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规划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21 10:20

武义旅游区

一、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背景。

当下启动全县旅游业改革发展时不我待,实现了武义旅游业的起步、形成和壮大,也为新时期旅游业综合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武义传统旅游业将进入转型倒逼期,转变发展方式,国家战略的导向性在不断地提高旅游业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发展思路,15年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破解发展难题,武义是全省旅游经济强县,接力实施“旅游富县”不懈怠,市场的敏感性在不断地孕育消费领域的新趋势,同时,“十三五”期间。

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规划

生态宜居环境优良,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武义县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源型城市、浙江省首批生态县和“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十二五”期间,全县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四边三化、浙中水乡、碧水蓝天和休闲绿道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高达7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5%。

温泉资源独特,武义温泉资源“浙江第一、华东一流”,是国土资源部命名的“中国温泉之城”,以量大、水优、温度适宜著称,日出水量2.4万吨以上,水温常年保持在42~45℃,含20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2.95万亩,武义有机茶发展起步早,武义是传统农业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2.35万亩,是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农业基础良好,田园肥美,物产丰饶,优质稻米、茶叶、食用菌、宣莲、蚕桑、油茶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居全国之首。

宋代大儒吕祖谦等曾在东晋古刹武义明招寺设堂讲学,文化底蕴深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延福寺、吕祖谦及家族墓、俞源明清古建筑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明招文化”,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和郭洞,其“讲真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经世致用思想成为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义名人叶法善先后侍奉五代唐皇,是名垂千年的道家宗师和养生大师。

(三)发展环境变化

目前武义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加快武义旅游业发展是全县转型发展态势所迫,为武义后发地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回旋空间和战略机遇,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是推动武义“绿色崛起”的新引擎,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决定了其是武义经济“更换跑道,转型发展刻不容缓,旅游业“生态、绿色、无污染”的特有属性,传统产业“低小散”问题尚未改观,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土地、资金、环境等资源容量不断收紧,是明日武义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武义地处钱塘江、瓯江两大流域上游,伴随要素制约日益加剧,弯道超车”的战略首选,不再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的趋势性变化。

同时为旅游经济新常态下的武义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不进则退的新危机,温泉产业缺规模、养生品牌缺支撑、高等景区缺数量、旅游产品缺业态、城市旅游缺氛围、乡村旅游缺档次、公共服务缺配套,推进武义融入旅游新常态,加快武义旅游业发展是巩固自身竞争优势所需,在县域旅游品牌日益稀缺和发展理念日益趋同的环境下,创新旅游新业态,创新性、多样性、大众性的休闲“养”产品缺乏,与市场旺盛的休闲度假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即整体发展缺融合,“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武义旅游如不加速巩固自身优势,武义得益于“养生”旅游起步早,目前全县旅游业存在“八缺”问题,挖掘旅游新要素亦是“避无可避”,主题性、精致性、高端性的度假“养”产品不足,就将面临品牌影响力被弱化、市场被取代的困境,切合了未来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出游需求,做强固有品牌,养生产业结构仍处在传统化阶段,具有领先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先发优势,但多年过后,总体看,因此。

差距日显拉大,受以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对旅游消费决策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着力抢占下一轮旅游大格局的制高点,以及信息透明、体验前置、数据决策、在线声誉等数据信息的网络扩散,无形中加剧了县域间的对比竞争,武义县作为后起之辈,与淳安、安吉、遂昌等同为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对比,共有30个旅游经济强县(区),武义旅游正在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局势,越来越多的县域更加注重旅游发展方式的创新,目前全省县域旅游发展态势高涨,加快武义旅游业发展是县域竞争局势所使。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牢把握“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总主题,按照《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关于加快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2〕158号)的总要求,旅游机制向行业、产业、事业“三位一体”转变,为武义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县”总战略,立足五年,展望十年,提升全县旅游业高级化、多样化、国际化、现代化、融合化、集团化、品质化、低碳化、要素化、信息化水平,以“改革、创新、融合”为主基调,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旅游开发向集聚集群模式转变,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稳稳开拓“生态景区全域化”总路径,以“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为方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重点把“养生产业融合发展”的文章做实做深做透,融合是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基础途径之一,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争做产业引领者,适应新常态,化解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旺盛需求与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

