、鼻子,邓州(今河南邓县)人,铁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师,铁铉(公元1366~1402年),朱元璋死后,待朱棣领军进城,任铁弦为山东参政,任都督府断事,然后投入油锅,绕过济南,朱棣久攻不下,还设计诈降,差点把朱棣砸死,铁铉坐在地上,只好撤兵。
在这场叔夺侄位的宫闱之争中,济南人就开始塑像建祠纪念铁铉,竭尽职守,然而他守土一方,刚烈如铁,所以自明代中叶起,铁铉愚忠如此,横逆加身,又令人敬佩,加之统治阶级又提倡忠君报国,令人扼腕。
铁公祠西为“湖山一览楼”,湖山一览楼是大明湖公园的一处饭店,歇山起脊,登楼可观赏碧波荡漾的大明湖全景,楼高二层,佛伦,佛公祠居东,显得古朴而肃穆,中间由游廊相连,登楼宴饮,中间有石碑相隔,后官至内阁大学士,铁公祠居西,远眺城南染烟含黛的群山,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任山东巡抚,屹立于松荫之中,两祠都是三间,框成幅幅小景,廊壁上辟有花窗,坐北朝南,此处现名为“明湖斋”,各五间,湖山一览,名“荷香村”,前檐出厦,迎门有太湖石,更添几分雅兴,是半壁曲廊,姓舒穆禄氏,红柱青瓦,现今,为旅游纪念品商店,铁公祠东大门为锁壳式门楼,满族正白旗人,曲廊北即佛公祠和铁公祠了,大门以北,是为纪念山东巡抚佛伦而修建的,朱红大门。
因为准确概括了古城济南柳绿荷香,其中最为著名的,对联石刻至今仍嵌在西廊壁圆形洞门两侧,成为千古名句和济南的骄傲,一城山色半城湖”,又是一半壁长廊,山东巡抚、大书法家铁保书,就是大明湖公园最为秀丽的所在小沧浪了,从洞门南向东,这一带多有文人题刻,当属石刻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湖山掩映的独特风貌,对联由清嘉庆年间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撰,出湖山一览楼向南,这副对联,中间有圆形洞门及两个长方形洞门。
也就会如醉如痴了,水榭南濒湖滨,非常喜爱小沧浪亭,四周饰以雕花槅扇,这样,小沧浪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造的,湖光山色与如诗如画的小沧浪便融为一体,塘中睡莲乍醒,慨叹语言的苍白无力,榭东有石桥跨池上,以“四照环澄镜,亭、榭、桥、池相互映衬,内植睡莲红荷,赞美这里的绝妙景色,诸峰对写真,可以濯吾缨,于是,将池塘分为东西两片,东西两面前侧接湖滨回廊,四面出厦,传出画精神”的诗句,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任山东提督学政使的内阁学士翁方纲,东西两面后侧及北面则围绕在一凹字形池塘,还另赋诗作,亭名“得月亭”,可以濯吾足”,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更有湖滨曲廊,有红柱重檐八角亭,小沧浪以上悬“小沧浪亭”匾额的三间水榭为中心,沧浪之水浊兮,那能凭小记,不仅应阿林保之邀为小沧浪亭撰写论文,柳丝风荷渲染意境,人在其中,借湖景入园,塘之东,塘边弱柳妩媚。
与那苍松翠柏,朝南一望,新雨初晴之时,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只有在春秋晨夕,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青的靛青,格外光彩,绿的碧绿,正在叹赏不绝,”于是,方可见到,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是明湖一大景观,游人如能适逢其会,可谓是人生一大幸事,但佛山倒影现今已不易见,白的雪白,是《老残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到了铁公祠前,那楼台树木,显得明明白白,低头看去,对小沧浪胜景描绘得最为贴切逼真的,只见对面千佛山上,后人便将此景称为“佛山倒影”,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忽听一声渔唱,还要清楚,高下相间,梵宇僧楼,红的火红,一睹“佛山影落镜湖秋”的绝世容颜,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
天香园
铁公祠北面,有园隐约其中,名天香园,曲径通幽。
高下陈列,绿色硫璃瓦覆顶,珍奇盆花,天香园为一组小巧玲珑的园林式建筑,周围竹树环合,白色马赛克贴壁,楼下为花卉展室,清雅可人,门上悬有“天香园”三个贴金大字,十分清幽,楼之上为接待室,令人目不睱接,门内有二层小楼,窗明几净,大门南向。
小楼之东,为仿竹苑、仿木苑、园林小品三个景区。
如临仙境,错落陈放的是形态各异的盆景,全然可以乱真,设计得玲珑别致,人行苑中,蜿蜒其间的是花色大理石小路,自然有野趣,苑内凿小溪、叠奇石、植花草、栽绿树,就连丛丛翠竹亦为仿做,仿竹苑主要用来展出时令花木,苑内设施皆仿竹制,“竹形”景门景窗。
仿木苑则主要用来展出盆景,展台为木桩形,木纹清晰逼真,置身其中观赏微缩于方尺之间的“灵山秀水、虬枝古木”,或径为树形,恍若千山万壑,桌凳则浑如木墩,苑内设施皆仿“木制”,“树皮”朴拙天然,自在胸中。
据说,紫藤已年逾百岁,有声有色,园林小品景区位于仿竹、仿木两苑间,潺潺湲湲,高约1米,苑内地势起伏若丘山,山花点点,有山涧流水,松柏苍翠,蔚成一片小巧山林,兰桂溢香,山涧源头为一瀑布,却也飞珠溅玉,小溪两岸,繁花串串,绿草茸茸,曲曲折折,格外引人注目,宛若紫霞弥漫于绿野,中有紫藤一株。
明湖楼
天香园东南行,飞檐出厦,环境十分优雅,明湖楼在铁公祠东,是明湖楼,叠嵯岈自然石以求山林野趣,楼之四周,歇山式房顶覆以黑色筒瓦,悬挂“明湖楼”金字黑底匾额,明湖楼建在约1米高的石砌平台上,是一座二层仿古建筑,砌花坛以为点缀,二层檐下,为艺术大师刘海粟88岁时题写,大气威严,建成于1983年,平台周以石栏,植松柏榆槐以掩映楼阁,整个建筑古朴端庄。
浑然天成,分布得疏密有致,明湖楼的兴建,使北岸铁公祠、天香园、明湖楼、奇石馆、月下亭、北极阁一线景点。
主营鲁菜,其特色菜为以大明湖水产为原料的“全鱼宴”、锅塌蒲菜、水晶藕等,游客在尽览明湖风光后,明湖楼现为公园饭店,还可来明湖楼一品“历下风味”。
明湖宝鼎
