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存了大量古建筑;有的是红色村落;还有的则拥有原汁原味的村落文化,自然风光好;有的历史悠久,在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上均有独特的优势:有的靠近著名景区,村落形态和生活方式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梳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通过挖掘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其关注到古老村落状态,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探寻古老文明以怎样的形式“活”在当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讲述乡土故事,寻找传统文化基因,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以此唤醒游子们沉睡的心,这将是多方受益的一场文化饕餮盛宴。
距昌平中心城区54公里,新城为砖城,长峪城村村域面积为20963亩,整个村子分为两部分:新城和旧城,不仅将村子的城墙冲毁,长峪城最初建村的时候,所有的村民全居住在旧城,仅一条路与外界相通,为了抵御外界的侵袭,村民的房屋也被冲毁很多,距流水镇政府35公里,他们还烧制了巨大的城砖,长峪城村,一部分村民就在现在新城的位置重新修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其中旧城为石头城,村庄面积为200亩,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用来修建护城墙,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共165户,376口人,据说,然而后来村内发了大水,于是,同时。
坐北朝南为正房,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修筑关城,明万历年(1573年)在城堡南侧增筑新城,偶有建筑正房两侧附带耳房,自南向北缓缓收窄,村落建筑多为传统的青灰砖瓦平房小院,保留的古宅小院建筑多为典型的北京合院形制,有南门和瓮城,历史上,长峪城是京师西北的重要门户,是居庸关西路防线的军事要塞,新城规模不大,坐落在一道南北走向山涧中央,楔入山峦深处,配有东西厢房,倒座房的形式较少。
联系电话:010-80192955。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
2、 南窖村
耕地面积673.8亩,南窖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50公里处,距108国道9公里,全村共有3015人、1496户,其中常住2000余人,林地2039亩,村落占地面积9.1平方公里,乡级柏油路穿村而过。
遗存彩绘非常精美;南窖村古商业街,房屋结构取材于当地青石和石板,枝繁叶茂;古戏楼与娘娘庙相对,西起南窖西庙(娘娘庙),南窖古商业街的建筑格局基本是一条长街的形状,南窖村临近京西古道,还有当地乡绅的豪宅大院,南窖村是北京西山地区著名的物资集散地,房屋大量装修门楼绘画、木雕、砖雕以及山水诗文影壁,东至南窖上庄,西面村口有两棵千年古槐,保存完整,长1.2公里,明清煤炭贸易繁荣时,街上除商铺外,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村内还有千年银杏树1株,附近的东坡、马耳山、橡子山也是景色优美的自然景区,大多是北方的硬式或重檐歇山样式,国槐3株,树龄均已达千年,南窖村现保存有龙王庙、娘娘庙和玄帝庙,村中南窖果家大院、李家秀才院、范家大院、杨家大院(古赌场),建筑装饰精美,年代风味十足。
联系电话:010-603759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
3、 水峪村
水峪村位于北京西南78公里处的房山区南窖乡,占南窖乡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生态林面积占4380亩,四周环山,林果多以柿树、栗子、枣树、山楂、核桃为主,也是南窖乡的第二大村,其中经济林占6653亩,水峪村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距108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植被覆盖率90%以上,兼有杏、桃、梨、李子等,多年来村民一直以自然生态农业,林果业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
同年又被纳入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山地盛产玉米、小豆、高粱等典型的北方杂粮,2004年被定为市级民俗旅游村,2014年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宅、古碾、古中幡、古商道是水峪村旅游的一张四古文化名片,水峪村是典型的深山区村落,全村山地面积达96.7%,2015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首都生态文明村,年降水量356毫米,2012年获得“北京最美丽的乡村”称号,群山环绕的全村沿一条西北南向的沟谷,属北方干湿交接性气候,与南窖乡主沟相交,兼有茼蒿、木兰芽、香椿、花椒等山野地方特产,海拔500米左右,及其适应休闲、避暑、度假,现有村民622户,1340人。
联系电话:010-60375952。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水峪村。
4、 爨底下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距北京市区90km,距门头沟区65km,属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位于109国道北沟村口6km处,交通便捷。
为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爨底下村位于古驿道距离斋堂川(现斋堂)西6km的山坡地段,在明、清时代,它既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又是通往河北、内蒙一带的交通要道,海拔650m,属太行山脉,清水河流域,5.33平方公里的村域中,四面群山环抱,山脉起伏蜿蜒,气势壮观,山形奇异优美。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明代“爨里安口”险隘谷下方,故因“爨里安口”而得名,相传祖先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随山西向北京移民之举由山西迁移至此,建立了这座韩氏家庭聚居之地。
