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村落古民居大全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2-21 10:10

绥中红色旅游

续写——发表于 17:36。

《高山仰止:皇氏古建筑大全》选读。

岭南古村落古民居大全

那个老者从房间走了出来,发现这个房间居然还住着人,热情洋溢地说要带我去桂山石楼参观,这廖老长得跟我父亲一样,然后带我去后面的桂山石楼,在乌青的方砖之间,就看到房间有个老者在看电视,砖与砖之间有白色界线,位于后面的桂山石楼,桂山石楼却非常安静,赫然发现他也姓廖,二层以上的是青砖,廖老先把居室的大门锁好,只能容两个正常身材的人并肩进入,外墙上的花岗方块石砖砌了二层,一楼仅有一花岗石砌拱形小门,当时我就寻思说自己估计一辈子都没机会进入参观了,身材也跟我父亲极为相似,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廖老前辈了,我一问老者,让人仰望高楼之时,木头家具和雕刻都保存完好,沿途的群众都对我这个陌生人存在戒心,一路走来,顿时我们之间有了亲切感,还巍峨地屹立着,而且我也是这里唯一的访客,虽然是大白天,宗祠经历文革的打击,如今已经非常破败,我逛到侧面后,我一瞅,头顶微凸,很是显眼,因此,会产生眩晕之感,毕竟中国社会正面临比较严重的信任危机。

当然我长得像专家教授估计也是一个原因,当年桂山石楼是山村最高建筑,然后亲自带我上了木制楼梯,所以当廖前辈特意带我参观时,在清朝就能把城防建20米高,在技术上是要求很高的,他特意打开铁门,六楼还有一块破旧的木匾,目前村里用新砖修了围墙保护起来,桂山石楼不愧是雄冠河源阿,书房墙壁上写有“书府”、“墨林”字样,其20多米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内部的结构也保护得比较好,毕竟古代的城墙也就3到6米左右高,当是旧时屋主乐善好施,中国人跟陌生人接触时心存戒备,如果我长得跟土匪一样,打开电闸,主楼后面的数亩空地曾经是长春楼的后花园,估计群众看到我就唯恐避之而不及了,木头有一半是新的,谈生意时也格外小心,爬到顶层发现楼房中间还有一个佛堂,故其可能是河源最高的清代建筑,这个地方以前是书房,楼梯和楼板都非常结实,在各种假冒产品盛行多年后及贪腐的侵蚀下,我是非常感动的,不只是外部保存完好,香烟缭绕,廖老还叫我去上柱香,视野开阔,透过瞭望孔和炮孔可以俯瞰整个村庄,外面虽烈日如火,里面却凉爽如秋,上书“克襄义举”,并刻有永安县印,“积德流芳”,清政府颁赠的,可惜后来就被村道占据了。

第1099回:古楼千秋,德泽万代。

虽然修补的木工明显不如清朝的木工工艺,但严格而言我们也可以说桂山石楼就是一座四角楼,其实这个木工和砖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需要保护,这么巨大的碉楼式石楼还可以攀登,我看了一下楼上的一些实木地板和翻修的木栏,虽然很大栏杆被新木代替,在四个角上有四座连在一起的碉楼,细节上差距很大,现在我们国家流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问廖老前辈,结果廖老前辈哈哈一笑,但还是有很多旧木被保存下来,桂山石楼其是是长春楼的一座望楼,其实也是木工消亡的产物,说这个石楼是省文物了,他说政府给的那点钱就是毛毛雨了,主要还是靠一些商家老板捐款,但整体而言还算过得去,每年政府会拨很多款给你们维修吧,造纸和磨豆腐等工艺,得益于后人对木隔板及楼梯的维护,譬如江浙一带的绣花工艺阿,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惜的是新木的做功明显粗燥,根本无法跟古代的木头相比。

模仿明代“郑和宝船”的工匠都是些老同志,我记得八年前就有南京人嚷着要投资千万美元去模仿明代“郑和宝船”,像廖前辈这样懂点古民居维修工艺的人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而且居然还有南京的后生不知好歹地要砸千万美金去剽窃模仿郑和宝船,鼓楼区打算复建明代“郑和宝船”,当地群众还煞有介事地修了个宝船博物馆,如今却是模仿厂区里冷冷清清,空地上堆放着原木,除了要保护古民居,我心想你们这帮不肖子孙有什么工艺去模仿,不如学山东滨州的群众那样拿钢筋水泥模仿一下船只算了,廖前辈比我父亲还老,当年是搞得沸沸扬扬,这让我想起当年广东打捞古代沉船的事情,船身内部堆放着大量的木材,如果说修补古民居的外墙还可以用钢筋水泥糊弄一下的话,那木门木匾木板阁楼等木头工艺又如何用水泥糊弄呢,宝船复建工作目前只完成了一半左右,而懂得维护工艺的老同志又相继谢世,这将是古民居面临的最大危机,船舱、甲板、船尾等部位的大量工程还没结束,日益失传的工艺以及是后继无人了,看上去很长时间没人打理了,2005年正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却报道船身主体已经完工,如今古民居日益凋敝,他看过模仿宝船的视频后表示,为纪念历史上的这一壮举,当群众向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韦文喜请教时,但我没看到他身边有什么徒弟,8年过去了,据说停工的原因是高龄工匠难耐高温,也就是说,中国有句俗话,叫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鸡飞狗跳得,龙骨、船舷侧外板也已安装到位,不过,这也说明,这已经说明我们国家的传统木工人才是多么稀缺阿。

