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回答力求从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视角谈谈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观察,身边有不少在深圳工作的台湾朋友,我自己也在台湾几个城市、乡村呆过一段时间,客观讲,这是一个值得好好讨论的问题,只有基于数据、亲身观察体验才可能更接近事实,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民众对对方其实是一知半解,甚至有失偏颇。
台湾经济指标
一、台湾经济指标
整体而言,台湾经济属于初等发达水平,以下从GDP、人均GDP、月工资中位数、最低工资几个指标进行简单分析与省份对比:。
台湾GDP一直名列省级第一,2007年台湾就被广东省超越,台湾的GDP总量达到4.21万亿元人民币,2019年,但随着大陆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1.经济总产出:历史上,此后便一路下滑,排名第九。
排名世界经济体38位,在大省级单位中排名第一,3.人均经济产出:2019年台湾人均GDP2.6万美元,已经进入初等发达阶段,仅次于港、澳、深三市。
纯工资中位数为00台币(8384人民币),4.人均工资:月工资中位数方面,台湾全时受雇者的含红利奖金月工资中位数为41000台币(9548人民币),79%的台湾雇员月薪中位数低于50000台币(11700人民币),月工资低于3万台币(6987人民币),有30.1%的台湾雇员,源自台湾主计总处的统计数据,在大省级单位中排名第一,2019年,仅次于港澳。
台湾2019年法定最低月薪为23100台币(5319人民币),2019年,工读/兼职时薪为150台币(34人民币),5.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方面,源自台湾主计总处的数据,仅次于澳门,在大省级单位中排名第一。
尤其乡村文化开发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大陆兄弟省份份这几年发展很迅猛),且当前文化社会团体、文化相关制度较完善,台湾各类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开发覆盖率较高,再次是乡村文化方面,台湾民间社会公益、民间社会救援体系等细节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大陆兄弟省份这块还处于发展早期),台湾农业生态保护、乡村经济建设,首先是文化艺术方面,再次是教育医疗方面,相对大陆前列的省份更为合理(有兴趣的可以查询相关资料),人均教育、医疗水平大幅领先各兄弟省份(详见下文“二”中与深圳的对比),7.非经济方面:非经济方面相对其他兄弟身份更为完善一些,其次是社会分配方面,到过台湾的人会有感触,诸如收入差距、房价收入比等,此外。
且台湾中下层整体贫富差距不大,符合初等发达社会水平,2.6万美元的人均GDP水平,从工资收入视角看,从经济指标看,已进入了初等发达社会,台湾其他数据均排名省级第一,除GDP总量和GDP年增长率外,但距离跑在前列的韩国、新加坡这两个“前四小龙兄弟”还有明显差距,整体而言。
使得台湾普通居民生活虽谈不上优渥,从经济上来讲,近20年步伐放缓的台湾,台湾的确成了四小龙中的倒数第一,经历过经济高速成长、房地产泡沫、流行文化繁荣,从大陆视角看,可能显得有些自得其所,甚至有些“不求进取”,发展不足,不过,得益于上述分配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等非物质层面的完善,但相对压力较小,普遍祥和安宁。
二、深圳PK台湾,意义不大的对比
这样单一的经济指标对比并不全面,近年网上很多人开始拿深圳跟台湾进行经济对比来间接考察居民生活质量,人们的实际生活体验除了与直接经济参数相关,因为资源、条件和对比的尺度不一样,深圳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以下进行简单对比讨论:,还牵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典型指标就是人均GDP、GDP增速、人均收入,很多综合因素并未被考虑进去,于是,事实上,进一步讲。
深圳常住人口约为2000万(户籍人口495万),户籍人口是深圳的4.76倍,台湾常住人口是深圳的1.2倍,台湾常住人口约为2400万(户籍人口2万),1.人均差异:截止2019年。
台湾陆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2.人均资源差异:深圳陆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台湾四面环海,海洋资源理论上数倍于深圳,是深圳的18倍。
台湾为深圳的89%,略微落后于深圳,深圳为2.9万美元,3.人均GDP差异:台湾2019年人均GDP约为2.6万美元。
台湾需要独立承担全民社会保障压力,且户籍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也与台湾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广大农村人口需要独立支持,而深圳一半流动人口是外市籍人口(约1000万),4.社会保障差异:首先,台湾的全民医保制度下,深圳这块压力相对要轻许多,实质上远期看是由他们的家乡作为承载的,其次,相对而言。
