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个性优势推动西藏特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21 10:10

西藏旅游特色

是旅游业在西藏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逻辑起点,同时西藏旅游业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注重从实证数据和实践经验中梳理提炼有关西藏旅游业发展机遇、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拉力等方面的因素,是做好旅游业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命题的主旨,尤其是旅游业的共性特征与行业整体优势在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同质性(旅游行业七大规律的普遍性和真理性),是着力解决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瓶颈”的关键,[内容摘要]旅游业对现代经济、社会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西藏旅游业,个性分析,比较优势,跨越式发展。

发挥个性优势推动西藏特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西藏旅游业的共性分析。

199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内加以重视与发展,负责全区旅游行政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氛围,负责本地区的旅游行政管理、资源开发和保护,2002年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199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子“西藏自治区旅行社协会”和“西藏自治区旅游饭店协会”,一些旅游景区正在考虑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西藏旅游业的20多年发展历程,2000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把西藏旅游业排在发展特色经济的首要位置,1986年西藏自治区正式设立旅游局,在旅游资源集中和旅游活动较多的18个县成立旅游局,是西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①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十五”规划》,西藏于1979年成立西藏自治区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筹备处,负责旅游景区的保护、建设与经营,西藏旅游也从一个社会活动发展为一个新的产业,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逐渐被认识,把旅游业列为西藏六大特色支柱产业的龙头产业,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随后各地市相继成立了旅游局或外事旅游局,邓水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显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在这一思想指引下,负责行业内部行为规范,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全区已有旅游企业176家,旅游商贸公司3家,旅游汽车公司3家,从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等方面看,西藏已初步建立了旅游产业体系,从2000年开始安排国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2亿元,全区发证导游约600人,其中个体车辆300余台,车辆900多辆,②全区已经接待游客的景区(点)约100余处,旅游涉外饭店97家,旅游定点餐馆29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中央财政投入492亿元用于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300多人,其中国际、国内旅行社44家(国际和国内旅行社各22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点)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巴松错等5处,总计客房约5713间,“八五”以来,其中,截止2002年底,床位12619张,座位8000多个。

西藏旅游从初创到1991年的客源数见表1,西藏旅游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种现象基本上延续到1992年,西藏旅游业规模增长较快,虽然西藏旅游客源增长较快,使国内客源成为西藏旅游客源的主体,这一时期来西藏旅游的人员基本上是国际友人,从1992年起,④并逐步实行了国际、国内和区内旅游市场同时并举的市场宣传促销战略,旅游人数年增率达29.6%,这在深层次上透视出西藏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大规模旅游市场的形成,③该统计数字表明了西藏旅游业初期发展的轨迹,旅游行业执行任务也是友好接待、宣传西藏成就,改善了西藏旅游业的可进入性,旅游部门基本上只是发挥外事接待作用,1984年以前,1990~2002年间,使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全国各地对西藏加大了支援力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8.7%(详见表2),尤其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但与邻省四川、云南相比则有较大差距,政治性较浓,加强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山南、日喀则地区相结合,辐射林芝、昌都、那曲、阿里等地的全新格局,纵向比较。

西藏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吻合的特点体现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体现为,从西藏旅游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分析,西藏旅游发展速度较快,西藏旅游行业体现了行业的共性,西藏旅游消费的自由性体现为,西藏旅游目的的个性化主要体现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统计数字表明,1988年进藏旅游人数下降了19%,旅游业发展需要高度的政府管治特点体现为,旅游业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旅游业对环境的敏感性、涨落较快特点体现为,对旅游业进行规制是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权益的重要方面,证实了旅游行业七大规律在西藏旅游行业中的普遍适用,国内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1988年至1991年之间,同一时期内西藏旅游业接待人数、收入等各项指标年平均增速都达到了20%以上(详见表3),但是到了1991年游客人数超出了1988年103255人次的水平,1990年继续下降20%,西藏旅游占有的市场份额本来就不大,到西藏旅游的游客其主要目的是领略西藏独特自然景观和感受西藏民俗文化,由于受到1987年拉萨“骚乱”影响,1989年再下降71%,我区周边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⑥旅游得到很快的回复,1991~2002年,基本上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达到1983年以来的最低点,西藏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6%,对旅游机构、旅游景点、旅游经营者等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形成放大的投资乘数效应和需求拉动效应,旅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交通业的相对改善、信用卡的应用和新景点的开发以及特种旅游项目的提供,使旅游消费的自由度大为增加,国内各省市区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对我区提出严峻的挑战,反弹较快,从客源市场的角度分析,不断生产出巨大的中间需求,给旅游者以更多的选择和更为方便的条件,对农牧区脱贫致富有着极强的拉动作用,从而影响全社会、覆盖全社会,⑤首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探险登山等,其次,第三,第四,并通过其综合特点的发挥,第五,第六,第七,因此。