及时导入集聚发展、集群打造新型理念,以旅游的理念规划全县,坚持集聚发展,按照“把全县建成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宜居宜游的县域大景区”总体思路,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旅游消费新思维,坚持生态景区全域化战略,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城乡,用产业规模、集聚效应。

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消费,让旅游业成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载体,把“好山好水好空气、原汁原味原生态、古村古居古风韵、宜身宜养宜旅居”作为武义发展养生旅游最好的基底,倡导低碳旅游,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坚守生态保护底线。

使旅游业成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按照“主客共享,主客家园”的要求,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乡生活环境、旅游惠民机制、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改善,兼顾当代游客的休闲需求和城乡居民的佳居诉求,坚持以人为本。

缩小武义城乡间发展差距,积极探索以旅游业为导向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实现北、中、南均衡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以旅游产业发展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

(三)战略定位

接轨国际养生旅游模式,迎合世界养生旅游消费趋势,――世界养生旅游胜地,学习借鉴国际养生旅游先进经验,引进国际养生旅游标准,以“养生武义”品牌为支撑,构建理想的人居环境,打造人类理想的生命栖息地,力争成为世界养生旅游标准的参与者、倡导者和执行者,以国内首个获评“世界养生旅游胜地”称号为契机,在武义全域建设发达的田园化乡村。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创建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要求,充分发挥武义旅游“点多、线美、面广、品优”的优势,积极构建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宜居宜游的县域大景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化武义生态景区全域化发展体系。

首提“不老文化”养生新概念,让武义成为江南地区知名的不老旅居目的地,先试先行,巩固扩大领先优势,――江南不老福地,系统整合温泉、生态、有机国药、有机茶等养生资源,积极争创并打造全省首个“不老文化旅居体验区”。

以政府主导作为驱动旅游改革发展的推进器,以旅游发展作为驱动全县绿色崛起的主引擎,以一二三产融合作为驱动全县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以不老文化作为驱动全县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思维,以集聚发展作为驱动全县旅游改革的新模式,成为全省旅游改革发展的先行区、转型发展的样板区、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全省旅游示范县,争创全省旅游示范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和驱动功能。

(四)发展目标

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化水平、提升旅游营销智能化水平、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化水平,提升乡村旅游精致化水平,提升温泉开发规模化水平,培育“五养”旅游产品,基本建成更加发达的旅游经济强县、区域知名的养生旅居目的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总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产业,着力“五个提升”,养生胜地”总体目标,即主打“养生武义”一个品牌,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温泉名城,第一阶段:至2020年,启动实施“155”工程,至期末,主要标志:。

到2020年突破200亿元,到2020年力争突破200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突破1300万人次,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年均增长率20%,年均增长率24%以上,到2017年,到2017年,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25亿元,争取进入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区)行列,――竞争力增强,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到2017年力争旅游投资超100亿元,其中4A级景区2家,旅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力争实现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零突破,新增3A级以上景区8家以上,2020年超200亿元,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建成四星级标准休闲度假型酒店5家,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优化,优质旅居乡村人家5000家,2017年率先推出浙江省首个“最美乡村风景道”系列,旅游床位突破6万张,精品乡村民宿、客栈100家,过夜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达到2天,形成3个以上高水准的文化节会品牌。

力争成为全省旅游示范县,形成衔接顺畅、网络发达、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和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优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软硬环境全面改善,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成效显著,“温泉名城、养生胜地”美誉度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指数显著提高。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30000人,旅游税收收入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0%左右,旅游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旅游产业助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贡献度全面提升,到2020年。

第二阶段:至2025年,全面建成“温泉名城,养生胜地”,全面打响“养生武义”旅游品牌,争取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养生旅居目的地。

(五)工作载体

旅游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实现旅游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争取到2017年,到2020年,游客接待量力争突破200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突破1300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125亿元,1.实施“双倍增”计划。

培育“温泉小镇”等五大旅游风情小镇,采用“国字号/省字号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特色项目点”联动模式,打造上松线、武丽线、武义绿道三条最美乡村风景道,规划建设武义古城旅游综合板块,发展东、中、南、北四大养生集聚区,2.推进“一城?五镇?四区?三景廊”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发展精品乡村民宿、优质旅居乡村人家及一批3A级景区等“星星型”项目,以项目建设为重心,精心培育武义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牛头山5A级旅游景区、武义古城等“太阳型”项目,努力建设4A级旅游景区、旅游风情小镇、养生养老基地、最美乡村风景道等四类“月亮型”项目,3.实施“太阳、明月、繁星工程”。

