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贫困家庭就业600余人,“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是宝鸡市陈仓区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西部山区精准脱贫而探索出的一个创举,这是陈仓区依托旅游资源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亮点,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8万余人次,景区自开工建设至今已累计提供工作岗位1.9万余个,安置就业2300人,短短一年多时间建成的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国网讯(张英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了解,实现经营性收入1.92亿元。
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的“‘陕’耀新时代 领航新丝路——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采访团走进宝鸡陈仓区庵里村、大湾河村,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探访宝鸡如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6月20日上午,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沉睡的大山活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用旅游开发带动产业扶贫,依托大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大脱贫,形成西山环线大旅游,通过发展特优产业,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采用BOT模式进行保护性开发,促使山区群众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以大水川、灵宝峡、九龙山为主集中规划建设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2015年5月,陈仓区政府与宝鸡市育才集团签约,增加农民收入。
低矮的土坯房与气派的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激发内生动力构筑宜居宜业家园。
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庵里村村民王小林,开起了家庭旅馆,他通过开办家庭旅馆、办农家乐实现了脱贫,家有两口人,让这个家成了典型的因病致贫,就是宝鸡市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和见证,王小林的变化,此前依靠种地为生,母亲常年患病,过去靠几亩薄地难以维持生活,大水川景区开发后,他看到了商机,节假日游客入住爆满,每月能收入一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将贫困户嵌入旅游产业链中,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问题,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使景区带山区,让山区变景区,探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宝鸡市陈仓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带动西山地区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
旅游开发让宝鸡市西部山区不少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办农家乐、开乡村旅馆、到景区工作、入股景区、自助创业。
深化旅游扶贫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喜得新房的该村贫困户郑饶娥高兴地对记者说,为宝鸡市树立了扶贫移民搬迁样板工程,”郑饶娥说,真正实现了“搬进来、留得住、有班上、能致富”的目标,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让搬迁群众不仅要“搬得出”,确保每户移民户能掌握一技之长,这是我们贫困户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为了能让贫困户彻底“挪穷窝、斩穷根,今年64岁的郑饶娥家有5口人,搬进干净整洁、采光充足、水电气暖供应齐全的新房,在坪头镇大湾河村的集中安置点,这几天正在开始着手“谋划”自己的新家和新生活,丈夫在外打零工,儿子因病致贫,“告别破旧的土房、泥泞的山道,陈仓区多次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九龙山景区玻璃栈道
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精准扶贫新模式。
将涉及的5镇10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8万元,旅游公司出资5260万元,大水川国际旅游景区自开工建设至今已累计提供工作岗位1.9万余个,建成户均120平方米的新房173座,完成了173户当地村民搬迁,人均年收入超过22000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方产业,帮富一方百姓”,据了解,解决了1000多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贫困户每年可以领取分红,引导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实现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的“双赢”,宝鸡市陈仓区政府投入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在此基础上。
景区累计拆搬迁108户,景区从事建设、保洁、安保、服务人员2000人,累计免费培训驾照949人,带动就业人员13000人,支持兴办农家乐100户,截至目前,共计优惠237.53余万元,这种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扶贫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老百姓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旅游富民、旅游强农的转变,达到企业、社会、贫困户“三赢”。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