晁补之字无咎,是大明湖北门,宋神宗元丰进士,清代文坛盟主王渔洋极为赞赏,通体金黄,一二层均围以雕花石栏,《北渚亭赋》追忆了曾巩守齐州的功绩,明湖宝鼎位于大明湖北门内的北渚台上,共1068字,直径1.5米,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出任齐州知州,重3.5吨,上面饰以凤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明湖楼东北,以为“吾郡遗文惟晃无咎《北渚亭赋》最为瑰丽”,苏门四学士之一,高2.3米,造型古雅,底层雕为须弥座,铸有晁补之《北渚亭赋并序》一文,咏赞了大明湖的秀丽风光,宝鼎为双足圆形铁鼎,齐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台为二层石砌方台。
金戈铁马之思,全长约六七十米,有城墙及城门洞,令人有攻城拔寨,仿照旧制,明湖宝鼎之北,是在原旧城墙的遗址处复建的,可登城墙,修旧如旧,城墙之上筑女墙,城墙西侧有石砌台阶。
明湖波净,壁上嵌白色花岗石浮雕,下有石雕须弥座,面积71平方米,画壁长25.8米,画壁两侧有徐北文教授撰书的对联:“北渚云飞,泺水历山迎帝子,是曾公画壁,内容为颂扬曾巩知齐州时兴修水利、整顿治安、改革教育、奖励农耕等政绩,高6.2米,以及曾巩离任时齐州人民绝桥闭门挽留他的感人场面,宝鼎之南,莲歌渔唱念曾公”,壁顶斜覆绿色琉璃筒瓦。
宝鼎立于北渚台上,与城墙、画壁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庄重典雅而又悠远古朴的风貌。
明湖宝鼎之东,是天然奇石馆。
天然奇石馆
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展出十几个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市)天然奇石精品1000余件,包括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等,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天然奇石馆建于1972年,计40多个石种。
进入门厅,山石茂草后,盎然有春意,可见一迎门框景:有如笋山石立于繁花茂草之中,陈列架上,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意境高远,造型石千姿百态,门厅西侧为展室,特色显著,却恍若人工,形象传神,俨如郑板桥竹石图,纹理构图虽系天然,展室坐北朝南,而那些如诗如画的纹理石,奇石荟萃,有翠竹几竿,七彩斑斓,灯光映照下,瘦皱漏透,草色染石石掩竹。
皆为珍稀真品,馆内还陈列异彩纷呈的天然矿物晶体,琳琅满目,除此之外,馆内还陈列3~5亿年前的红珊瑚、震旦角、白垩纪的恐龙蛋、2.5亿年前的三叶虫及各类动植物化石,如被地质学界称为“温度计”的莹石、代表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钟乳石、火山喷发形成的环带状玉质玛瑙、被誉为假黄金的黄铁矿、广泛应用于光学和高科技领域的冰洲石、作为中药材的石膏晶体、古埃及医生对病人施行催眠术的水晶以及用作儿童护身符的孔雀石等,化石形态完整,美不胜收,无声地印证着地球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让人叹为观止。
因而会令游客想到:门外尚且如此,有嶙峋假山,展室前,池之东有园林小品:塔松之下,周围植巴蕉、棕榈并陈列盆景盆花,池中蓄金鳞、植王莲,有小巧竹亭掩映于芭蕉竹丛之中,馆内自然是别有洞天了,花红草绿,整个奇石馆的外部环境十分优雅,曲径通幽,展室东侧有水池。
月下亭
王莲卧波,为清末大学者梁启超撰,立于石阶之上,池中则金鳞戏水,悬有“月下亭”三字匾额,池东紧靠北极庙处为假山,各有耳房一间,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山东提督学政使阮元书,极富自然野趣,竹摇影动,天然奇石馆东侧,白石护栏,巨石陡峭,一簾花影月移来”,池周叠石为岸,厅之东西,小亭以白石为基,厦檐由白石楹柱支撑,绿竹丛生,十分清幽,彩绘斗拱,前出厦,或犬牙交错,小桥南通湖岸,有一红柱青瓦、六角尖顶的典雅桥亭,亭柱上有楹联:“数点雨声风约住,大厅坐北朝南,翼然于池水中央,月下亭南北以白石小桥相连,厅堂两侧,湖风飒至,嶙峋峥嵘,幽篁掩映,或若岛若屿,北通一大厅。
国民党济南守军最高指挥官王耀武,大厅之下,1948年解放济南时,曾将地下室与城外挖通地道,这个地道,有地下室,却方便了他的后来者王耀武,为备不时之需,就是从这个地道中逃出济南的,韩复榘并未派上用场,军阀韩复榘统治山东时。
北极庙
成化年间两次重修,明永乐,祀道教北方神祇真武大帝,始建于元初,紧邻月下亭的,北极庙旧称北极阁、北极台,是一峻拔的庙宇,那是北极庙,清代也曾多次整修,也叫北庙,又称真武庙,至今已历700余年风雨沧桑,是济南市现存最大的道教庙宇。
是理想的观景佳处,门前有36级青石台阶,原为放鹤亭遗址,北极庙庙基为7米高石镶土台,它背城面湖,视野开阔,是大明湖北岸一高峻之处,南可远眺市区:高楼摩天,群山列屏,巍然耸立,近可俯视明湖:染烟翠柳,站在庙台之上,浩荡波光。
却是由正殿、后殿、庑殿、钟楼、鼓楼、门厅组成的完整古建筑群,规模不大,硬山顶,北极庙占地1078平方米,气势非凡,脊顶饰有吻兽,青砖绿瓦,整个建筑显得高峻崔嵬。
彩塑金童玉女,迎面是三间门厅,封为北方之神,陈列着一长方形的龟蛇合一铸铜像,据传说为真武大帝手下龟蛇二将,侍立两侧,手持宝剑,栩栩如生,铸造于明代嘉靖年间,塑火、水、龟、蛇四神将像,均为四方亭式建筑,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就可生男育女,神龛前下方,两侧是钟楼鼓楼,有青龙、赵天君、关天君、仙真、风伯、雷公塑像,富丽而森严,越过门厅,神龛左侧,铸像向外的一侧已被摸得闪闪发亮了,殿内东西两侧壁上绘有真武大帝传奇壁画:从真武辞别父母到深山跟“真人”刻苦学道,直到修炼成仙,城上平临北斗悬”,正殿中央神龛内,钟楼内悬有古钟一口,登上青石台阶,右侧有白虎、马天君、瘟天君、仙曹、雨师、电母塑像,这些塑像,供奉真武大帝金身坐像,威严端庄,朱红大门上箍以金黄门钉,大门两侧有楹联:“宫中下见南山尽,门厅内院中是正殿,极言北极庙峻拔的气势,民间传说不孕的妇女用手摸了龟蛇合一的铸像,不知从何时起,引人入胜,皆神采飞扬,于是一些迷信的人常来一试,正殿供案上,最后玉皇大帝派仙人把他接到天宫,年深日久。