三、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深化落实生态景区全域化发展战略,按照“把全县建成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宜居宜游的县域大景区”总体思路,形成“一城?五镇?四区?三廊”四层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产业空间运行效率。

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武义城市的形象窗口和全域旅游的综合服务与集散枢纽,县城仍是武义旅游的薄弱点,整合中心城区成熟的商业和文化设施,1.增强武义中心城区“宜游”功能,重点开发上街历史文化古街区,推进旅游与生态、休闲、城建、文化、交通、特色潜力行业的深度融合,着力将其打造为浙中甚至全省知名的休闲古街区,依托武义县城“三山(壶山、梅郎山、白阳山)三水(熟溪、武义江、永康江)”山水格局和武义古城历史人文资源,结合“美丽县城”创建活动,城市客厅”发展目标,树立“精致山水,融入主客共享理念,“十三五”期间,结合古建筑保护利用,引进品牌酒吧、古玩、主题博物馆等业态。

倾力打造武义“温泉小镇”,建设以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块为中心,重点以武义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省字号”、“国字号”旅游品牌为龙头,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标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标准的总体要求,以独特的温泉资源为禀赋,以温泉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温泉小镇,建设五大“旅游卫星小镇”,力争打造成为中国福文化第一镇,将“温泉小镇”打造成为继“义乌商贸城”、“横店影视城”之后的浙中旅游及服务业又一张“金名片”,不断做大“十里荷花、百里森林、千年古镇、万种风情”的内涵型特色风情小镇,率先启动四大小镇建设,做大“武义大粮仓”品牌概念,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推动武义北部区域旅游跟进发展,启动茭道“萤乡小镇”建设,推进武义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联动周边小城镇建设,“十三五”期间,“十三五”末期,大力打造柳城“畲乡古镇”,紧扣“福文化”主题,营造福景、福村、福家、福院、福水、福田等文化氛围,用景观的概念提升农业,深度利用东莹公司遗留矿山、矿洞、老街、老厂区等遗址资源,2.联动大景区,经过3-5年的聚力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王宅“田园美镇”,全力打造桃溪“桃源福镇”,深入挖掘陶村、东垄村、玉堂源村的陶渊明隐逸文化、延福寺的佛教文化和上松线沿线的民俗文化,同步加快花田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落地,立足山水生态、畲乡风情,以及小白溪流域和八仙溪流域乡土资源,实现农旅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带动作用,搬迁东莹社区落后企业,主动接轨金义都市区。

采用“品牌景区+旅游风情小镇+特色项目点”的空间集聚模式,推进四大养生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东部、中部、南部、北部四大全域养生集聚区,3.实施生态景区全域化,四周起浪”的空间发展理念,按照“中心开花。

――东部温泉度假养生集聚区,将该区域建设成为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华东一流、 国内知名的温泉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度假养生产业集聚区,按照“资源重整、空间重组、功能重构、要素重置、品牌重塑”的规划思路,实施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支撑、板块化推进和集群化发展战略,联动壶山街道、熟溪街道、泉溪镇,实现武义温泉养生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以武义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助力武义温泉产业“再出发”,加强武义温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以“温泉小镇”为载体。

重点发展景区旅游、乡村休闲、养生农业、户外运动等产业,整合大红岩、刘秀垄、俞源、郭洞、国药养生基地、寿仙谷景区、龙潭、多彩田园等旅游资源,依托中部地区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优质的山水生态、美丽的田园景观和浙中古村落文化资源,以及中部地区大面积农田景观资源,联动王宅“田园美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养生旅游副中心,整体打造中部养生庄园,――中部田园风情养生集聚区,引导精品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民宿、度假庄园、汽车营地、采摘果园等新型业态,以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突出“食养、体养、药养”产品内涵。

突出南部生态公园主题内涵,――南部乡村度假养生集聚区,鼓励发展乡村民宿集群、度假庄园、精致乡村旅游综合体、养生养老居所等新型业态,高位发展乡村度假产业、旅居养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南部生态风情养生游亮点,加快乡村度假、文化体验、森林养生、茶道养生、莲食膳养、禅修养心等休闲度假类项目开发,挖掘西联乡、坦洪乡、三港乡、大溪口乡等乡镇生态养生资源,以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加强十里荷花、台山、小黄山、曳岭古道、上周云海、锦坪温泉、大莱梯田等旅游资源互动发展,突出“气养、食养” 产品内涵,联动柳城“畲乡古镇”和桃溪“桃源福镇”。