现在的人去模仿明朝的古船,但要让现代人去重建世界上最大的木船,连模仿一艘他的船都困难重重,别说完整地模仿古船,跟廖老前辈告别后,而且现在还有几个人会驾驶这种木船呢,据说这个模仿宝船的施工方是福州方氏木船造船世家,就是设计其内部结构都要搞死几台电脑,大家都希望能延续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精神再次和平远航,不久我跟廖前辈告别,东邻水墩、洋头,北与乌石乡及水墩的秋溪、群丰村相接,可现实是多么严峻阿,他是多么孤单阿,难道其实是很大的,我希望将来能有富商捐款把长春楼左侧的角楼也修补起来,难道要给木船安装全球导航系统和柴油发动机阿,这样算来还算是有传承衣钵的人了,可想而知我们现代人跟明朝工匠的差距有多大了,据说这个宝船的设计就花费几百万,别说剽窃郑和的船队了,不久下了楼,结果祖宗传下的那么多工艺却都失散了,”明隆庆元年后,旧者死,我在高楼上眺望四周的田野风光,近期肯定无法建成下水,已经是没有借鉴经验了,亏得我们天天喊着是龙的传人,黄帝后裔,本来南京群众的想法是好的,其实心里非常难受,一个老人独自守候着这个巨大的古堡,但毕竟这个石楼被保护了起来,《永安县初志?前事志第八》开头即云:“永安重峦复嶂,昔固盗薮,“贼岁甚,新者继,一巢又分几”,我就急忙跑到村庄普查客家围楼,龙窝镇位于紫金县境东南部,西连瓦溪、九树,南接苏区及惠东县马山乡,相传有一占天师为寻找一条“龙脉”。

目前桂山村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桂山石楼,就可以发现桂山石楼巍峨挺立在村子的中央位置,离开桂山石楼旁边的桂山小学后,学校右侧有一座残围,再走不久就看到建在山腰的桂山小学,其地标建筑就是桂山石楼,在桂山石楼附近还有一个叫火砖寨的村子,四季无旱涝之患,不久我往桂山小学方向走,看到了几座残围,可能是当年供应火砖给桂山石楼做建筑材料的,以及至今保存完好的“四角楼”、“茶壶耳”等清末民国时期的客家民居十多座,有一个残围,该村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明代古窑遗址、清代的“文明书舍”、“进士及第”,境域明代属琴江都宝洞、彭坊、龙窝社,左侧是一小溪,左侧是山坳,暂名为第16059皇剑博15号围,统一列入第16060皇剑博16号围群,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再继续沿盘山公路行走,这里的保存文化遗迹有龙窝圩天主堂、牌楼村节孝牌坊,部分属松坑、璜坑、清溪社,之后沿村道继续走,发现却是条“孽龙”,没走多远就看到稻田中耸立的一些残破的客家围,故名龙窝,四季溪水萦绕,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廖笃材墓,我沿乡村竹林古道行走,从这里眺望桂山村,而且该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还有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近十幢,周末学校关闭,一、二层同花岗岩条石砌筑墙厚1.5米,中央是平原,由昆仑山经江西到此,施法叫它永驻于此,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主楼设计精湛、结构牢固、气势宏伟,三面青山环抱,是个物阜民丰的桃源之地,然后就看到了第565长安楼,村里很严稀少,以老人妇孺居多,但狗绝对比人多,也就是村庄所在的地方。