深圳产业多元化程度不及台湾,支柱产业是半导体、电子、精密制造等,支柱产业是金融、地产、IT、高新科技、精密制造等,5.产业结构差异:从产业结构上来讲,台湾拥有涵盖较全面的工业门类,深圳工业门类偏向于轻工业,尤其IT、金融、生物医药、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台湾,不及台湾全面,但在高端产业上。
台湾医疗健康水平排名世界第二,医疗资源丰富程度、医疗水平在大陆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最后,台湾以86.71分蝉联全球第一,韩国以81.97分排名第二,日本以81.14分排名第三,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亚洲新视野:台湾医疗奇迹》中介绍,全球200大医院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发布的《世界健康排行榜》显示,Numbeo资讯2020医疗保健指数(Health Care Index)排行榜中,7.医疗差异:2012年,深圳医疗服务则一直是城市短板,台湾占据14家,更远不及台湾,仅次于瑞典,相比之下。
8.经济区位差异:深圳背靠巨大的大陆市场,地理区位优势优于台湾,而当然台湾经济发展自主性要强于深圳,这方面优于台湾,又是一带一路的支点,而且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可以理解为政策租金成本或宏观分配的平衡,深圳基本没有需要独立承担的军事防务支出压力,深圳每年要“上分”财政收入也高达50%,从财政支出视角看,9.防务成本差异:台湾平均每年需要拿出财政支出的约15%作为独立军事防务开支,这个财政收入的削弱比例远超台湾的军事支出比例,其经济规模除了劳动者的奋斗,规模增大后产生了较大的分税额,也可以理解为深圳对国家的贡献,算一次强制宏观分配,但这首先是基于全国统一的央地财税分配体系下的收入分配结果,深圳作为特区,直观来看,本身也有各项特殊政策倾斜,某种意义上,(有评论认为,其次,以及先发优势的结果,当然,)。
台湾是一个步入发展成熟期的涵盖多元化城市的省(实际发展年龄约70年),网上这种用一个城市比一个省的经济指标PK,但由于台湾是一个省,深圳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实际发展年龄约40年),在深圳与台湾的对比中,虽然台湾经济指标略低于深圳,需要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我们也可借此对比来观察两地的发展差异,来考察实际居民生活存状况并不全面,综上,可以看到,与深圳市相比,从人均资源、实际资源丰富程度上来看,也更为占优,因此,当然。
三、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两个不足和两个遗憾。
加上经济、旅游开放,影响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导致居民普遍都显得礼貌友好,这些都值得称赞,整体而言,台湾法制健全,教育、医疗体系较为完善,但宏观层面看,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1.首先是两个不足:
台湾基建、建筑面貌上不如大陆那么新,不少较新的建筑也要整条街的搞外立面更新,城市美化更新不仅快,1.1 城市老旧:由于台湾是八九十年代四小龙腾飞时大规模搞的大基建,这一点在小城市更为明显,大陆则因后发优势看起来更新,台湾一直是私有制、小政府有关,甚至深圳等一些城市有些过度浪费,新技术更多,以及大规模的财政投入了教育、医疗、防务,这就导致现在看来,我想,这跟长期以来,无力顾及,(相比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
1.2 经济与人均收入增长乏力:从第一产业看,在这方面推出了很多高科技产业政策,台湾未能在2000年后像韩国、新加坡一样完成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又缺乏高执行效率的产业升级规划等(蔡英文这两届任期中,经济增长被卡在了初等发达的门槛,但整体而言精品小农业难成一个经济体的支柱产业,从第三产业看,从第二产业来看,人均工资更是多年未出现明显增长,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主力,虽然农民收入较高,实现人均GDP、人均收入双倍增,受制于高端产业单一化,台湾湾农业跟日本一样,旅游业、医疗服务业等发展较好,但具体收效还待观察)。
2.其次是两个遗憾:
台湾的直接民主制在个人参与权利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这自然产生了较多的精力内耗,2.1 内耗与低效率:不可否认,绿营似乎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不利于还需要投入长期建设、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的台湾,但我们也看到,近十年党派争斗过于白热化,有些进入戏剧化的民粹阶段(直到目前。