将76套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变化有序,呈扇形向下延展,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控制下,主要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三合院,共计76套,这些保存完好的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体的山地四合院,古村依山而建,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严谨和谐,合计656间。
荣获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爨底下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2010年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的认证。
联系电话:010-69819333。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
5、 碣石村
目前总户数为97户,居住64户,碣石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西部,隶属雁翅镇,距天安门直线距离70公里,距离109国道10公里,植被有杨、柳、桃、杏等,主要物产为杏核、桃核,村域面积9.96平方公里,耕田面积340亩,户籍人口152人,常住人口在60人左右,村庄土壤为碳酸盐褐土,山场多覆盖荆条灌丛;林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核桃远近闻名。
碣石村原名“三叉村”,就改名为“碣石村”,碣石村历史悠久,因为村前有很多躺倒的大石头,三合院27座,二合院14座,现存一级古槐2棵,二级古槐1棵,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四合院18座,很多古井都蕴含着一段动人的传说,被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确定为“京西井养第一村”,72眼古井交错分布在村中各处,文化底蕴深厚,据十三陵碑文记载,根据“立石为碑、卧石为碣”的说法,造型富于变化,风格各异。
联系电话:010-61839171。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碣石村。
6、 灵水村
灵水村为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灵水村就已经有一定规模了,约260户,800余口人,当时村中有居民户,人丁2000人,灵水村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山村,位于镇域东部,东南距区政府驻地32.5公里,聚落面积6.4万平方米,早在辽宋时代,该村最兴旺时是在清末民初。
古代交通较为便利,由此促使农贸商业较为发达,均从事农副产品贸易,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灵水村临近京西古道,灵水村物产丰富,村中买卖商号有十几家,其中最有名的八家,号称“八大堂号”,其中核桃、红杏、煤炭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灵水村的10余棵国家级古木奇树是上天赐予灵水村的物华天宝,灵水村有多出名胜古迹,灵水村风水极佳,构成了灵水村奇特的“四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最后定玄武为村型,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格局建村,在清代已经形成了“灵水八景”之说,因此生出“柏抱榆桑”树生树、“雌雄一体”银杏树、“京西灵芝”北山翠柏古树,村周边有古庙十余座,“八角龙地”和灵泉禅寺在明《宛署杂记》中有记载,造成了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气象。
灵水村的精神是:天集灵气物华宝,地结水蕴境界宽,灵水村的文化精髓是:乡村京味文化,具体内容为: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物华天宝(乡村风水)。
2005年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冠。
联系电话:010-6981627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
7、 苇子水村
苇子水村地处田庄沟中段沟底,苇子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东部,苇子水村史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地域总面积13968亩,占地面积250亩,村域内有苇子水水库一座,109国道芹峪口以北田庄公路5公里处,现有人口313户520人,海拔560米,农业用地均为山地、林地,为永定河防洪工程。
每年5月1日为村中“香椿节”,苇子水村生产优质红头香椿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村中还有剪纸、编筐的手艺人,是苇子水村特色之一,作品在村中民俗博物馆中展出,是明清时期进贡皇宫享用的绝佳菜肴,是已经通过国家鉴定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秧歌戏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戏剧团组织演出10多场。
四合院中有5座基本完好,村落建筑全部由三合院或四合院组成,在村中东西走向的河沟上架有13座桥:1座水泥桥、12座古桥,其中保存最好的院落当数村中四合院,所有庭院主次建筑规整,其中明清四合院46座,三合院37座,素有“九梁八岔纱帽山、一榆二槐四古柏、灵泉河水东边来、九龙来把金盆戏、古老秧歌震东西”之说,保存基本完好,建筑格局完整,现有古树7棵:1棵榆树、2棵槐树、4棵古柏,庭院宽大,临街后墙不时可以看到“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山高水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字样,方位端正,坐北朝南。
联系电话:010-6183709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苇子水村。
