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去年年底以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编者按:2020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就一些主要问题和相关规划进行了探讨,当然这些研究也只是初步的,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就要启动了,甚至还有一些不准确、不深刻、不周全的地方,今发布出来,既是供大家参考,更是听取意见。
重庆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一)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壮大。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9个,南岸区南滨路文化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3个,重庆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53个,重庆市文化旅游产业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366.81亿元,“十三五”以来重庆先后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包括:5A级景区9家,4A级110家,3A级82家,2A级51家,1A级1家,国盛ICE等4个园区单位获得重庆市数字文化产业园创建资格,2019年,截止2019年底,同比增长14.49%,全市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1.5%、13.5%,武隆区、万盛经开区先后被原国家旅游局纳入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武隆区和巫山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政府开发运营138家,社会资本为主开发运营的115家,建成两江新区数字出版基地、出版传媒创意中心2个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市级乡村文化乐园50个,签约金额4000余亿元,签约重大项目140余个,因旅游业带动。
(二)文化旅游市场需求扩大。
重庆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旅游业增长最快城市,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重庆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和消费逐步扩大,重庆获批全国首批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成功举办四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将文化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引导提升旅游体验、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2019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32%,城市知名度快速提升,扩大文化消费,建立起了拥有3000多家企业的文化企业消费联盟,“十三五”以来,经初步统计。
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洪崖洞。
(三)文化旅游企业迅速崛起。
私营企业较2018年增长5.22%,全市新设立文化企业24185家,全市新设立文化企业25284家,全市旅游企业14036家,其中全国百强旅行社3家,全市旅行社达到623家,年内新增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金1184亿元,年底总数达118040家,年底总数达125252家,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全市星级饭店达到210家,同比增长24.8%,同比增长16.98%,同比增长4.63%,2018年,其中五星级饭店28家,注册资本3022548.178万元,其中私营企业占12814家,2019年,2019年,重庆海外旅业集团、重庆中旅集团和新世纪国际旅行社获评“全国百强旅行社”,接待游客人数超100万的景区达到19家,较2018年增加8.99%,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四面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大足石刻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旅游投资企业获评“中国百亿旅游投资机构”,总额达7850亿元,在全国位居前十强,增长8.92%,最高接待人数突破400万人次,社会资本加速进入文化领域,在西部名列第二,五星级及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内河游轮达到27艘,增速比去年高66%,其中。
(四)区域差异化发展特征明显。
2018年三峡游轮接待游客6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1.6亿元,实现旅游收入1125亿元,“大三峡”区域接待游客1.46亿人次,渝东北三峡库区初步统计接待游客1.23亿人次,且两年均保持了15%左右的增长,同比增长16.1%,同比增长33.4%,同比增长12.83%,同比分别增长15.4%、38.3%,接待入境游客131.54万人次,2018年,近两年,武隆、巫山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大武陵”旅游发展等战略显现出良好效果,彭水县阿依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签约重大旅游招商引资项目830余亿元,2019年,渝东南片区增速最快,实现稳步增长,主城片区投资趋于理性,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优胜劣汰加速。
(五)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重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各区(县)文化旅游项目,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解放碑时尚文化城、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洋炮局1862文创园、重庆文旅城、仙女山星际未来城等正顺利推进,北碚区温泉健康小镇、綦江区旅游特色小镇等6个重点旅游项目顺利落地,55个涉旅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扎实抓好旅游度假区项目、世界温泉谷项目、三峡后扶项目等重大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全市旅行社新增27家,总数达到580家,重庆马戏城、弹子石-龙门浩老街、重庆建川博物馆、华熙live演艺中心、旅游演艺《归来三峡》等已建成开放,实现旅游总收入4343.5亿元,“十三五”以来,增速31.3%。
二、发展目标
我市文化旅游合计增加值可达2500亿元,要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可达16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可达1100亿元,2009年我国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文化和旅游产业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市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GDP占比8%以上,GDP占比3.8%以上,GDP占比5.5%以上,而旅游产业也早已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十三五规划”更是确立了文化产业“到2020年,到2025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过程中,我市在文旅融合新背景下,在执行中央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年均增速10%以上。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
三、发展理念
应坚持对重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推陈出新,坚定文化自信,探索文化价值,刺激文化消费,凸显文化特色,研发文化产品,深入挖掘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一)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构建浓郁的文旅创新发展氛围,创新引领、创意驱动,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十四五”期间,并激活其生命力,是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深入整理重庆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构建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为推动文化旅游和科技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催生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利用现代网络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两江新区等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速集聚,建设西部创新中心,(二)坚持科技助力、数字化驱动,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智能化“头部企业”纷纷在渝布局,重庆被确定为“中国智博会”永久会址,“十四五”期间,实现智慧文旅。
培育文旅融合支柱性品牌产业,(三)坚持文旅融合、培育支柱品牌,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如何运用创新理念引领融合,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塑造知名文化品牌,要深刻把握文化和旅游的内在关系,发展特色文化城市,旅游强调文化为魂,文化强调如何将文化价值落地。
国际旅游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即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消费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建设重庆成为“五大名城”,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四)坚持顺应需求、提升消费规模,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重要环节,努力使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推进打造国际文旅消费中心城市,并以创建国际消费城市为契机,探索打造“国际消费示范区”,则应根据群众规模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目前重庆正在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三年计划,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供需两端发力,消费环境更加优化,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四、发展机遇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又是抗战文化、红色文化的集聚地,既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历史文化厚重,为构建层次化、系列化、特色化的具有世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天然生态城市,2.资源丰富,重庆旅游资源涵盖了大都市、大乡村、峡谷大川、温泉湖泊、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多种类型,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山水都市。
重庆的城市特质、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得到了多样化的传播和充分的展现,3.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时代梦想艺术乐园。
(二)面临形势