――北部工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全力推进“茭道萤乡”小镇、小白溪生态旅游集聚区、熟溪湿地公园、明招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工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提升北部区块旅游业发展速度,打造辐射金义永武四地的休闲“后花园”,接轨金义都市区,以生态工业主导产业,为武义旅游业发展提供不竭的财力支撑,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白洋街道、茭道镇、履坦镇、桐琴镇为主体,深入挖掘矿山遗址。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三条集交通线、生态线、景观线、文化线、休闲线、富民线“六线合一”的最美乡村风景道,4.串联三大风景道联动全域,力争作为全省首条最美乡村风景道,以及武丽线、田园骑行绿道的沿线资源,整合纵贯武义全域的220省道,220省道上松线先试先行,带动沿线“三农”发展,以线串点,在2017年率先亮相,以线带面,拉开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的主框架。

(二)加快培育新业态,引导优势产业发展。

挖掘“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主动适应旅游经济新常态,构筑武义“2+4”旅游产业新体系,以“产业”的思维实现对武义优势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深度利用,以“养”为统领,加快武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即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温泉及生态乡土资源,谋划温泉养生和乡村度假两大核心产业,精心培育旅居养老、户外运动、文化创意、健康培训四大新型支撑产业,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1.加快温泉养生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温泉项目集群和产业规模,发挥武义温泉养生产业园作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平台作用,项目集群建设,用“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温泉小镇”模式来破解该产业发展中的困境,发挥规模效应,坚持温泉养生产业核心地位不动摇,再次打响武义“温泉名城”品牌,面向不同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科学细分,精准定位。

培养专业的温泉疗养师,向技术和创新驱动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型,增强温泉产品的医疗技术和文化附加值,“十三五”期间,提高温泉产品医疗康复、美容保健、特色疗养等的中高端医学技术含量,引入国外先进的温泉疗养技术,加大对武义温泉医疗保健功效的科学研究,融合武义传统中医理念、佛道养生文化,转变对温泉资源的粗放利用模式,深化与专业医疗、疗休养等医疗机构的合作,切实构筑起武义温泉的养生品牌内涵。

向以乡村度假、乡村生活为代表的高级阶段升级,遵循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科学构建以“乡村旅游―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居生活”为框架的产业新格局,并将“建设发达的田园化乡村生活空间,2.加快乡村度假产业升级发展,乡村度假产业是武义旅游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以220省道、武丽线、田园骑行绿道三条最美乡村风景道为主轴线,创造诗意生活的人居环境、人类理想的生命栖息地”作为武义乡村度假产业的长远目标和最高境界,着力培育城郊游憩型、景区依托型、旅游小镇型、全域度假型、养生养老型和休闲农业型六大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类型,沿线培育精品农家乐、休闲农庄、家庭农场、度假庄园、精品民宿、采摘果园“六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十三五”期间,由传统农家乐为主的第一代产品,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回归健康的全新生活空间。

赋予传统农业休闲、旅游、景观的功能,推动武义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转型,着力培养“桐琴梨、大田笋、王宅果、柳城莲、桃溪桃、寿仙药”等特色休闲农业品牌,二是做精“田园花海”文章,一是做足“四季果蔬”文章,激活武义优质的农业产业要素,用多彩变幻的农业色彩景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田园出彩,又有大地丰收之韵的田园色调景观带,向规模化、景观化、休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为武义乡村度假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发展兼具经济效益、观赏价值、采摘功能的种植作物,依托有机茶、有机国药、宣莲、四季水果、绿色蔬菜及高山梯田等特色农业基地,增加农业经济附加值,将“小果蔬”做成大品牌、大项目、大亮点,以“果”为媒,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以“花”为介,继续调整原有农作物种植结构,架构“甜蜜的事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拴住游客眼球,让土地成景,打造成既有四季花开之美。