正殿后面,是启圣殿,殿中央塑有真武圣父母坐像,各持石榴、仙桃,为演奏、舞蹈、献果等祝寿场面,殿内墙上亦有壁画,明代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德王朱见麟建,左右两侧塑有玉女立像。
倘问明湖诗多少,以明代李醉琴最为著名,北极庙过去的道士中,这正是:“泉城自古是诗城,著名诗人范垌还将他的诗稿刻印刊行,海右自古有历亭,北庙道士有诗名,”,常与当时的文人名士在湖上弹琴吟诗,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李醉琴去世后,他是抚琴高手。
感应井泉
名感应井泉,”据说,后此泉湮没不复见,是明代正德年间修建北极阁时挖出的甘泉,此井独甘,1998年,清乾隆年间《历城县志》引明嘉靖《山东通志》载:“感应井在(府)城内北极台下,北极庙下东侧有井,水味多咸,感应井泉得以修复,就饮用井中的泉水,”清康熙年间《济南府志》载:“城北滨湖,旧时北极阁真武庙的道士和附近的百姓。
由声控使然,一持荷花,憨态可掬,一坐玉女,人在池上,两鲤口系铁链,感应井泉在一长方形干池内北侧,池之中部,扯起一方孔铸铁圆钱,以娱游人,深约2米,一坐金童,以圆铁板掷小铁钟,泉为圆井形,方孔中悬挂小铁钟一口,井口围以独石圈井,池之上围以雕石栏杆,击中即有水柱自井中喷出,一持莲叶,有汉白玉石雕鲤鱼两尾,井径1米。
顶覆黑色筒瓦,井池之上北侧,中部高壁嵌《重修感应井泉记》石刻,两侧底壁刻有联语:“华泉墨宝留青史,古井清波印月明”,有三阶屏壁。
有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感应井泉记》古碑,井池之上西侧。
就到南丰祠了,由感应井泉东行。
南丰祠
为纪念北宋文学家、齐州(今济南)知州曾巩而建,北临汇波楼,在大明湖东北岸,南丰祠又名曾公祠。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后人称为南丰先生,后召编校史馆书籍,调知齐州、襄州、洪州、福州,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任越州通判,神宗时重入京师,又徙知明州、毫州、沧州,江西南丰人,官至中书舍人,编修国史,政绩卓著,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死后追谥文定,为官一方时,曾巩(公元1019~1083年)字子固。
水之江汉星之斗”句盛赞曾巩,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元丰类稿外集》10卷,学养深厚,曾巩自幼聪颖好学,并师事欧阳修,深得欧阳修赏识,他精通经史,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有“曾子文章世稀有。
经巡抚福顺奏准,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历城知县汤世培捐资在晏公台东建堂三间,是纪念水神晏戌子的,名晏公台,作为山东巡抚张矅的祠堂,是为曾公祠,济南解放初期,南丰祠据传为宋代齐州百姓所建,约建于明末,现在的南丰祠,人民政府根据群众的意愿,祠中有高台,位置大约在城南一带,在晏公台西建大殿三楹,立曾巩牌位供奉,至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以纪念知州曾巩,改为专门纪念曾巩的南丰祠,原为晏公祠,俗称张公祠,将曾公祠、晏公庙、张公祠划为一体。
大明湖之所以霪雨不涨,就与北水门调节水量有关,曾巩任齐州知州期间,另外,在趵突泉畔建了泺源堂、历山堂,他主持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名为百花堤,还在城内修桥铺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问题,曾巩还为西湖(今大明湖)修了长堤,建了北渚亭,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即大明湖汇波门。
抑制官僚豪强,改革教育,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邑犹无警里闾安”的升平景象,曾巩主政齐州期间,终使齐州出现了“市粟易求仓廪实,惩治恶霸,推行王安石的保甲法。
确认济南之历山即舜耕之历山,对历山、泺水进行了周祥的考证,作为一代文章大家和权威的文献学家,曾巩知齐州时所作《齐州二堂记》一文,这对济南历史文化地位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拉起吊桥,曾巩调离齐州时,致使曾巩不得不在夜间悄悄出走,)他一定是满怀着欣慰离去的,也怀着留恋与遗憾,以挽留他们的父母官,至夜乘间乃得去”,(《历乘》载:曾巩“及代去,济南老百姓拥上街头,州人绝桥闭门留之,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关闭城门,当然,“天地之间有杆秤。
南为南丰戏楼“明湖居”书场,门上“南丰祠”匾额为当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可品茗看戏,整个祠堂占地2690平方米,门内南侧,楼内四周二层,院内迎门有游廊,与北厅相连,青瓦粉墙,雕梁画栋,是宽阔高大的正方形戏楼,昔日设茶座,其他隙地为看台,现经营旅游纪念品,由门厅、大殿、戏楼、水榭、游廊等构成一清幽典雅的古典式庭院,现在,院门坐东朝西。
孙墨佛(公元1884~1987年),是现代著名书法家,仍终日临池挥毫,又号剑门老人,山东莱阳人,陈列孙墨佛先生的书法珍品26件、手札12件,为“剑门书画馆”,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厅东侧五间厅房,年逾百龄,号局园,辛亥革命老人。
柏树已枯死多年,现仅存其台,枝叉戟天,北厅东面,有石砌高台,晏公庙建于明代,却仍傲立台上,祀水神晏s戌子,值得一提的是,令人惊奇,台上现有明昌钟亭和枯柏一株,清末庙毁,不朽不仆,是原晏公庙内遗留下来的晏公台。
是以曾巩故乡江西南丰的一棵千年樟木雕成的,神态安祥,还陈列着各种版本的曾巩著作和评价文章,像高2米,南丰两字属先生”,墙壁悬挂着赞颂曾巩的名家字画,祠堂南出厦,就是曾公祠堂了,祠堂中间是曾巩木雕像,半壁花槅扇,峨冠博带,北厅西侧的厅房,手持书卷,儒雅潇洒,抱柱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是摹写原曾公祠的门联。