为重庆文化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契机,重庆作为国际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必将迎来更多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机会,与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密切,1.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2.国家建设发展机遇,为重庆谋求新发展增添了动能,也为重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建设政策的施行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深化文化交流合作,通过挖掘巴渝文化内涵,打造重庆文化生态圈,有效发挥了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了重庆文化软实力,推动了重庆文化繁荣发展,完善文化发展保障支撑体系,重庆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3.重庆文化强市建设机遇,近年来。
五、“十四五”重点任务和方向预判
发展数字出版、绿色印刷等新型出版业态,创新数字出版技术,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印刷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逐步建立融合发展、形态多样、竞争力强的新型新闻媒体矩阵,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二是推动出版产业升级转型,打造我市数字出版文化品牌,积极参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创作等国家工程,紧紧围绕融合媒体现代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文博产业,四是建立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体系,创新融媒体产品,在全市建立绿色印刷体系,丰富数字出版内容,依托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推进“两江上游云”融媒体云平台建设,三是引导演艺产业集聚发展,扶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推广绿色印刷技术,(一)调整升级传统产业结构,紧跟5G建设发展趋势,推进重庆有线智慧广电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市级媒体“中央厨房”建设,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传承,推动“重庆演出院线”全市覆盖,一是做强新闻媒体矩阵,推进巴渝传统风貌开发,推进重庆音乐厅、重庆芭蕾舞剧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推出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成果,普查梳理我市文旅资源,实施传统工艺产业化振兴,组织优秀剧目申报2021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布局开展5G、4K、8K、AI、VR、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验与应用,依托地标性演艺场馆、院团驻地、民间小剧场、演艺空间、艺培机构等构建都市演艺集聚区,扩大文保单位开放范围,聚焦“互联网+”。
打造动漫游戏产品研发和创新基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产业,四是加快形成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产业优势,二是提升动漫游戏产业竞争力,推动设计创新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动漫游戏衍生产业的发展,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的艺术交易产业链,培育动漫游戏产业集群,发展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我市设计创新影响力,三是打造当代艺术产业高地,设立设计创新中心,培育研发创新功能,扶持一批设计服务企业,发挥重庆作为全国当代艺术基地的优势,壮大艺术品交易产业,打造重庆艺术大市场,举办设计创新交流活动,形成本土设计品牌,把握我市西部创新中心建设机遇,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创新基地,健全艺术品交易体制,扶持本土企业优秀原创内容的生产,(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前瞻性布局数字文化前沿领域,打造知名IP,推进“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
发展文化科技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重庆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二是发展文化用品装备制造产业,吸引文旅消费,培育文旅消费核心品牌,三是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文旅产业,打响重庆市文化用品装备制造产业品牌,推动影视衍生产业的发展繁荣,(三)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吸引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优化文旅消费体验,提升文旅消费水平,一是建设全国重要的影视基地,推动智慧文旅建设,培育完备的影视产业链,提升我市文化科技装备制造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培育智能产业,吸引入境消费,引进、培育、做强旅游演艺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新业态,支持本土影视企业的发展,吸引优秀影视人才,形成全市“全域影视基地”的文化氛围,建设一批影视基地、电影小镇、纪录片基地,打造全国领先的应用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四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搭建影视企业与文创企业的合作平台,统筹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消费支撑,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举办文化和旅游节事活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依托重庆西部创新中心建设和智博会永久会址的机遇,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学布局文化用品生产格局,改造传统产业,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增加优质夜间产品供给,建立电影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彰显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整合夜读、夜游、夜娱、夜秀、夜市、夜行等业态,出台政策和资金扶持。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新华传媒有限公司。
支持文旅产业企业的发展,(四)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三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万众创新,二是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综合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构建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文化旅游市场格局,发挥好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发挥其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科技、金融、制造、商贸、农业、康养、休闲等行业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创业氛围,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品质,一是扩大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二是推动文化旅游消费转型,培育新型文化旅游消费模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化、全球化,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强化文化旅游市场服务和监管,完善文化旅游消费设施和环境,构建有序开放的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旅游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旅游消费个性化、定制化发展,三是优化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服务重庆、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旅游产品物流基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西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文化旅游消费大市场体系建设,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建立中高端服务型消费体系,(五)建设完善文旅市场体系。
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一是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四是推进文旅小镇发展,打造文化创意精品和文创品牌,打造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剧目,推动精品文化演艺剧目面向旅游市场,实现文化旅游演艺的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三是推动文化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完善文旅小镇运营管理机制,立足于对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梳理和挖掘,壮大一批特色化、差异化的文旅小镇,支持先进文化企业园区的发展,带动文旅消费,坚持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二是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实现产镇融合发展,丰富文创开发内容,实现品牌打造,(六)做大做优文旅融合格局,提升游客体验,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优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核心产业优势,立足于本土人文风韵,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到宜游、宜居、宜业。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广告产业园。
深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峡地区和武陵山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合作,打造辐射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对外文化贸易市场,加强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人文交流,二是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打造国际交流交往平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积极推进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之窗项目集群建设,传播重庆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围绕“一带一路”,围绕“一带一路”,推广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形象,(七)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举办2020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共同打造“大川西、大三峡”世界旅游目的地,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文化创意产业论坛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我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深化与四川、陕西、贵州、湖北、湖南等省市合作,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文旅推广活动,一是建立开放保障体系,争取承办2020年西部文博会,引进吸收国外文化艺术精品,制定利于扩大入境旅游的政策环境和服务配套,推动互利共享。
(文/陈莉 黄亚玲 王成尧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图片均由文化产业基地企业提供)。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