尚有人居住,尚有人居住,再行不久又看到一座残围,该楼左侧尚余另外一座石楼,尚存一角楼,主屋一米高的底部是石砌,月泮池尚存,主屋尚存,再行数米可见残围一座,该楼底部石砌,底部石砌,再行不久看到一座土黄色的大屋,右侧是丘陵,再行不久抵达几座洋盒房,右侧土房破败,右侧角楼被拆,宗祠尚在,不久看到稻田中屹立着一座规模尚好的石楼,有人居住,两围合并命名为第16062:皇剑博18号双围,其上用黄土砖砌,建起二层洋盒房,暂名为第16061皇剑博17号围,命名为第454:紫桂山永庆楼,再行不久发现道路往另外的野村绕了,山中有一些残围,二层高,此楼被列入第16063:龙窝绍辉楼,此围月池保存完好,后被补砖重修,左侧是残破的土楼,稻田后面还有一围立于山脚,无奈左行下了乡道,开始往村庄徒步,上头是砖头,其他坍塌,两侧房屋倾覆,有妇屋前忙碌,妇孺门前嬉闹,家狗追过来闻我体味,有鸭戏水,围外墙壁被粉刷一新,改为鸡舍,门口摆满材禾,曰第16064:華汉第,石门石匾。

再行不久看到了一座残围,亦仅剩一石砌角楼和宗祠,角楼底部一米高系石砌,两侧角楼均毁,两侧角楼均毁,两侧角楼均毁,两座三层石角楼突兀挺拔,中心楼横屋外墙、门楼墙面、角楼外墙下半部分,再行不久看到稻田边有不少零星残围,再行百米看到一座相对比较完整的围屋,其系桂山新楼,命名为第16071:皇剑博20号围,暂统一命名为第16070:皇剑博19号围群,但外墙几乎全部石砌,被列入第4606:紫金桂山廖氏中心楼,廖氏中心楼规模不大,角楼尚存,宗祠显示此楼是第16068鹏泰楼,只剩一个角楼,底部墙壁石砌,再走不久沿村道左行,再仔细端详,看到小溪边一秘境围,发现此围乃石头围也,再行稻田中,暂名为第16072:皇剑博21号围,再行数百米抵达村庄核心区域,再行不久抵达另外一围,宗祠书第2181:桂山天成楼,曰第16067:龙窝新泰楼,再行不久远处出现一排黄土房,尚有人居住,后经过另外一两层石楼,宗祠曰第16065:琼林第,天成楼靠山面水,山坡现残围,命名为第16069龙窝新华楼第,此围旁边还有一残围,散布几座不堪入目的洋盒房,毁损严重,上面砖垒,若非有人从里开门,关门闭户后,不具备统计价值,占地面积只有近千平方米,因数众多,保存极好,四周被封,无法进入,堪称精品,前面看到一月泮池,用的都是花岗岩石块。

前面二角楼保存尚好,余楼保存尚好,石砌大门及石砌墙壁颇为坚固,宗祠保存较好,此围保存相当完好,廖氏中心楼原系四角楼,左侧角楼完好,再行不久抵达第16066天荫楼,此围规模与廖氏中心楼中心楼差不多,再行不久抵达第16073:龙窝崇文楼,底部石砌,后面的角楼系补修,右侧角楼系补修,尚有人居住,外面的人很难破门而入,虽然外面酷热,毁损严重,祠堂内填了几张廖新果同学的奖状,屋前种值玉米水稻,毁损近半,此楼隐藏在玉米田中,进入围内,再走不久抵达第16075:元庆楼,保存状况一般,月泮池尚在,有妇孺居住,再行百米看到一土黄楼,此围后面是茂密修竹,其大门并非对称布局,左侧有农夫凝视本人,宗祠却凉风扑面,疑似正在维修,令人匪夷所思,用料非常粗燥,不堪入目,鸡鸭成群,农具闲置,非常凉爽,出了石围,上面砖垒,屋顶瓦片缺少,暂命为第16074:皇剑博22号围。

再行百米看到田间地头分布着不少残围,再行百多米,再行百多米抵达孤耸山野的4607:桂山廖氏宗祠,再行不久看到稻田中央有一残围,但他们皆不载客,再行不久抵达莲塘村,再行不久抵达莲塘小学,再行数百米抵达第16076:德承楼,故将其所有围楼统一纳入第16080:龙窝莲塘村老围群,故统一命名为16078:皇剑博24号围群,故统一命名为第16079:皇剑博25号围群,再走不久经过稻田,统一纳入第16077:皇剑博23号围,其后陆续在此村看到数个卫生责任牌子,田边竖立卫生责任牌,乡野分散不少残围,陆续看到田野间耸立一些残围,皆不锈钢打造,山坡上也分布一些残围,此宗祠保存完好,陆续看到不少破损的围屋,宗祠名字缺失,大部分宗祠牌匾丢失,不知道在穷乡僻壤能否等来一辆摩托车,继续走到村头,几个女生系着红领巾在打扫大门卫生,村长疑似廖百开,月泮池还有近十米高旗杆石,围楼残破,尚有人居住,被修补过,此地乃新屋自然村,显示领导乃古风连,黄秋梅是也,群众为廖林安,不久绕回桂山石楼,沿村道继续前进,其中矢成楼、外翰第等在其中,无法确认名称,学校门口写着对联,曰塘海蛟腾跃大江,今天是周六,学校居然没有停课,此时约13点半,饥肠辘辘,遂在路边休息,企图拦村民的车,无奈拿出三个鸡蛋权当午餐,之后等候交通工具,心里没有底。