南丰戏楼“明湖居”书场。
在这里进行曲艺演出,院内古树参天,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是目前山东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戏楼,南为戏台,建筑面积约三百平米,明昌钟亭、藕神祠、剑门书画馆、雨荷厅、曾巩纪念祠等古建筑错落有致,始建于清末民初,彩绘精美,雕梁画栋,上下均可摆桌听曲品茶,可谓珠联璧合,清静幽雅,二层建筑,布局合理,坐落于南丰祠院内,东西两层为看台,南侧,大厅面积近二百平米,相得益彰,可同时容纳近二百人观看演出,有近百年的历史。
还免费为游客提供茶水,很多人慕名而来,恢复修缮了南丰祠院内的“南丰戏楼”,家喻户晓,还可凭票免费品尝明湖传统风味小吃 “冰糖莲子”、“荷叶粥”和地道的山东土特产品 “周村烧饼”、“糖酥煎饼”,吕剧、豫剧、黄梅戏等国粹瑰宝,品茗听戏,辅以京剧,济南是中国曲艺的发祥地和“三大码头”之一(北京、天津、济南),脍炙人口,“地瓜干”、“高梁饴”、“花生米”、“蝎子爪”等,以梨花大鼓、山东琴书、西河大鼓、山东快书等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曲目为主,原汁原味的向游客奉献精美绝妙的演出,再现当年“明湖居”曲艺演出盛况,挖掘恢复传统节目,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原明湖居因年久失修,遗憾的是,在东南亚、港澳台地区的华人同胞中影响久远,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老残游记》中,配以擂琴、竹笛、二胡、琵琶、古筝、扬琴、葫芦丝、等民族器乐演奏,别有情趣,欲睹当年黑妞白妞说书唱戏时的盛况,今天,早已不复存在,现如今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投资近百万元,以消除游客旅游览过程中的舟车劳顿,就对大明湖畔“明湖居”曲艺演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特邀济南曲艺界的众多戏曲表演家,使其传承当年老济南“曲山艺海”的传统地位,游客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让你如临当年黑妞、白妞“明湖居”说书唱戏的意境,“南丰戏楼”的曲艺演出。
雨荷厅
那就更添雅兴了,若值细雨斜风,鱼跃鸟喧,任思绪如轻风,蒲苇莽郁,内植荷莲,遥想乾隆皇帝与雨荷姑娘大明湖畔的传奇情缘,东西北三面环水,南丰祠院内南侧濒临湖岸处,莲叶摇风,这儿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所说的乾隆皇帝与济南府的民间女子夏雨荷结识并相爱之处,水榭之南的明湖水面,红荷送香,四周环廊,据说,名“雨荷厅”,远眺明湖烟雨,有水榭三间,倚栏闲坐,红柱雕窗,青瓦飞檐,静听雨敲碧荷,景色幽雅宜人。
明昌钟亭
玎玲有古韵,天风激荡,南丰祠院内有明昌钟亭,饰脊兽32件,阔8米,在北厅东面的晏公台上,四面八柱,上下八个檐角均悬风铃,建于1993年,亭为方亭,亭台高10.6米,两重飞檐,上有宝顶,红柱青瓦,点金彩绘。
徐北文撰,故称明昌钟,距今已800余年,钟高2.4米,璧月升时客梦清”悬挂亭上,雷谷衣书,铸有八卦图案,遂移明昌钟至亭中,口径1.8米,亭旁立有“明昌钟亭记”石碑,并由徐北文教授撰书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所幸完好无损,风雨剥蚀几十年,此钟原在城内开元寺钟楼上,后辗转被弃于城北旧巷中,重约8吨,亭内悬有金代明昌年间铁铸古钟一口,顶有龙形钟纽,新建明昌钟亭后,据济南地方史志载。
藕神祠
”这样一座荒祠,是手执荷花、身披冰纨的绰约仙子,名藕神祠,南丰祠院内还有一祠,常使人们冥思遐想……,也不知藕神是谁,铁公祠以西,《老残游记》中曾有简单记述:“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既不知建于何年,祠前一副破旧对联,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还是哪个时代的诗人、才女,有个破匾,藕神祠又称水仙祠,三更画船穿藕花’,原在明湖北岸,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
杳无遗痕了,时过境迁,说明原委,这座重修的藕神祠终又毁掉,决定推戴济南杰出的宋代女词作李清照代替原来的藕神,至清代同治年间,刻碑立石,为李清照安位设祭,并将原来的藕神祠加以修葺,济南一些文人经过商议,还推举符兆纶撰写《明湖藕神祠移祀李易安居士记》。
有人倡议重修藕神祠,院墙洁白,松柏蓊郁,顶覆小青瓦,汇波楼下,十分清雅,墙壁留有圆形、扇形、方形透窗,1995年荷花节期间,东临小溪,竹摇绿影,石榴飞红,1998年终得建成,为一独立院落,祠在明湖北岸,西为晏公台,院内卵石铺地。
为台湾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凤峤先生手书,前出厦,古朴端庄,宋代词宗才女魂”,祠堂在院内北侧,花槅扇,外楹柱则悬挂原藕神祠旧联:“一盏寒泉荐秋菊,匾额“藕神祠”三字,青砖青瓦,为山东当代著名书画家刘如璞先生手书,三更画船穿藕花”,水中仙子荷花影,内楹柱有徐北文教授撰书的隶体对联:“是耶非耶,归去来兮。
彩服贴金,一位手持绿莲,楚楚动人,内容为藕神传说和明湖风光,身高2.8米,游人至此方能悟出:旷世才女与凌波仙子精魄合一,座高1.5米,温文尔雅,祠堂正中,神彩飞扬,玉指纤纤,相貌清丽,是一彩塑宋代仕女坐像,身材窈窕,珠翠明珰,一位手持红荷,卷轴在握,才真正体现了大明湖的神髓,婷婷玉立,三面壁上是彩色壁画,两侧侍女塑像高2.7米。
汇波桥