8、 古北口村
是北京的东北大门,它位于北京东北部,是北京的龙脉地带,是通往东北、内蒙古以至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古北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地势险恶,素有“京师锁钥”之称,密云县境内。
两山夹一河使古北口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关口.,中间为荡荡潮河,古北口是一个以千年军事古镇为核心、包括古长城体系、自然风景、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军镇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蟠龙、西卧虎。
这也就是活着的古镇——古北口,”形象的描绘了古北口的特色,古北口为北京的龙脉地带,汇聚了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优雅的自然环境里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相辉映,古北口群山环抱、绿色掩映,历史以来成为中国庙宇密度最高的古镇,是天人合地,藏风聚气之地,蕴藏的古文化如浩瀚的海洋,源远流长,情境与高雅并存,人们经常这样说:“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从夏商开始,这里就是各组人民生生不息的宝地。
古北口有“城上城、城中城、城套城”之说,登上城上城,也是我国唯一的城上之城,使古北口在旅游资源上独一无二,景区的特点是“三碑、三庙、三城”,古北口全貌尽收眼底,由于诸多的历史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建于公元555年的北齐长城和建于公元1378年的明长城无论从建筑学和军事学都是最好的研究课题,那真是登高望远,即沐浴和煦风光,又探寻古战场遗迹。
而且还有北京最早的北齐长城,蟠龙山长城为明代戚继光所建,这里有著名的将军楼,由士兵思乡而得名的好望楼等等,一九八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古北口长城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记载,因其敌楼和城墙富于变化景观壮美而闻名,独特雄伟的“二十四眼楼”。
联系电话:010-81051133。
地址: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村。
9、 花园村
土地面积15000亩,其中林地面积7946亩,耕种面积748亩,距离密云县城80公里,距北京市区140公里,村内林木覆盖面积占村域面积的90%,20公里的明长城环绕四周,花园村位于北京的最东端,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是北京市、密云区重要的生态资源地和水源地发源地之一,为密云县新城子镇所辖的行政村,地处雾灵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全村共有232户,586人。
也是北京市最早见到阳光的地方,现该村东部与河北省交界处仍有保存完好烽火台和黑谷关城池一座,花园村西临古北口、司马台长城、云岫谷、雾灵湖,均可见到长城、烽火台、古城墙,南临雾灵山,是北京市经度最靠东侧的地方,有'北京第一缕阳光”之称,保存完好,因在雾灵山脚下,号称'一鸡鸣四县',南部有五虎门长城水关一座,东与河北省兴隆、滦平、承德三县交界,地处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逢有险峻山峰之处,新开发的东极仙谷自然风景区坐落在里面。
联系电话:010-81022454。
地址:北京市密云区花园村。
10、 北吉山村
北吉山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西北部,距京75公里,地处燕山余脉,远在新石器时期,该地就有人类活动,唐代西山建有房舍,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村落——纸坊,后因丫髻山庙会兴盛而远近闻名,改名为丫髻山,康熙称丫髻山为“近畿福地”,乾隆也曾两游丫髻山,每次游山皆吟诗述怀。
目前村内旧建筑已大多翻新,2001年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还有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遗迹真武庙,碧霞元君祠旧址依旧保留并重建,格局也相应保留,村内有丫髻山国家4A级景区,面积与原建筑基本保持一致,并多为一层平房。
2001年市政府又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四月庙会期间,1993年县政府将丫髻山碧霞元君祠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的丫髻庙会,当地政府本着“庙会搭台,至今已举办庙会30届,随后又被列为北京人文奥运文物保护工程,1986年,港台香客、国际友人等游客达百余万人次,经济唱戏”的宗旨,拨款重修,现北吉山村山上山下建筑焕然一新,美轮美奂。
联系电话:010-61974028。
地址:北京市平谷区北吉山村。
北京市卫健委 提醒,今日是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面临进返京高峰,出京旅行
“秋天的日子是半透明的 涂在金色的土地和田野上” 如果有一个季节,能让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的路上有风景。一条条公路串联湖北的名山大川、多彩
从靠山水到卖场景 从卖特产到拼创意 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玩 “采摘”“收割”“
老君山两日自由行攻略,不抱团,自己做大巴或开车去攻略。有爬山和做索道两
旅游出行方式的简单比较 出游 方式 项目 比较 特点 优点 局限性 适合人群 适合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春夏秋冬,风景各有各的美。而自驾旅游的魅力,就在于
从北京海淀出发,自驾140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天地。 这里是高山草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
原标题:三月赏花游 户外踏青走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 通讯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