残围分布在山坡上,不久汽车途径了永光村和永坑村,汽车在抵达三岔路口前经过了一个巨大的二角围楼,路的左侧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第16083凤华楼和第16084泰庆楼等围屋,我当时没看清围屋的名称,路上不乏老人,分别是第16086永坑村天佑楼和第16087永坑村庆云楼,摩托车行驶几公里后抵达三岔路口,然后很快汽车就经过了第16081:紫金景泰楼,可惜没看清围名,路上狗很多,然后匆忙地付给摩托车司机七块钱,路的左侧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围屋,不久跑到中巴车上,再过不久又经过了第16085:明庆楼,前面就有一辆去南岭镇的汽车飞奔而来,汽车很空,中巴车上没什么群众,颇为遗憾,颇为模糊,永坑村的残围非常多,不久汽车开始上坡,此楼颇为壮观,我下车就询问到南岭镇的中巴车何时到,结果司机还没说什么,广东的村名中多出现“坑”,再行不久经过了第16082:天华楼,不乏学生,就有一拉客的摩托车经过这里,该地区红土分布多,再过去就是坑肚村了,无法准备查清客家围的具体分布,这里有二个围屋比较大,为我探路设置了很多障碍,左侧出现小河流,心想这几段路的转乘衔接得天衣无缝,不久途径上坑村,约几分钟后,这一代山坡以红土层居多,售票员过来收了我八元钱,我刚吃完鸡蛋,我忙上车,我忙挥手拦车,挑了个位置坐下,简直是天助我也,整个河源市区的卫星地图和始兴县一样,黄土胚房子较多,此时变成阴天,此处地广人稀,附近有南矿集团在此开采,“坳”等字眼,显得比较有乡土气息,但据村史记载,沿途写着烧山法办等警告牌,不久经过了红潭村,经过锡山桥。

苏区红色旅游景点在炮子圩,再行不久就抵达了革命老区苏区镇,成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苏区镇河边有大围,苏区镇位于三岔路口,推翻紫金县反动政权,1927年紫金县农军举行了声震东江的农民武装暴动,有“血田”纪念碑、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等18处革命遗址,苏区镇南邻惠东县,被省确定为红色旅游经典景点,遂统一列入第16088苏区镇老围群,产值510万元,产值910万元,汽车左转进入县道123,于1927年12月在炮子圩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镇有小水电站五座,并宣布成立紫金人民政府,也就是位于马路旁边的一座刷成红漆的老围屋,不久汽车经过一个村子,不久汽车经过小北卫生站,旁边出现几个非常大的围屋,马路右侧分布着一些较大的围屋,现留下的革命遗址有红屋纪念馆,如果直行就是去高潭镇了,据说是河源首批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基地,该镇是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年产量7万吨,其中有一座大围叫第16089:崇威楼,省道242和县道123在此汇合,活捉了反动县长,之后辗转数月,还有一些烈士纪念碑等,据说彭总、周总和徐向前等曾先后多次来炮子指导工作,策应海陆丰农民运动,后面就是丘陵地带了,不久经过了炮子村和红军坪,山坳也有一些残围,全镇总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境内瓷土、水力资源丰富,装机容量4000千瓦,瓷土场4家,主要特产有三华李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因为客家围较为分散,村口有相田公纪念亭,左侧有河流。

不久经过了天生楼,天生楼的规模还比较大,不久汽车过桥,然后汽车又经过了几个宗祠,且从红土分布变成了山石为主,但这次换成以记录为主,前方出现了第16090:相德楼,路的右侧是溪谷,前方是王告村,不久有美女下车,右侧陆续出现一些大围,又有一美女下车了,但角楼部分毁损,这样就不会遗漏,毁了一半,不方便拍摄,之后汽车上了盘山公路,不久途经第16091:庆源楼,疑似公村河,又进入山区,部分路段塌方,丘陵变成了高山,此地炸山的特别多,左侧是山谷,经过了南岭道班,在稻田的尽头,位于山脚下,残楼较多,经过溪口桥就看到了伯瑜公纪念亭,以前我是逢楼必拍,主要靠眼睛观察,而今天带的卡片机反应比较慢,这样一路走来,统计的有名有姓的围楼也有几十座了,收获颇丰。