宽4米,湖水直接经会波桥出北水门,旧时汇波门之上为城墙,名汇波桥,洞高3米,阳光穿过券门折射入雄伟的会波桥下,汇波桥就是现在汇波门南面的水泥平板桥,为雕栏石拱桥,在汇波门南面,每当夕阳西下,所以人们大都误认汇波门为汇波桥,随波荡漾,原桥毁坏,因其紧靠汇波门,同时券门倒影入水,后来券门堵塞,当代著名学者严薇青先生在其《济南琐话》中说:“据史志记载,建国初,”,原来的汇波桥,庙建在高大的晏公台上,才改建为现在的样子,构成‘济南八景’之一的‘会波晚照’,南丰祠外东北角处有桥,长15米,所以汇波门南面的汇波桥是大明湖北岸东西交通必经之路,浮光耀金,济南旧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即在此处,其实,晚照倒影只能出现在当时的会波桥下了,湖水粼粼,汇波桥又名会波桥,台下有券门,湖水流经卷门再由会波桥、汇波门北去,原汇波桥南旧有晏公(水神)庙,门似桥形,且大明湖水从汇波门下流出城外。
汇波楼
闸门一般不开,为治理济南城北一带的水患,名汇波楼,以供游人倚坐,绿瓦明甍,是汇波门,1982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在旧楼遗址上重建汇波楼,宋熙宁年间,汇波楼年久失修,又兼济南旧城的东、和南、北门都不在一条轴线上,楼西二层檐下,辗转入小清河,它既是北城门,飞檐斗拱,故有济南城“四门不对,大明湖成了“霪雨不涨,集中于北水门泄出,整个建筑由88根红柱承托,元代初年,就是汇波楼了,元泰定元年又重修,位于7米高的北城门之上,为一座“悬山歇山重檐”七间城楼式建筑,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曾扩建重修,至济南解放前夕,湖水可由北水门的闸口流出城外,北门不开”的说法,楼南二层檐下,久旱不涸”的宝湖,堂皇典雅,在北水门上修建了一座二层城楼,翘角挑梁上悬挂风铃,时任齐州知州的曾巩修筑了现今的北水门,又是泄水口,有楼巍然,汇波楼北侧,为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另悬“汇波晚照”匾额,也正因如此,悬“汇波楼”金字匾额,旧称北水门,门、窗、扇雕以传统花样图案,为当代书画家黎雄才题写,基本仿照旧制,大明湖水为众泉汇流而成,上下两层均环以回廊,塌圮无存,所以北水门又名汇波门,楼高13.6米,汇波门之上,巍峨壮观,点金彩绘。
汇波楼的万千气象应该是更加壮丽辉煌的新“汇波晚照”,则见似锦晚霞,俯瞰楼下,折射出万道金光,烘托着玫红的夕阳,汇波楼之佳妙处,整个城市就罩在无边辉煌之中,诚为美不胜收,此处的汇波晚照已不复见,于是,楼房栉比,但是,亭台楼阁,朦朦胧胧中却更显苍郁,城中林立的高楼,绵延如屏,夕阳里,岸边的秋柳似乎被这辉煌陶醉了,静静地凝视着满湖的粼粼金波,气势雄浑,若值秋晚登楼,画舫荡波,券门堵塞,披一身紫气,汇波楼五彩灿烂,那金波又扯出千万缕金线,凭栏远眺,在登楼观景,是指在北水门南侧旧汇波石桥上见到的秋晚景色,现今石桥不存,如同天上宫阙一般,反射到汇波楼上,济南旧八大景中有“汇波晚照”,远山如蒙了一层粉红的轻纱,则见明湖如镜,郁郁葱葱,鹊山含黛,南可见群山叠翠,北可见华山染烟,平畴铺绿,掩映于柳丝飘拂之间。
不过,让人迷恋,汇波楼是湖岸最后一个景点,万万不可弃之而出东门,就是公园东门了,再往东走,湖中景色更加精彩。
只要一张船票在手,不管您先游哪儿,游人一般先去湖中最大最有名气的历下亭,北极庙前设有码头,即可乘坐民族特色的交通船游遍全湖景点,可以任意,再分别游览湖中其他景点,游完汇波楼,游完历下亭,这样游来更加随意洒脱,您只要花几元买一张船票,由此返回北极庙,有的游客若三俩相约也可到铁公祠的西码头租用机动船或人工划船、电瓶船,您可在楼上或楼下稍作歇息,是专载游客畅游湖中景点的,然后,也有人愿按景点离岸远近顺序而游。
再按小时计价,花上几十元定能使您玩得开心,交上押金后,这些小船,一船可乘4人。
您也要慎之又慎,不管您是乘旅游大船或是租用小船,所以即便您水性不错,大明湖水深(平均深2米),万一不慎落水,最重要的是安全,湖底淤泥多,又有救护巡逻快艇穿梭湖面,必请同伴向巡逻艇求救。
西南门
另有内外广场,是大明湖公园四门中客流量最大的一个,四周以花式木花窗围合,东面则蜿蜓入湖内,为郭沫若书,初建于1963年,上书“大明湖”三个贴金大字,内侧悬“迎旭”匾额,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二层檐下悬一横匾,二层楼西面,东西长60米,前有花岗石抱柱,乃当代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书,南北进深40米,平面布置构成开敞式外广场和半围合式的内庭院布局,门楼内侧匾额“湖光山色”,建筑形成为卷棚歇山顶,给人端庄大气、优雅宜人的感觉,由花架廊将舫式水榭引入水面,高12米,位于大明湖公园西南隅,2000年重建,彩绘西蕃莲、二龙戏珠等图案,新建大门之门楼为二层单檐,红柱绿瓦,由大门入口、票房、连廊、花架、曲桥、水榭、服务厅七部分组成,混木结构,新建西南门坐北朝南,花架廊和水榭上分别悬有“涵清”和“藕香榭”匾额,是一组功能齐全的园林仿古建筑。
龙泉池
泉水引自五龙潭,卧水拱桥、汀步桥跨水以及自然滚水坝,碑之后,蓊郁葱茏,由地下管道至此涌出池底,池中有小岛,池与池连接处,以便游人观赏、戏水,状如影壁,上镌毛泽东词作《卜算子·重阳》,小岛植花卉,一棵棵高大的雪松,遮蔽出大片浓荫,兼饶泉林之胜的优美景致,最东一池,是一黑色大理石诗词碑,亭亭如盖,名为龙泉池,向东依次流入其余四池,是一片松林,并由东池注入湖中,北行约百米,其实全由人设,清澈的泉水从西池溢出,直达湖岸,可远观不可亵玩,五泓净池自西向东迤逦排列,池岸以自然石叠缀而成,花香沁人,浓荫之中,这样一处浑朴天然,则修置平桥。
城内泉水,遍于巷陌,百处有余,古称历下,泉水流汇之处,历山在南,造就济南胜景,七十有二,大明湖成焉,散布如棋,其著名者,泉城济南,明湖于北,泉池湖山。
尤为珍贵也,需西去数里外之罗姑、玉环泉处汲取,费工劳力,明代正德九年 ( 公元 1514 年 ),立感应井泉记碑于井侧,其泉得名,感应井泉者,济南名泉之一也,奉祀真武大帝,边贡书法世所罕存,掘此地,据旧碑载:白某于梦寐中有人指示曰:泉在北,按此碑系明代著名诗人济南边贡篆额,然近处无可饮之井,北极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 ( 公元 1280 年 ),北极庙东,盖因北极庙也,德王府白某率众修复之,因名之为感应井泉云,并于是年夏四月十五日,因北极庙日久倾圯,工匠百余人之饮水,翌日,位于明湖北岸,色清味甘,果得一泉,道教庙宇。
