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热点旅游舆情事件分析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2-24 10:27

旅游舆情监控

上海踩踏事件

1.事件概述

2015热点旅游舆情事件分析

”这则微博成为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传播点,2015年1月1日零时31分,2015年1月1日1时26分,成为此次事件的第一条报道,拉开此事件传播大幕,搜狐发布新闻《网传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 警方回复》,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文称:“小编刚才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看到,有游客摔倒后,执勤民警立即赶到围成环岛,引导客流绕行。

相关传统媒体报道为3324篇,相关微博超过13万条,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4万篇,截至2015年1月7日16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舆论关注度走势。

舆论各方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追问也开始呈现爆发之势,媒体前期报道主要集中于对事件本身的惊讶痛心、对逝者表示哀悼以及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探究,舆情焦点开始转向对事件的反思上来,先是@新浪新闻追问:陈毅广场为何聚集大量民众,踩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随着细节的不断披露,灯光秀换地方了是否有人通知。

随后,新华网发文三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风险预防策略是否充分,安全管理手段是否到位,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

《新京报》将事件追问增加到10条:事发时外滩人流量多大,此次踩踏事件如何追责,踩踏是否由“撒钱”引发,特大城市缘何出现踩踏,让事件的舆情热度不断上升,连续的追问,外滩警力配置是否得当,灯光秀转场是否及时通知,交通为何没有管制限流,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为什么遇难者多是女性,伤亡人员如何救治赔偿。

在上海踩踏事件中,绝大部分网友对事件的发生表示痛心,感叹生命之脆弱,纷纷为遇难者祈祷,希望汲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还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造成踩踏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应急预案管理措施,呼吁加大对上海的外来人口的控制与管理,“人多、地少”是发生踩踏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事件发生之前就有网友发言抱怨现场人员拥挤,这次事件正是上海人口负荷过重的体现,管理部门定有失职之嫌,有网友认为,许多网友开始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众多网友哀悼事件中的逝者之余,没有足够的警力维持秩序。

总体来看,上海踩踏事件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及旅游目的地形象都受到很大损害,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3.上海踩踏事件与旅游安全

尽管外滩跨年没有组织活动,针对上海外滩跨年踩踏事件,“没有组织的活动,但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已明确为各级政府,当地政府仍然要对安全负责”,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1月5日在国家旅游局官网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这篇题为《外滩踩踏事件告诉我们什么》的文章刊登于国家旅游局官网显著位置,杜一力在文中表示,因为没有组织活动,所在地政府和上级政府以及主管部门责任感会下意识地放松,但是法律并没有免责。

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明确是各级政府,政府对安全及突发事件负责,非典以前,非典之后,根据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各类安全责任的主体都是经营者、管理者、主办者,这个“负责”从预测、监测到应对处置,这一责任从2003年起首次明确,杜一力表示,是全方位的。

能做的尽量去做,不能做的尽量想到,协调别的部门去做,上海踩踏事件给各级旅游部门一个重要的警示:转型过程中旅游安全管理的机制不能断裂,所有的旅游管理者一直处于对旅游安全惴惴不安的状态之中,旅游安全涉及面宽,杜一力指出,链条长,很难控制,须臾不敢懈怠。

旅游法和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对旅游安全的责任,在旅游安全工作中,旅游安全工作机制不能断裂,也都是旅游部门需要尽责和主动建议的,旅游部门的作用是明显需要的,必须知道“管不到位要担责”的责任所在,在执行旅游法或者转移假日办的职能过程中,旅游法规定的旅游目的地风险提示制度、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和咨询服务、旅游应急预案,杜一力强调,但是能否以游客为中心,根据旅游者流动和活动的规律提供卓有成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景区流量控制以及舒缓城市客流压力,必须调整“管多了怕沾包”的心态,否则事故就会在这种转型之中出现。

作为一个与旅游安全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上海踩踏事件也给中国旅游界敲响了警钟,杜一力的文章被几乎所有主流媒体所报道,并被上万家网站转载,产生了巨大影响。

  • 杭州出发高铁旅游线路全攻略史上最全
  • 爱家乡昌吉微笑新疆系列活动启动
  • 旅行日记六日安徽浙江上海南京
  • 深圳亲子游玩好去处持续更新
  • 山东高唐传统文化扮靓美丽乡村
  • 漳平市旅游委招标采购信息
  • 谷岳世界可能毫无意义可以人生值得
  • 童游六月2017看到东欧五国
  • 沁县旅游景区标识牌设计方案
  • 舟山嵊泗海岛滩浒岛值得旅游一看海景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