3.推进旅居养老产业标准化发展,加快武义养老养生机构联盟建设,引导养老旅居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老年人健康养生和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为主的异地养老基地,同时加强与医疗康复、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金融保险等产业互动互联,为银发群体提供综合性的养老休闲服务,旅居养老”新模式和专业养老机构,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服务,以十大养生养老福地为重点,盘活武义生态环境、温泉资源、养生资源以及大量乡村闲置房屋资源,规划建设一批以“不老文化”为主题的乡居民宿、智能化养老基地、养老休闲社区、养老度假公寓,积极加入全国知名养老联盟,实现与国内知名养老养生区域的互动对接,突破养老院、敬老院、疗养院传统发展模式,借力发展,打响江南养老福地品牌,增强日常生活、医疗服务等基础设施保障,以“武义标准”为方向,鼓励引入先进的“游住养生,“十三五”期间。

着重发展具有武义特色的赛车、营地、慢行、漂流、滑雪、登山等户外运动,打造浙中重要的滑雪运动基地和滑雪旅游中心,着重打造森林氧吧型、田园乡村型、山地运动型、湖畔景观型、温泉度假型五类主题营地,打造浙江赛车运动文化中心,进一步完善赛道、训练场地以及休闲服务配套,4.推进户外休闲运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露营地、野营地、房车营地的设施配套,依托千丈岩和牛头山两大滑雪场,重点依托武义汽摩赛车场,开展滑雪运动,争取成为国内外汽车、摩托车等重大赛事的举办地,以大众休闲运动为主,以新奇性、专业性休闲运动为辅,依托温泉度假区、石鹅湖、花田小镇、锦坪温泉度假区等区域,利用武义山地、森林、溪流、湖泊、古道等环境资源,参照国际露营地建设标准,开展赛车、驻场车队训练、赛车手培训、测试体验以及汽车特技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内容。

5.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形成5种以上具有一定档次的武义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武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快文化休闲产业以及艺术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发设计具有武义地域特色、艺术性强、携带轻便的旅游纪念品,充分挖掘明招文化、温泉文化、道家养生、禅宗修行、农耕民俗等非物质文化,作为武义地域文化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有效将文化元素转化为产业发展要素,扩大武义文化的影响力,打造一批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博院馆,引导多元化禅修养心养生项目发展,创新性传承武义昆曲、婺剧、走马灯、斗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多样化旅游商品,依托俞源、郭洞、壶山上街历史街区、畲族村寨以及十里荷花、山下鲍等文化和景观特色突出区域,深化禅道养生理念,依托婺州窑技艺、漆真漆制作、农耕竹编等传统手工技艺,发挥高山蔬菜、有机茶、有机国药、莲子、特色水果等优质农业资源优势,培育集制作体验、交易展示于一体的文创工作室,依托以延福寺为核心的宗教资源,通过创意整合,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化包装,通过影视、动漫、微电影、实景演艺等多元形式,力争“十三五”期间,工旅融合。

积极应对与健康养生产业相关领域的人才匮乏和标准不健全等问题,着手启动健康培训产业落地武义计划,实现武义在激烈的养生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从培训教材开发、培训体系设计、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品牌会议等方面入手,通过巨大的健康培训产业空间,养生胜地”的品牌知名度、游客认可度、市场占有率难得的新机遇、新平台、新载体,率先培育潜力极大的健康培训产业,6.推进健康培训产业尝试性发展,是武义扩大“温泉名城,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危机感、机遇感,“十三五”期间。

(三)丰富“五养”产品体系,提高“养生武义”品牌价值。

丰富武义旅游产品体系,打响“养生武义”旅游品牌,加快培育武义旅游新业态,深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医疗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围绕气养、水养、药养、食养、体养“五养”体系。

以美容保健、有机药膳为主的养生型,以休闲运动、健康增进为主的康体型,以禅道养心、文化休闲为主的文化型,形成以疗养康复、特色医疗为主的疗养型,以综合性温泉洗浴、休闲娱乐为主的大众型等五种类型温泉度假产品的特色发展,水养――尽享天赐仙汤,着力打造温泉水养核心产品。

挖掘古道文化,大力推进彩色健康森林建设,打造天然氧吧、森林浴场,利用牛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壶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各类林业园区、最美森林等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森林产品,发展森林人家,定期开展“到武义,森呼吸”体验活动,修复森林古道,气养――吸纳清新健康。

研发各种养生药膳餐饮,突出国药养生文化,研发针对不同养生需求游客的中草药康复疗养产品,依托武义有机国药品牌,融合现代营养学及传统药膳文化,发展中草药基地科普、园艺、药学为主的观光及研学旅游产品,以有机中草药为原料,研发绿色保健品和绿色药品系列,进一步扩大中草药种植品种和规模,鼓励对珍稀中草药进行深加工,药养――汲取天地灵气,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法。