复立旧碑于侧,遂书此以为记,日月更替,根据市名泉办的安排,北极庙恢复重建,查阅书籍资料,隔日井现,1983 年,此亦泉城、明湖盛事矣,兴废不止,文化革命期间,使其免遭一难,11 月 6 日 破土,感应井泉亦不复存矣,得其旧址,1999 年,北极庙复废圯,然感应井泉仍旧湮没,仅余碑刻,又四百多年后,明湖公园员工为保护感应井泉记碑,如蚌含珠,今明湖公园恢复感应井泉,湖畔文物、碑刻破坏甚剧,遍访历下长者,蔚成景观,济南市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极宜赏乐,将其埋于地下,为一憾事也,为落实市政府保护、恢复名泉的指示,并建感应池周匝井泉。
蛇不见蛙不鸣
鼓噪盈耳,下雨过后,人们总会觉得希奇古怪,尤其是蛙不鸣更让人费解,城外北园一带,而城内湖中杳然无一声蛙鸣,“ 蛇不见蛙不鸣 ” 是大明湖独有的现象,一提到此,蛙声一片。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此,流传至今,蛇游动,蛙不准鸣”,对于这一奇异现象,蛙不叫了,在历下亭休息时,蛙齐鸣,于是就编造了一些传说逸话,于是乾隆皇帝下令:“蛇回洞,影响他休息,当时人们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住在大明湖边,路过济南,大明湖的蛇不见了。
鹊华桥吟诗留伤感
东西向横陈于百花洲与大明湖之间,此桥为明湖畔重要景点之一,桥下流水潺潺,为一单孔石质拱桥,旧时游大明湖的人,画舫穿行,鹊华桥是济南著名古桥之一,过去人们评说明湖风景有 ' 七桥风月 ' 之说,鹊华桥乃七桥之一也,大都要上桥浏览一番。
东有华山耸立,画图取来后,于其上北向远眺,名之为 ' 鹊华秋色图 ',白榆应让柳千条,看景品画,画舫往来,近处明湖荷柳争辉,他登上鹊华桥,房屋茅舍,兴致大发,宋元时期大书画家赵孟,画成一幅画图,清代传入宫廷收藏,何事居然驾鹊桥,皆朦胧隐现于烟雨之中,古人称此为济南八景之一的 ' 鹊华烟雨 ',乾隆皇帝再游大明湖,忽然想起宫中珍藏的 ' 鹊华秋色图 ',根据这一景观,便立马派人去取,鹊华桥高逾数丈,成为传世佳作,二山遥遥相对,他对画观景,秋月春风初较量,这一年,观赏眼前如画景色,田野平畴,其一曰:大明岂是银河畔,即兴赋鹊华桥诗三首,远处西有鹊山侧卧。
由鹊华桥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眼前的美景是实实在在的,在这里乾隆皇帝遐思联想,而神话中的天宫则是虚无飘渺的,最后发出了还是人间大明湖更美好的感叹。
从此之后,事有凑巧,乾隆皇帝悲伤之余大为懊恼,认为是自己写了这首诗带来的不吉,京师传来邸报:皇后病故,引起伤感,怕触景生情,据说他吟了此诗不久,应了牛郎、织女相分离的事,他再也不肯登鹊华桥了。
大明寺沉明湖生
便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欺压百姓,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官人的妹妹至爱至孝,看上去极为庄重、排场,亭阁林立,每天晚上都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请了许多医生医治,勾结官府,每天经声佛号,然而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一月之后,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母亲的病,古时候,也不见效,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尤其可恶的是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原、祈求得子等机会,响遏行云,妹妹为治好母亲的病,坑害奸污来寺拜佛的良家妇女。
突然一声霹雳,骑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狂风大作,老和尚眉飞色舞,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暴雨倾盆,肝胆欲裂,官人得知后,果然好了,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报告了老和尚,他抄起大刀,那天寺内老和尚外出不在寺院,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并查看了住处,就这样沉入地下,怕哥哥不答应,就是现在的大明湖,顿时天塌地陷,悄悄跟踪,勃然大怒,独自来到大明国寺,立即派人把官人的妹妹拖到寺内,就趁哥哥不在家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滚滚,随起歹心,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刚到大明寺附近,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
百姓拍手称快,大明国寺的和尚已遭天遣,却永远叫不出声来 ……,日子过得满快活,治好了母亲的病,而那些恶和尚有的喂了鱼虾,官人辞职,有的变成了湖里的蛤蟆,在大明湖中种藕捕鱼,再说官人抢出了妹妹,只会生气鼓肚,周济穷人,从此以后,看到人家过上了美好的日子,奉养老母。
荷柳情缘
“四面荷花三面柳,这是大明湖的最好写 照,一城山色半城湖”,红荷点波,景色如诗似画,漫步湖畔,看到红荷垢柳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关柳荷的美丽传说,但见垂柳飘拂。
两小无猜,荷花美丽聪慧,很久很久以前,长大以后,姑娘如花似玉,结成百年良缘,杨柳诚实勤劳,男的叫杨柳,她们自小便在一起游戏玩耍,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地配一双,择日为她们完婚,青梅竹马,女的名荷花,湖边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两家的家长也认为她们是天生一对,且情深意笃,非君不嫁,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便互生爱慕之情,小伙子英俊潇洒。
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挣开强人之后,生出歹心,垂涎荷花的美貌,追来抢救,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欲行不轨,谁知天有不侧风云,殉情自尽了,纵身跳入湖中,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带人抢走了荷花,杨柳闻讯,杀死了杨柳。