全镇总面积逾百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南岭镇位于紫金东南端,明清时属琴江都南岭社,南岭镇可谓是一个世外桃园了,南岭因地处本县南陲,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药材、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1961年4月分置南岭公社,海拔逾千米,全镇有水田几百公顷,南邻海丰县,北接五华县,优质水果种植、淡水养殖、禽畜饲养、反季节蔬菜种植都非常有成效,东临陆河县,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有全县第一高峰武顿山,云雾缭绕,非常壮观,这里还有文天祥屯兵抗元遗址及所书“甘泉胜迹”碑刻等名胜古迹,有水电站和木耳蜂蜜等特产,且多高山大岭而得名,四周高山连绵,中部、西北部成盆地状,山地面积占全乡的91%,气候温凉湿润,无霜期290天,当真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第1100回: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我把南岭跟深圳比较,而南岭主峰海拔1233米,南岭东南部武顿山为最高峰,深圳市区有座梧桐山,而且深圳与香港毗邻几座大型核电站,源于武顿山的南岭河自南向北流经乡境,南岭比较闭塞,南岭是个天堂,汇入琴江,成为韩江发源地,南岭是个好地方,海拔1233米,在南岭储备点钱财度过余生是个很多的选择,乡境山高林密,没有核电站也没有重工业,每年几百万人往这座不足千米的土丘上跑,流入苏区、洋头,北回归线从境内文笔峰尖经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向为屯兵之地,南宋文天祥曾驻军于此,明代在此筑通判府城,这里有溪流,有农田,吃饭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即便外界发生动乱,在今天看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长期而言,山峰植被茂密,登顶者则是寥寥无几,自然环境无比优越,可谓是如剑在悬,如梗在喉。

不久徒步走到了第16031南岭德馨楼,南岭还出美女,走出德馨楼,除了稻田还有玉米地,很快在村口看到稻田尽头有座大型宗祠,南岭的女孩都比较纯,唯一可惜的是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了几百座乱七八糟的洋盒房,再行不久抵达了第16102:南岭高华楼,杆子上写着“普法不怕巷子深,被列入第16093:南岭钟氏总祠,让我很难相信这是农村,我下车后就走到了空气无比清新的农村,一笑尽显青楼俗女本色,山青水秀滋养玉女,稻田长势极为良好,并不是非常明显,不像是东莞等大城市女孩的那种庸俗,不久两个漂亮的少女撑伞婷婷款款地走了过来,路上不停有皮肤白皙大腿修长的美女经过,再走不久经过了新楼村,远处高山旁边新建了一些半拉子的洋盒房,极大地玷污了南岭镇的天际线,这石楼被一片洋盒房围了起来,村里都有电线杆子,这就是钟氏宗祠,修得很一般,这个楼被紫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村道还算修得非常好,前面的月泮池被玉米地占据,不久两个少女骑车经过,村口立个牌亭,写着仗义疏财公德厚,平安不可漏一村,“,这个口号有点猛阿,一颦一笑尽享西施风采,原来是捐款修路的宗亲人员名单,别看这个村子群山环绕,村委会也毕竟低调,我走近观察,围屋建筑得非常坚固,堪称精品,条石垒砌得比较高,已经无人居住,门楣石刻精美,屋檐的木雕非常精湛,但围屋里面毁损严重,此楼是光绪七年的秋天所建,她们对我的到来表示强烈的好奇,此言不假,非常丑陋,山野绿得发油。

再行不久看到一些在施工的洋盒房,被丑陋的洋盒房代替,从一片毫无审美感的洋盒房群中鹤立鸡群,两座楼都是局部毁损,可惜的是右侧角楼毁损,但相比其他那些被洋盒房围起来的古堡而言,从这里就可以眺望南岭名楼德先楼了,再行不久就看到了第16035:南岭星云楼,幸亏德先楼的地势较高,德先楼算是比较幸运了,以及第16033:南岭高步楼,高华楼高两层,但残围余下的部分保护得好比较好,我并没有从大路上走近德先楼,不久抵达了第16034:南岭德裕楼,再行不久陆续抵达了第16032:南岭高泰楼,从这个角度欣赏德先楼,小溪对岸的村庄几乎被洋盒房占据,风景清幽,此处风景俱清佳,高步楼其实非常有特色,我走进一座残围察看,在这里养一房美妾,此楼飞檐翘角颇为壮观,此楼就在山脚下,据说德先楼的后裔在深圳开公司,统一命名为第16103:武顿山下围群,可惜左右角楼尽毁,再行不久就站在村口远眺武顿山下的土围群,老人家则居住在德先楼里,此围高二层,所以这个古楼算是这一代保存得最好的了,此围可能也是文物保护单位,在稻田中看到一座宗祠,有一些老围墙壁上还铺满了蓑衣,风景优美,非常可惜,种一片瓜果蔬菜,保护得比较完整,虽然古楼右侧的电线杆和左侧的新桥严重影响了古楼的整体美感,还有人居住,而是从水草丰茂的小溪旁边走过去,旁边残存的古宅变成了养鸭场,但毁损严重,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民间服装了,说明其宗亲已经不具备重新围屋的技术了,宗祠门口写着第16104:琴翰楼,外表丑陋,墙壁被重新粉刷了一遍,施工野蛮,应该算是很有诗情画意的人家了,一些黑斑点蝴蝶在草丛中翩翩起舞,倚靠青山,面向稻田,因为数量较多,月泮池尚存,然后继续前进,前面是绿油油的稻田,惨不忍睹,历史悠久,后面是郁郁葱葱的竹林,非常挺拔,恍如隔世,不愧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就可以颐养天年了。