打造十大养生菜肴品牌,做大做精做特养生农业,充分利用武义好山好水孕育的好食材,食养――品尝绿色有机,融合武义温泉、国药、禅道、民俗等文化,融入武义传统美食文化,结合饮食的养生保健功能,着重推出以有机茶、宣莲、板栗、茭白、食用菌等武义特色农产品为食材的养生餐饮、有机食品系列,推出温泉养生餐饮、药膳餐饮、素斋养生、乡土特色美食等主题养生餐饮系列。

大力发展户外休闲运动,推进森林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田园运动、武术运动五大核心产品体系建设,着力推广骑行运动、铁人三项等赛事产品,培育野营、房车营地、攀岩、溯溪、探险、皮划艇、越野、滑草、滑雪等个性化、特色化的新型运动产品,依托武义汽摩赛事的影响力,体养――体验天人合一,依托武义绿道系统,打造浙中户外休闲运动基地。

(四)立足精品项目,引领带动全域化发展。

引领周边星星型小项目跟进发展,加快培育太阳型、月亮型两类带动性综合体大项目,“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中心起浪,四周开花”的产业空间格局。

1.培育三大“太阳型”引领项目。

提高武义“温泉小镇”建设水平与规模,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标准与严格要求,同步启动建设若干个温泉民宿项目,加快?Z园古民居博物馆、中国温泉萤石博物馆建成开放,进一步凸显度假区主战场、主平台作用,重点推进陌上花开溪里湾温泉旅游综合体、飞神谷国际慢城、婺窑博物馆、国际汽车文化创意体验园、百泉谷温泉养生园、武川温泉养生馆、国药养生园、溪里休闲旅游特色村等项目群建设,――培育武义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将牛头山景区列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培育对象,――培育牛头山5A级旅游景区,启动编制创建5A景区实施方案,在4A级景区基础上,创新文化内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力争成为浙江省知名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商业示范街区,――推进“武义古城”建设,将其打造为浙中乃至全省知名的“武义古城”,加快推进壶山上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发,鼓励引进品牌酒吧、文化茶吧、主题博物馆、KFC、麦当劳、老字号、主题酒楼、传统手工作坊、民间艺术、民宿客栈、院落式民居酒店、风味小吃等商业业态的发展,结合古建筑保护利用,以夜间休闲、夜间观光、夜间购物、夜间餐饮为主要内容,填补全县“月光经济”繁荣景象的空白,“十三五”期间。

2.建设两类“月亮型”带动项目。

成功创建4A级景区,――创建两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整治提升?Z园古民居博物馆、中国温泉萤石博物馆,加强对周边村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同时将千丈岩、骆驼九龙黑茶文化博览馆、寿仙谷景区、壶山公园列入中远期4A级旅游景区培育对象,完善景区基础游览设施和休闲功能配套。

――建设五大“旅游风情小镇”,包括度假区“温泉小镇”、王宅“田园美镇”、桃溪“桃源福镇”、柳城“畲乡古镇”、茭道“萤乡小镇”。

3.发展一批“星星型”特色项目。

重点实施王宅花田现代农业产业园、俞源太极彩色农业园、万寿康中药材观光园、桃溪千亩桃园、西联壶源千亩宣莲休闲农业园、蕈菌文化旅游观光园等休闲农业项目,打造“十百千万”最美乡村旅游精品线,依托十里荷花、百亩火龙果、千亩桃园、万亩茶园等景观资源,以最美乡村风景道为轴线,――发展若干个农旅融合休闲项目。

以3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培育一批3A级旅游景区,丰富武义旅游游览空间,提高各景区、景点的交通可进入性,有序引导大博金一乐园、石鹅湖、田歌观光园、台山、明招寺、小黄山畲族风情村、章湾农耕文化广场、更香茶文化旅游观光园等中小景区发展,完善游步道、导览标识、停车场等基本配套。

(五)接轨信息化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形成由常规公交、乡村巴士、特色旅游公交和出租车等组成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的对接,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完善通村公交系统建设,完善主要景点间公共交通,实施温泉度假区-王宅镇、牛头山、大红岩、寿仙谷、郭洞等景区通景公路改造,建设县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柳城、温泉度假区、王宅3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实现与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的无缝对接,尤其对俞源、郭洞、抱弄口、江下等重点的旅游村,提高重点景区的通达度,加开公交班次,加快220省道武义城区段改建、义武公路武义段等道路建设,积极开通武义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专线、旅游专列,延长通车时间。