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向着荷花点头,她们活着不能结合,红荷挺立,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柳枝拂水,朝着柳枝传情,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死后也要日日厮守相聚,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她们死后。
雨荷厅与杜梨树
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东北角,是济南市的古树名木之一,有一个独立的院落,和'雨荷厅'相对有一棵大树叫杜梨树,名'南丰祠',是'雨荷 厅',院里有一个四面厅。
听一位老人讲,这'雨荷厅'和杜梨树记述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便令船工撑船寻声找去,以前在这里住着一家姓夏的人家,被一阵悠扬的琴声所吸引,公务办完自会来接夏女进京,才华横溢,并表示,有一女子,要去南巡,顿时兴致大增,两人一见钟情,住在历下亭,傍晚正在亭外散步,但都没有说成,月下论琴更是觉得相见甚晚,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见到夏女,远近提亲的人踏破门槛,乾隆在济南住了廿几天,临行时在琴的背面写下'知音难觅'四个字,有一年乾隆下江南。
在院内种上这棵杜梨树,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从此水米不进,离开乾隆的岁月里,他说'如果皇帝想起我妹,烧着了古琴,天天对湖抚琴,此琴是唯一物证,夏女抱琴痛哭,夏女精神崩毁,夏女急忙回身扑救,不久便离开人世,把书吹翻,问祖人留这做什么用,火被扑灭,但琴却被烧去一块,打倒烛台,门一开,夏女的兄长提出还是保存起来的好,事隔百年,派人来找,回家祭祖发现此琴,夏家一后代夏凤启在京为官,夏家在安葬夏女时要把古琴一起随葬,方止住哭声,不见心上人来,见乾隆从湖上走来,光阴似箭,琴是夏女唯一的精神寄托,死时身边仍抱着那张烧毁的古琴,于是出资在夏女原住处修建'雨荷厅',众人相劝,观琴背面'知音难觅'四字仍能辩清,好有个交待,琴被烧,听完讲述,悲声惊动四邻,乾隆走后,一个晚上夏女正在抚琴,思念成疾,'于是夏家便将琴珍藏起来,一阵狂风涌了进来,便连忙起身去迎,夏女日思夜盼,甚是感慨,心情恍忽。
独留丽质在人间',一到秋天杜梨满枝,以求多子多福,一般家庭,这是取杜梨的本意,夏凤启买了一丈白绫,但年年繁花似锦,引来无数喜鹊,夏凤启写好后用白绫将琴包好埋于地下,或种海棠以求富贵,并在上面写诗一首'夏女在唐无玉环,这杜梨乃暗含'独丽'的意思,意思是说夏家女要是生在唐朝就不会有杨玉环入宫的事了,二是认为它花白如玉似雪,只因命薄无贵日,但她没有杨玉环那份福气,游龙千里求合欢,一是这夏凤启对杜梨树有种偏爱,想是乾隆皇帝接夏女回宫,给人以高洁孤傲之感,种上这棵杜梨树,为什么他种了棵杜梨树呢,所以这棵杜梨虽有百年,和夏女的身世有几分相似,在院内植石榴,在种这棵树时。
雨荷厅的传说-乾隆皇帝与夏雨荷。
便双双坠入爱河,称赞夏雨荷慧心手巧,琴棋书画,二人在雨荷厅内,非同一般,他们吟诗做画,满口生香,风雨忽至,他循声寻至,琴台旁,红柱青瓦,她对乾隆皇帝是十分崇拜的,知书识礼,抚琴弈棋,乾隆呷了一口,与之攀谈,微服私游,香烟袅袅,如诗如画,一来二往,忽闻悠扬悦耳的古琴之声传处于荷柳丛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湖上烟雨朦胧,当夏雨荷知道这是皇帝造访时,柳眉风眼,攒笔蘸墨,出厦回廊,赞叹不已,他十分高兴,该女子谈吐高雅,他乔装打扮,胜过宫中佳丽三千,厅内摆设古雅,乾隆皇帝又游大明湖,这是他从来没喝过的好茶,这女子名夏雨荷,游兴大发,见大明湖“接天莲叶无穷碧,乾隆皇帝也在湖畔暂住,更是受宠若惊,两人谈眼前景致,赏荷观雨,勾皴点染,此厅为一古式建筑,见一四面环水、荷莲围绕的大厅,十分投契,二人遂成知己,樱口朱唇,乾隆见这女子生得姿容秀丽,十分高兴,诗词文章,荡舟游湖,心中大悦,赏荷时节,听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玉盘,一淡妆青年女子正在抚琴,并题诗一首:,落落大方,其乐陶陶,当他行至大明湖东北角时,相见恨晚,是世居湖畔的一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这荷花茶是夏雨荷以鲜荷花瓣、嫩荷叶和莲子、冰糖等制成,辛酉年夏末秋初,边将随身所带折扇铺在案头,一日,在扇上画成一幅“烟雨图”,夏雨荷亲手泡制了荷花茶献给乾隆品尝。
满城春色映朝阳,雨后荷花承恩露。
泰岳峰高圣泽长,大明湖上风光好。
善解人意的女子,回赠乾隆,也即在锦帕上写了古乐府诗一首,写毕,她深知这段情缘恐难久长,郑重的赠于夏雨荷,诗曰:,夏雨荷是极端聪慧伶俐,为表明心意。
妾当如蒲草,君当如磐石。
磐石无转移,蒲草韧如丝。
恍若置身仙境,湖平如镜,天色依依清淡,这时,放出朗朗清辉,明湖的景色,暗送诗韵,深藏鸥梦,一轮明月渐上中天,那巍巍汇波楼,皎皎明月,清辉似泻,闪烁莹莹银光,那茏茏树色,酷似蓬莱,坠落“镜”中,那郁郁荷香,敲碎钟声月色黄”,越发显得俊秀,那圆月的倩影,每当月夜,清风拂面,那森森历下亭,柳枝轻摇,犹如月宫,秋夜在视野开阔的大明湖岸赏月,有一种朦胧之美,水色与月光竞爽,比昼间更为好看,荷香浮动,历来被视为一种良辰美景,湖水如镜,波光飘渺,此时,清代任宏远曾有诗曰:“贪看明湖忘归路,美不胜收。
历亭秋风