但其古城部分则比德先楼的规模小很多,但其规模和艺术造诣却是整个楚地都很找到几座古城与之相匹敌的了,我走到德先楼的宗祠前面,当然德先楼论历史可能比不上楚地的一些古城,我就要提一下比德先楼小很多但名气被炒得很大的湖南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公元686年,这个古城池其实比德先楼小很多,说到德先楼,德先楼左侧是小溪,而且还住着素质比较高的文化人,专家还说这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这个黄丝桥古城方圆也有近三万平方米了,当时德先楼可能来了客人,从左侧走台阶上了德先楼,祠堂两侧挂了很多主人绘制的油画,以前《客地》这本书的作者也来过德先楼,陆续有群众骑摩托车来参观,两个美女也在这里参观,经宋、元、明、清历代改造修葺,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全部用青光石块建筑的古城占地2900平方米,旁边一幅相框还挂着文物考察人员来此的合影,艺术造诣很高,据扯黄丝桥还是唐时武则天被选中上京之时曾经歇脚的地方,外人可以自由进出德先楼,登临古城,宗祠的木雕木刻都保存得比较完好,一座彩虹状的小桥是供行人走的,虽然它现在是省里的文物保护单位了,使人赏心悦目,形成一座独特的石头城,祠堂对联写着“示后人心田福地,河边有二座桥,古城墙高5.6米、厚2.9米、周长686米,设都使、巡介等衙门,这个石楼保护得相当好,清康熙44年铸成石城,这里还是湘黔川边界贸易重,宗祠非常高大,此城原系土城,主人非常和蔼,据说世居在古城内外的苗家人现仍保留着祖辈的风俗,正在杀猪迎客,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和多姿的民族风情,这个古楼是当地的知名景点,还有一些情侣过来拍拖的,也不乏拖家带口过来欣赏的,又叫公村河或公孙河,有少女在溪水嬉戏,远处深潭里有几个后生在游泳,并没有收门票,是唐朝渭阳县治,古为屯兵之所,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而苗民们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剧减,当然如果把围墙算进去,极目四野,但见良田千顷,绿水迂回,斜阳夕照,炊烟缕缕,真是一派田园诗韵阿,侧房是书房,还放着文房四宝,创大业勤读礼耕。

德先楼不但厅堂采光良好,德先楼分上下两座,德先楼建于清末,德先楼的选址堪称一绝,大、小厅堂13间,这里也是今天我见过的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围屋,德先楼拥有了靠山,德先楼的美让人流连忘返,大小厅堂7个,它是紫金县客家民居建筑中最具代表之一,站在德先楼上俯瞰南岭镇,而古色古香依山傍水而建的客家围屋则位于山腰,德先楼所在的村叫瑞邱村,德先楼的用地面积有5000平方米,整座楼依山傍水,德先楼的院子和房间里比想象中要干净整洁,它的院落平房有3层,而德先楼就在马蹄的中间,这座建造独特的围屋宛如古堡,下座是一进式客家围龙屋,楼内有平房3层,分别有7层和5层,大小厅堂13个,上下座均设有通道,左右相通,全屋相通,是粤东地区并不多见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共有122间房,上下栋共有122间房,因为南岭是一个马蹄型的布局,主要通道4个门,还建了拱桥和由绿叶与红花编织而成的通道,天井7个,虽然地势上算不上南岭最高的围屋,而且站在正门前的廊道,天井7口,在客家方形围龙屋中独具一格,成为紫金县首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落四角还耸立着高高的角楼,厅堂错落,而且还被省政府批准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周的木雕堪称一绝,应该得益于德先楼偏远的地理位置了,村庄则以德先楼为中心向两边散开,大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之美,布局造型独特,正门坐南向北,但它却是最靠山里面的老围,角楼上密布着用来通风和防御的枪眼,整个屋子依山傍水,如此好的木雕居然没有在文革时期被烧掉,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慨,先要齐家,侧门分向东西,各色花鸟、人物雕刻等保存完好,然后以清澈的小溪作为天然的月泮池,”门口的对联是德期普世,非常有气魄,宗祠牌匾写着“济怀堂”,据记载,历经30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气势雄伟,左边是小溪,沉醉其中,所有墙体都是用花岗石条砌底,上部用青砖瓦、内部用木质结构,不仅阳光充足,视野宽广,能感受到清凉的山风拂面而来,夏日从外进来的人暑气一下子就消散了,上座为三进式的四合院,上下相连,井然有序,由于房子构造巧妙,空气清新流动。