前后历21年耽搁、建设了11年,比如在城市更新中,使得很多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建设推进缓慢,城市更新规划难以执行落地,典型如始于1996年规划的的台湾桃园机场捷运,在与台湾友人的讨论中,台北等极少数案例中,由于台湾地产是私有为主,这导致很多人意见难以统一,直到2006年才得以正式开工,直到2017年,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政策,其二是政策实施低效率,难以推进,导致中途“直道改弯”,为了加快重大公共工程建设进度,加上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由于中途中标商转换,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这条长达51.5公里的捷运线才通车,民主决策过程本身较长,以及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和拆迁问题,追加数百亿新台币投资,这些,也深有感触,当然,近年,也直面非议。
台湾独立的防务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15%,如此连年军事防务支出,台湾一直有独立的防务支出,(近期公布的2021年的防务预算高达3960亿新台币,约为134亿美元),在与大陆的巨大军事差距,近20年来,2.2 非必要成本负担:由于历史原因,直接消耗了本可以用于发展城市更新、基础建设、高端产业、改善民生的资金,更何况从绝对理性角度看,以及实际战争可能性面前,远没有投入的必要,带来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四、统一与台湾经济发展
抛开作为大陆人的视角,以及意识形态差异,从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经济发展来看,选择统一比台湾自谋发展要更好。
自1996年台湾地区实行直选、李登辉1997年中小学教材改革、以及执政行动和舆论持续推动“去中国化”以来,台湾两代年轻人认为“台湾就是台湾”的比例大幅增加。
也让台湾的很多人逐渐看清了美国只想要自己的利益的本质,但美国目前并不愿意轻易触碰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民意也受很多因素影响,近期“美猪”问题,对民进党的反对大幅增加,可见,何况美台虽互动频频。
和平统一虽然越加艰难,但并非全无可能,而假如真正走到非和平方式统一的极端情况,台湾居民对“一国两制”的宽容度并非想象中那么低,因此,可以看出。
而不是绝对的意识形态,或者明确统一后可以在这方面获得更好的优势,台湾居民当前不愿意统一的本质原因,如果大陆在这些方面领先台湾,要的是更好的生活,那么和平统一的民意支持率自然会更多,何况当下意识形态也在各取所长,抛开意识形态看,大陆恰恰正在逐渐改善,其实是前文所讲的经济物质基础、社会保障、舆论开放度、护照便利程度等方面依然优于大陆的现实,事实上,全天下大多数普通人都一样,相互融合,而上述这些方面。
台湾谋求独立发展,是独立发展还是融入大陆体系更有优势,如果目光放长远一点,若将视角提升到长远理性的层面,大陆再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台湾就必须要权衡,短期看似乎有市场,差距显然会逐渐缩小,因此。
我们就继续来看台湾的经济发展,由于台湾自身经济体量有限,台湾精英阶层一心想学习日本、新加坡,是较明显的外向型经济,跟日、韩、新加坡类似,基于此,加上欧美制度、文化的长期熏陶,导致至今为止,从教育开始,走“去掉历史包袱,全面融入国际化”的道路,这一点到菜执政后就更明显了。
台湾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大趋势的转变,一个混乱退步的台湾”本身就不符合中国利益,跟大陆没有核心经济利益冲突,台湾经济本身也需要战略上的力量支持,而大陆将台湾视为海洋文明阶段的核心利益,何况大陆市场在台湾经济的占比超过40%,不可能不关心其发展繁荣,台湾于文化、地缘、政策、市场而言,以当前发展趋势看,以及实际利益,泛中华文化圈即便不能主导全球,战略支点,从台湾内部来讲,从更远的战略来讲,可以赢取太多的发展机会,靠近大陆均为优选,选择隔了一个太平洋的美国遇到的撤退风险要高于中国,但现实是,未来半个世纪,至少也将是世界两极中的一极,当前产业还有一定互补性,当前,唯一障碍是制度问题,这也可以通过“一国两制”,甚至是深度的谈判解决。
以及忽略了未来大陆必然选择的治理进步(不可否认,大陆治理现代化上虽在近10年取得了明显突破,基于未来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多年来采用意识形态胜过大众实际利益的决策与操作,遗憾的是,台湾政治精英已经难以回头,加上美国及其盟友在港台的长期影响,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可以预见改革将逐渐趋好),让和平统一的路越走越窄。
期待两岸能放下成见,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语言共通,走上对立并不符合两岸实际利益,也都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以更开放的心态求同存异,以发展战略和民生福祉为根本,早日促成和平统一,虽然我知道这非常不易。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