错落有致,水中有一小岛,翠生波而将流,这里风景秀丽,荷芰连天,蒹葭挹露,泛泛溪津,其前身为客亭,并沿袭至今,西即大明寺,遥接芙蓉之苑……金梭织锦,唐天宝年间,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有《古历亭赋》云:“茏茏树色,杜甫即兴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西两面则湖,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在此宴饮,历代文人多有赞美,古朴典雅,类王家之庭院,亭周围有名士轩、蔚蓝轩、御碑亭等建筑,容与芦荻之岸,被称为中华古亭之一,竹荫花斋,岛上有亭名历下亭,近环薜荔之墙,湖上有亭名曰客亭,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蝶迷春草,疑谢氏之地塘,”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绘,唼呷蒲藻之乡,诗中的历下亭即客亭,大意是,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在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中,泺水北为大明湖,桂楫张筵,香随风而不断,距大明湖南岸不远。
钟鸣蛙静
山倒影
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立有“佛山倒影”石碑,佛山倒影是清朝末年著名小说家刘鹗命名的,低头看去,与那苍松翠柏,还要清楚,觉得比上头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最佳观赏时间为春秋佳日,正是秋天,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这湖的南岸,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格外光彩,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于是在《老残游记》中写到:“到了铁公祠前,绿的碧绿,青的靛青,上去便是街市,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白的雪白,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在沧浪亭内,正在叹赏不绝,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鹊华烟雨”是将湖北部的小山收入眼底,显得明明白白,新雨之后的晨曦或夕照之时,密密遮住,高下相间,却有一层芦苇,实在奇绝,红的火红,他来济南时,该景观由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精彩描绘而被广为传诵,大明湖著名奇观,说的是千佛山倒映在大明湖中的影子,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的同镜子一般,那楼台树木,梵宇僧楼,朝南一望,而“佛山倒影”则是把湖南岸的群山揽入怀中,忽听一声渔唱。
汇波晚照
将四周景物染成橘红,波光泛金,济南八景之一,过去,柳丝飘荡,群鸟归林,北可见齐烟九点,近可观明湖碧波、画舫争渡,显得格外妖绕,夕阳吐霞,桥下有庙称晏公庙,此景随化为乌有,门上有桥称汇波桥,其景即称“汇波晚照”,府城众泉之水多从此过,台下有门为券门,舟棹唱晚,大明湖的东北隅,门侧有柳,相错如锦,南可望群山如屏,门下有水,彩楼沐辉,汇波桥上盖上汇波楼,沧桑之变,券门堵塞,其楼峭拔高耸,之后,宛如酣畅淋漓的绝妙画图,登楼远眺,有门称北水门,蔚为大观,只见杨柳披彩,庙下有台称晏公台,垂入水中,水皱波纹,夕阳照之,芰荷艳红,傍晚时分,柳将门笼罩,金辉熠熠,微风徐吹,故门也称汇波门,观赏地点汇波楼。
丹坊耀日
造型优美,脊上和微翘的檐角上,檐下有云头斗拱,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阔14.7米,每根柱子前后均有高大的石鼓挟抱,1953年由文庙移来,各饰有脊兽,金碧辉煌,它飞檐起脊,上覆金黄色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丹舫指的是大明湖南门内的明湖牌坊,牌坊上“大明湖”三个镏金大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于书佃题写,它高8.3米,立于石砌台阶之上,明湖牌坊一直被人们视为大明湖的标志,所以称为丹坊,整个牌坊由六根红柱支撑,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雄伟壮观,牌坊项呈“三阶错落”式,使建筑极富民族特色。
遐园好音
因藏书丰盛,始建于1909年,“济南第一庭院”,被誉为闹市中的一方净土,黄鹂和鸣,山石嶙峋,园内杨柳垂荫,书声朗朗,泉水叮咚,历来就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且物种丰富,也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景色如诗如画,丽水虹桥,曲径通幽,遐园位于大明湖南门西侧,是当时的山东省图书馆。
沧浪荷韵
池中荷花盛开,三面荷池,小沧浪亭居园中临湖处,花瓣重重叠叠,荷香绕画梁”之感,登亭四眺,面山傍水,《诗经》中曾有:“沧浪之水清兮,晴明之日,绕以长廊,建于1792年,大明湖北岸有一庭园:铁公祠,可以濯吾足”的诗句,可以濯吾缨,湖水穿渠引入亭中,可见十里之外的千佛山,全湖在目,每逢夏日,花色淡粉娇嫩,境界清幽,这里有古人诗词碑刻等墨宝多处,给人“沧浪访古贤,清香弥漫,沧浪之水浊兮。
柳岸春深
诗题《明湖柳色》,清朝诗人刘伍宽还专为明湖柳作了一首七律,比比皆是,此景甚美矣,柳树,一片玻璃一叶舟”(清朝王允榛)……明湖的柳也确实多、确实美,“大明湖上一徘徊,黄鹂关关鸣唱,大明湖尤甚,就连清朝皇帝乾隆对明湖柳也予以赞美:“秋月春风初较量,如雪、如云、如烟,是济南的市树,若在春天,柳眼向人青”(元朝赵孟頫),芙蓉争带露花开”(宋代曾巩),一派生机,薰风微吹,历代文人也多有赞咏:“杨柳巧含烟景合,“草芽随意绿,青条垂地蘸波,“千条杨柳数声鸥,白榆应让柳千条”,柳絮飞扬,岸边、岛上无处不有,两岸垂杨荫绿苔”(清朝蒲松龄),柳色鹅黄。
画船烟波
还是烟雨蒙蒙,那情那景令人魂牵梦绕,影摇动、城郭楼台,乾坤大,红尘外,船是大明湖的魂,诗吟的青霄惨惨,杯斟的金波滟滟,无论是风和日丽,人惊的白鸟皑皑,人从天上、载得春来,元朝散曲家张养浩有一首《大明湖泛舟》的小令专写游船的感受:“画船开,四面云山无遮碍,”,荡于一湖烟波之上,烟水间。
景区图片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