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最佳旅游时间:3-5月、9-11月。
也就是说,泸沽湖3月、4月、5月、9月、10月、11月去最好。
泸沽湖一年四季皆可游,春秋最佳。
如果要选择冬季来泸沽湖,是泸沽湖旅游的最佳时节,无法领略泸沽湖景色的魅力,当然最好尽量避开7-8月的泸沽湖雨季前往,春秋两季,一是道路湿滑,二来没有艳阳的参与,多阴雨天,适当的增加保暖的系数,这个季节多数湖景客栈的房间寒意袭人,防止感冒是旅游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泸沽湖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5、6月份,那时候植被好,草海很美。
9、10、11月份天高气爽,空气通透看到的泸沽湖景色让人沉醉,乘船看日落很漂亮。
泸沽湖一年四季各有特色,冬天有其它季节看不到的鸥鸟,成群野鸭,还可能遇到雪景。
春节可以观看大年初一的成丁礼。
冬季白天出太阳虽然很暖,早晚还是挺冷,春天春暖花开,可以看见很多梨花、桃花等。
7月--8月是雨季,时雨时晴的,满湖海藻花,有机会见到绝美双彩虹,草海一片绿色,很好看。
泸沽湖几月份去好看水性杨花。
泸沽湖的水性杨花花期一般在5-10月开花,乘坐猪槽船泛舟湖上,片片白色花瓣铺满水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非常漂亮。
转山转海节也是在8月底及9月初(农历七月十五和二十五日),有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关于淡旺季,国庆和春节是旺季,秋天颜色最为丰富,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清明,端午,五一,十一,元旦及寒暑假。
泸沽湖很美,有绝美的湖景,还有漂亮的日出日落,还有好看的星空。
旅游旺季出行一定要提前预订好行程,去泸沽湖旅游,避免到达后不好找住宿或者是只有高价住宿的情况发生。
其实,不论哪个季节前往泸沽湖旅游,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出游主要还是要根据你的时间、结合当地风景、节假日、旅游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
确定好出发时间后
就需要设计安排旅游行程路线了。
去泸沽湖旅游,可以经成都、丽江等进入。
不知道怎么安排行程路线更合理的朋友,获取泸沽湖旅游行程规划,请加微信:(长按数字复制,让你轻松出游,添加备注:泸沽湖行程)。
因每个人出游需求不同,一对一的沟通,就是更高效的方式。
去泸沽湖穿什么
冬季需要带防寒衣物,夏季温度15-25℃,冬季温度3-18℃,要注意带保暖衣物,即使夏季也建议带件外套,全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泸沽湖属高原季风气候,早晚温差大。
由于地处高原,泸沽湖天气变化明显,紫外线强,建议带雨具、手电筒、太阳镜、帽子、防晒用品和些晕车药、肠道药等常用应急药品。
泸沽湖不容错过的看点。
管束细茎由水底扶摇而上在碧绿的湖面绽放一片洁白的小花,极具特色的菠叶海草花蔓生于湖弯水中,1.盛夏时节游草海:15000亩的草海是动植物的乐园,一片碧绿,水生管束植物37种,现已查明泸沽湖流域有种子植物784种,每当盛夏的时候水草葱郁,被诗人称为“女儿国中女儿花”,划乘猪槽穿梭其间,听远处传来优扬的《啊哈巴拉》别有一番情趣,灿若碧空繁星。
2.泸沽湖的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到处盛开着鲜艳的什洋锦花,是喜欢摄影的朋友不容错过的最佳季节。
成为种类繁多的水鸟栖息繁衍的天堂,是观赏水鸟的最佳时机,3. 泸沽湖水草茂密,鱼虾丰硕,每到冬季有天鹅、黑颈鹤、白尾海雕等多种珍禽在此处越冬,群鸟在湖面嬉戏,如果偶遇下雪更是一番别样的景色。
4. 节日
(1)春节:春节期间泸沽湖各村都会举办一些传统的活动,如成丁礼、晒佛、舞狮等活动,是了解摩梭民俗文化的最好时机。
节日当天摩梭人要穿着最艳丽的服装,(2)转山转海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泸沽湖都有盛大而隆重的转山转海节,节日当天,从各自的村落云集于格姆山下参加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最为盛大的篝火晚会,也是摩梭人的狂欢节和情人节,是摩梭男女结交阿夏的最好时机,民俗歌舞表演,各村组织的划船、织花腰带等比赛。
期间也会吸引许多商贩前来摆摊设点经销各种商品,期间要举行喇嘛集体诵经、晒佛、跳格尔、巴俄舞等活动,也是一次盛大的民间商品交易会,(3)喇嘛节:于每年的冬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举行,很多善男信女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祈祷神灵、降伏魔王。
↓↓ 点击下图,拨打客服电话咨询预订 ↓↓。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