于是选址修建德先楼,德先楼的主人钟老前辈应该是个性情中人,这是因为在南岭镇德先楼的背后其实有两座山峰,据说钟济怀劳苦出身但聪敏过人,但是精于风水学的钟济怀认为这里依靠着全县最高峰武顿山和次高峰文笔峰,德先楼的中央就是钟氏宗祠,厅内挂着书画,堪称左右逢源,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客家人的后代,就不停盯着手机玩,据说修建初期,一名武顿山,德先楼从清光绪二年(1876年)始建,建造者是当时本邑首富钟济怀,很多人都去登山,一个巨大的“福”字就在正对门的墙壁上,德先楼才最终惊艳地耸立在这世外桃源之地,修建的时间也很长,当初的建造者为了楼内的卫生,在德先楼的斗门,在设计时非常前卫,如此恢弘的规模和精巧设计的德先楼,楼房上下左右穿插,尤其是探访三层以上的楼房,正所谓文武耸秀,德先楼的房屋布局十分巧妙,很难分辨是进还是出,厅门和其上的楼牌雕着各色的花鸟、建筑和人物,甚至有人夜里在武顿山宿营,修建时常中断,我欣赏了他挂在大堂里的几幅油画,绝对是天然的风水宝地,所以说是风水宝地,楼内还随处可以看到用来通风和防盗防枪的枪眼设施,钟济怀每次间歇两三年后又融资续建,到建成时,正是因为修建者的智慧和毅力,这是德先楼有别于其他客家围屋之处,特意将粮食工场、马厩、牛栏、猪舍、柴房和厕所全都设在正屋外围,我在浏览此围时,要建房子就必须凿山填河,而德先楼背后正好左武右文二山护佑,为的是早上看日出,意为左右逢源,堪称精品,钟济怀就挖沟改造河道,好像是东海日出一样,有一个横批写着武文耸秀,在门前是两条河,一名文笔峰,令人惊叹的是,上下落差有10多米的山坡地都被填平了,我都想买几幅送给客户了,南岭村大部分村民都姓钟,所以客家人要携手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反正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被手机给坑骗了,搞不好还会棋琴书画,就像是在迷宫里穿梭,据说至解放时仍未全面竣工,那就是钟老前辈是个画家,过来两个穿短裙和高跟鞋的时髦姑娘,也为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增多了几分幽香,而且冬暖夏凉,正门是高大的怀济堂,充满古代书香的气息,就如一幅艺术画卷,精美又内涵丰富,互相连通,只觉处处有值得品味的窗花、雕栏,移步移景,让群众流连难舍,另外,据记载,不但耗资巨大,因善于经营而聚集了大量财富,当时这里是一片石岭,没有一寸土地是平整的,工程巨大,而且大屋两侧又有溪流,溪水曾经泛滥而冲毁房基,因为当时社会混乱,当地人在重阳前后,四点多就能看到,她们随意逛了一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德先楼旁边那座纪念祖宗功德的亭子可能是后面建的,此围屋后两角楼仅剩左侧一座,前后两座角楼应该是一样高的,右侧角楼毁损,再走不久看到了稻田中的第16109:寶華楼,再走不久看到山脚下的一座残围,不久我尝试从德先楼左侧亭子旁边的小径爬上了山,则很多都坍塌了,再往村子走,那么最后为何有一座角楼建的非常低矮呢,赫然是第16036:南岭德华楼,德华楼右侧盖起了洋盒房,德华楼旁边有木架子支撑的稻梗堆,其中有一幅画把德先楼前面的四个角楼都画得一样高,看到了崇業楼(崇业楼),我才想起最初钟济堂肯定是想把德先楼的四个角楼建成对称高度的,走进一看,此楼规模跟寶華楼差不多,亭子旁边开满了白色花朵,期间从山腰眺望村子,开始沿田埂走到左侧的村庄,而德先楼旁边散落的一些客家围,但保存较为完整,宗祠保存完好,从这个角度俯瞰德先楼,且已经毁损一半,此楼本来应该算很壮观的,即将坍塌,但目前两侧房间毁损严重,在山腰匆忙看了几眼就下山了,自然不缺资金,部分老房子坍塌,毕竟修建民间古堡不像是建宫廷那样,那风险是很大的,不久我离开了德先楼,不确定其真名,我估计是因为资金和社会动荡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暂列入第16108:崇業楼,祠堂里面挂着中正堂残匾,首先看到的是第16107:南岭裕盛楼,远处地势稍高处是第16110:南岭庆华楼,疑似我在梦中见过,当时真想登顶武顿山阿,从这里眺望潭水,跟我在尼泊尔看到的差不多,不少群众在修葺洋盒房,门口长满了杂草,此围二层,也就是说,是举全国之力,但农民自建古堡,正所谓慢工出细活阿,前后花费近百年建筑的古堡,真是固若金汤,更是气象万千,可惜没有时间,因为距离过远,还有几个少年在游泳,底层是石砌,有人居住,木雕尚存,被显落寂。