为自驾游游客规避交通拥堵路段提供准确信息指导,针对自驾游客,及时发布交通道路实时信息,配套加油站、自驾游服务点和自驾游营地等配套设施,合理调控游客流动方向,联合交通部门,完善各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标识系统,及时掌握客流动态。

促进产品组合营销优惠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对老人、学生、军人等特殊群体实行门票优惠措施,整合武义旅游产品,推动美丽乡村发展,加快武义休闲街区、城市公园绿地、休闲广场、科普教育基地、文博展馆等公共免费游憩场所的建设,合理调控景区门票价格,改善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扩大旅游对群众增收的带动作用,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大力扶持旅游就业创业,推广旅游消费券、旅游年票、旅游一卡通等。

保障食品、住宿卫生安全,加强景区、公园、度假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增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立健全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建立天气和地质灾害预警发布制度,加强旅游卫生环境监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对乡村民宿、农家乐、餐饮、住宿等实施标准化规范,督促各涉旅部门、各乡镇街道、各旅游景区(点)定期自行组织旅游安全演练。

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旅游行政服务体系,推进旅游行业规范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全县旅游服务品质,大力引入专业的医疗养生、养老护理、养生餐饮、旅游管理等高端人才,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有效营销,加强武义旅游形象推广及旅游产品营销,组建联合营销中心,制作武义旅游形象宣传片并加强对外宣传,继续扩大中国武义温泉节和中国武义国际养生博览会两大节会品牌,每年在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举行2次以上推介活动,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在长三角主要客源市场的电视台、电台、高速广告牌等媒介上发布武义旅游形象广告,建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整合县内主要旅游企业营销资源,每年参加5次以上国内主流客源市场旅游促销活动,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坚持把泛长三角市场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对旅游市场、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扩大武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着重引入“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市场,依托武义汽摩赛事、畲族“三月三”风情旅游节,参加1次以上出境旅游促销活动,推出四季欢乐的节庆活动系列,组织策划20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准确根据需求特征拟合供给结构,发挥新媒体作用,提高旅游产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四、改革的重点任务

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围绕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用地改革、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十三五”期间。

(一)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旅游开发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建立科学的旅游开发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旅委”管理体制,加快实现“旅委”职能从行业管理向产业促进、行业服务转变,通过创新旅游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农地、宅基地、林地和集体资产作价入股联合开发旅游模式,激励旅游开发经营相关主体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增强“旅委”统筹整合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建框架、社会众筹、企业众创”的旅游开发机制,创新适合旅游开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二)试水旅游产业用地改革。

鼓励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合理利用全县荒地、荒坡、废弃矿山及难利用土地用于旅游项目开发,每年用于旅游项目建设的用地不少于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30%,积极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鼓励盘活国有和集体低效建设用地,实质性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年度土地供应适当增加旅游项目发展用地,重点在全县修编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提供给旅游项目建设者用于旅游经营开发,鼓励全县古村落整体开发、再次利用,充分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发展旅游相关设施和旅游业态,原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盘活老村低效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尝试运用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区位调整等政策办法用于旅游产业用地上,鼓励以集体农用地、未利用地采取作价入股、合作联营、租赁等方式,“十三五”期间,搬迁原有住户。