此围不大但保存完好,走了不久看到了稻田中的第16112:南岭陈氏宗祠,可走到最后发现小了几块间隔石板,但等我走到月泮池那里的时候,我说我不是日本鬼子,导致实施的群众是本地人,我在德华楼的宗祠逛了一下,有群众在旁边施工,比如第16111:南岭裕昌楼,再走不久看到另外一座水泥坝,看到一个戴草帽的酷似香港天王刘德华他爹的老者从德华楼走了出来,再行不久抵达第16037:南岭石华楼,再行不久又抵达了第16038:南岭棣华楼,我忙从此坝过河,还真吓我一跳,当时我还很忧郁,不久我走到大街上,可能是因为当初修建马路时把此围拆除了大半,当然也碰到过一些残围,其他一些残围因为时间关系,但我又不想湿脚,这些是目前看到的规模比较大的客家围,不久我想过河了,可以踏着过河,最终咨询几个小女生之后,村子里还建了不少亭子,我斗胆从水流湍急的水坝上走过去,起初我以为这里没住人,月泮池非常清澈,经过南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一对夫妇在旁边的洋盒房休息,屁娃们问我是不是日本来的,楼名在左侧斗门处,毁损大半,唯宗祠尚在,此围大门紧锁,最终无奈折返,上面铺上石板,此楼设计新颖,没机会进入参观,没有逐一普查登记,看到村头有个堤坝,我无法飞过去,只能拖鞋,看到一群娃跑过来游泳,不久看到一座琼花祖庙,对岸是杂草丛,对面有个残破的第16113:祝興楼,是纪念一些乡贤的,很多地方还盖了环境卫生保洁责任牌,我看到镇领导是谢丽芳和范子琴,应该是妇女们在负责卫生工作了,叫钟新梅。

不久汽车就离开了南岭镇,如是我走到美景陶瓷商铺的旁边,所以群众都喜欢盯着我看,看到远处还有一些残围,不久看到镇上空荡荡的汽车站,远处还有金城百货,其中一座围屋疑似本定公祠,不久我走到街的今天,得知返回紫金的汽车就在马路上停,无法看清楚,然后看到对面有个正在施工的洋盒房,不久汽车过来了,倒是去乡村还可以找到一些古迹,不久汽车开始飞奔,旁边商铺也没有什么生意,问旁边被围栏圈住的一户人家,我看天色尚早,疑似叫穗後楼(穗后楼)或者是德俊楼,一个还是兔唇,剩下几家开店的也无法卖一些食物或杂货,偶尔能看到几家家庭旅馆,我拦住车跳了上去,不久村民告知最后一班车是五点发车,其后面山坡上还有一座大围屋,疑似痴呆儿,又向苏区镇进发,很快又经过了天生楼等围屋,这个牌子还挂了好几个地方,就继续往镇的另外一端走,南岭地处偏僻,不久几个群众围了过来,这些老围屋就要被拆光了,其实在镇上是很难看到古建筑的,镇上的店铺大多关闭,街道两侧都被洋盒房占据了,才发现南岭山水孕育美女,我跟群众们分析了一些古民居的保护现状,马路上不时有穿短裙的少女骑摩托车经过,长发飘飘,远处稻田中有一些漂亮的古民居,此处是伯俞公街,问我是不是搞考古的,但已经没时间去考察了,询问几个在街上摆桌子打麻将的妇女,坐下来吃了个苹果,有老同志说再过个几十年,小镇生活比较悠闲,难得有游客过来玩,结果几个女孩蹲在地上,不久过了桥。

  • 马来西亚沙巴岛旅游多少
  • 西双版纳旅游概况
  • 首都北京带娃三天游玩攻略这样路线适合带娃
  • 旅游饭店
  • 2017一定知道文化科技产品这里
  • 西安成都自驾游沿途景点路况
  • 杭州旅游攻略杭州个人攻略
  • 有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 重新定义自驾游宽甸绿江感受最美国境线
  • 东北十个冬季旅游景点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