(三)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

下设温泉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景区开发管理公司、酒店经营管理公司、旅游运输公司、市场营销公司及其它公司等,设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财务部、企业管理部、投资发展部、营销策划部、项目工程部等科室,履行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资金筹划、资本运作、人力开发、信息服务六大职能,各下属公司履行经营管理、项目实施、利润实现三大职能,集团公司内部架构按照战略管控型管理模式进行设置,由浙江温泉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十三五”期间,履行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和示范引领作用,旅游企业集团化已成为“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整合悦居酒店等国有涉旅资产,组建后的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全县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A级景区等核心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运营、重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投资招商,作为全县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抓手,吸引社会资本和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交通运输等涉旅企业参股入股,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有股份企业,将其打造成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全省旅游龙头企业,经营主业涉及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酒店经营、旅游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地产及创意策划“七大板块”,组建隶属于武义县旅游委的“武义县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武义县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吸引大型旅游集团和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武义旅游景区、旅游新业态项目、休闲农业基地等,出台与工业同等优惠的旅游发展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助推全县乡村民宿业态发展,制定全省乃至全国最优惠的旅游招商政策,加快推进大红岩景区牵手实力型集团开展强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洽谈力度,加大境内外招商引资引企力度,嘉兴鸿海集团注资10亿元的万亩休闲农业园项目,试水PPP项目融资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提高全县酒店业态的容量和质量,继续推进旅游全领域开放,主动与省内外知名民宿经营者、爱好者接洽,瞄准行业内知名品牌企业,按照混合经济的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引导信贷资金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全县各大旅游项目建设,整合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旅游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建立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全县大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允许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经营权、景区门票或土地质押贷款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融资授信的旅游企业和重点旅游项目实施贷款优惠,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事项外,开展中小额旅游按揭贷款业务。

(四)深化旅游经营机制改革。

推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强化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科学保护、规范管理与合理利用,在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力争三年内全县重点旅游景区全部实现“三权分离”,进一步完善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牛头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探索旅游景区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支持全县3A级以上景区通过合资、独资、股份制、租赁、承包、托管等多种方式出让景区经营权,建设统一的景区管理机构。

拓展业务,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同时吸引省内知名的大型旅行社来武义设立分社,推动武义旅行社重组、兼并,以培育全省百强旅行社为目标,培育旅行社龙头企业,重点选择有市场潜力的优秀旅行社在客源开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贷款贴息等方面予以扶持。

运用智慧旅游手段,推出武义养生旅游“一卡通”,实行全县景区旅游套票,实施武义旅游套票制度和门票预约制度,建立门票预约制度、景区拥挤程度预测机制和旅游舒适度的评价机制,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考核评估体系。

将旅游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考核,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旅游考核评估,进一步调动各乡镇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制定具体的评估办法和考核机制,健全旅游考核评估体系,实行动态评估和差异化考核,年底对排名靠前的乡镇、街道,形成全县旅游“一盘棋”的整体合力,对各乡镇旅游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市场开发营销、旅游指标统计、安全生产秩序等方面,授予“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对旅游扶贫、旅游就业、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惠民设施等公益性强的项目的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农户参与旅游创业,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共享武义旅游发展成果,科学调控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旅游产业在空间的集聚发展,促进温泉养生类、乡村度假类等符合武义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旅游项目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金和工商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各项旅游开发项目,制定合理的土地、税费、奖励等优惠政策,有效推进生态景区全域化战略的实施,加强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引导。

(二)强化综合执法

降低旅游投诉率,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牵头,规范旅游市场发展环境,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形成沟通顺畅、监管有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服务和监管,提高游客满意度,物价、公安、交通、城管、工商、质监、食药监等涉旅单位参与联合执法。

(三)加大生态保护

实现全域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统筹推进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农村污染和河道内源污染防治,为武义“生态景区全域化”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全面推进全域生态保护工程,污染防治能力有效提高,最终使武义的每一条河流都可以游泳,环境质量实现较大改善,每一块土地都清洁安全、每一片山野都绿意葱茏,每一处空气都干净清新,饮用水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结合“两美浙江”建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武义县“碧水蓝天”行动实施方案》,通过综合治理、多方联动。

(四)加快人才培育

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实施旅游人才工程,每年培训1000名旅游人才,培育营销、管理、服务、志愿者4支专业队伍,委托培养急需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培养输送合作关系,以及浙江省旅游培训管理中心、省内知名旅游企业,加强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学院等4所高校。

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带动武义旅游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尤其是武义旅游发展亟需的医疗保健、健康服务、养老护理、国学文化、养生农业等技术性强、经验丰富的中高端人才,明确经营服务规范,同时,每年举办面向旅乡村旅游经营户等群体的旅游培训不少于800人次,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其中重点经营户人才培训每年不少于150人。

  • 盘点合肥18踏青好去处孩子踏青
  • 武汉云南大理旅游费用多少
  • 出发新加坡旅游必须知道15注意事项
  • 西游记
  • 现代旅游活动特点问答
  • 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规划
  • 黑龙江冬季旅游十大玩法
  • 云南经典线路滇东南环线自驾游攻略
  • 2016国庆长假哪里10月份哪里旅游最好
  • 为了旅游上班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