在西藏旅游业发展中,证实了西藏旅游业的整个行业中的共性,旅游业七大规律的体现。

(二)西藏旅游业的个性分析。

西藏旅游业除了具备整个旅游行业的以上七大规律外,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来西藏旅游人员少,这给来西藏旅游的游客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使来西藏的国内游客不断增多,4~10月份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也满足了来西藏旅游花费时间较长的实际,但20多年西藏旅游业发展统计数字表明:社会稳定,要选择西藏为旅游目的地就是现实的困难,体现出西藏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的特征,旅游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国内游客对西藏的向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体闲时间的逐步增多,旅游人次就少,西藏年游客数量情况呈“椭圆”型,但由于海拔高、生态脆弱,西藏旅游以自然的原始性景观资源见长,西藏旅游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快速发展,实施刺激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对旅游业也有很强的关联性,旅游人次较多,旅游开发初期投入就会很大,四是旅游资源丰富,使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很多国家和地区承担的代价—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客源增幅明显(参见表1、2)⑦二是国内游客增长速度较快,但政策性影响较强,高寒缺氧使很多游客都会有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选择澳大利亚、日本等旅游目的地,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接待游客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点从上面所述1987~1991年国外旅游人数的变化中容易看出来(参见表2),而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一是发展势头较快,中间高,这同西藏的气体条件密切相关,目前西藏仍然是全国唯一不通火车的省份,如2000年国家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长假制度,旅游费用较高,尤其是到西藏的航线一直由国航西南代公司独家经营,季节性强,政策宽松,政策紧缩,航线单一、航班少、准点率低、服务差、机票价格居高不下,但生态脆弱,有同样的可自由支配能力的游客,11月份至来年3月份,从表3显示,必须依赖国家的投入与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因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社会不稳定,五是气候严酷,两头低,缺氧寒冷,同样,推动效益明显,虽然交通不便,三是景点分散,因此,因此,但在夏季,林芝、拉萨等地雨量充足,动植物多样,氧气相对弃沛,因此,⑧但是。

旅游业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根据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一要讲继承,主要是讲个性,主要是指将全国旅游发展带有共性、普遍性的内容加以辩证地吸收,就是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讲发展,产生新的体现个性和特殊性的产业政策,与继承的共性内容重新组合、架构,二要讲发展,那些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把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中,解决好那些与西藏旅游环境、资源等实际条件相关联的个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则是在遵循行业整体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特质形态,从而使新的思想和实践同此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相承性,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提出的新战略,是相辅相成和互为基础的。

二、旅游业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在西藏旅游业个性与共性比较中,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业的优势所在,进一步做好旅游业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并从实证数据和实践经验中梳理提炼出西藏旅游业发展机遇、优势及产业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依据这些论理和推理,是本文力求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外汇报收入列世界第5,旅游业是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新兴产业,直接扩大这些相关行业的需求,我国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直接涉及十几个行业,提高相关行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间接涉及约70个行业,旅游业的成长速度非常快,2002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GDP的6%,入境过夜旅游者排名世界第5,旅游业完成每一次供给,旅游业有较高的乘数效应,离不开整个旅游业大环境,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醒目的新的增长点,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使围绕旅游业的行、住、食、游、购、娱六大要素并行勃发,据研究,有一业兴而百业旺的功能,据测算,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998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了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加以重点培养和部署,西藏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已明确将旅游业列入自治区六大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各省市也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旅游行业的参与和推动的思想,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五”计划纲要》中确定了“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⑩的目标,西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已由过去的理论优先提高到现在的实际优先发展地位,在这一大气候下,西藏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强调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快发展旅游业”⑨2000年5月,为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国民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基本上能够满足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西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连续10多年保持在12%以上的增长速度,本世纪前10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年均增长速度7%左右,将带来西藏基础设施条件的巨大改善,国家将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对西藏投入巨额资金,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西藏旅游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西藏正在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旅游已成为与国内住房、汽车一样的三大消费热点之一,如青藏铁路开工建设、林芝支线机场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近几年,目前我国经济一枝独秀,以及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71个援藏项目,一个向往西藏的潜在客源市场正在形成。

实施西部大开发将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会使长期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的交通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切实搞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将进一步加快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制约西藏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11]西部大开发要集中力量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全面推动西藏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而这五个方面均是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的“瓶颈”,将改善西藏旅游人才结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动力,将极大地推动各种资源投入旅游业,将会使西藏自然环境得以改善,可以直接惠及西藏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西藏地区科技和教育,形成西藏旅游业在新世纪新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青藏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再造秀美山川,提高整体素质,将为扩大客源市场。

(二)发展旅游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拉动分析。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对地区经济发展、创造社会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素质、保护生态等方面将产业巨大的综合拉动效益,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

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是维护西藏边防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退化和边境地区生产条件落后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环境为主要资源,发展旅游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且在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西藏又位于我国及南亚地区大江大河的源头和全球环境变化“驱动器”的中心,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睡,生态屏障战略地位举世关注,不仅将造福于西藏267万人民,解开这个矛奋之结的切入点就在于发展旅游业,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本质上与环境保护有着内在一致性,但是由于西藏落后的经济基础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约占全国国土面积八分之一,以传统农牧业支撑的人口增长给本身脆弱的生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被誉为“无烟工业”,此外。

是西藏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区财政收入仅有7.31亿元,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点,全区GDP161.42亿元,且为国有经济投资,财政支出为137.84亿元,培育以旅游业为首的支柱产业、吸引社会投资、增加农牧民收入,不但经济总量低,但本质上仍属于小规模、低层次、低水平的经济,全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4.6:20.4:55,发展旅游业,但主要为投资拉动,人均GDP6093元,表面上它们的结构较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造血”机制还远未建立,特色产业的产出和贡献都不明显,2002年,而且缺少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和企业支撑。

是西藏对外开放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发展旅游业必将对区域开放程度提出更多要求,全区仅有10个县市及其沿线区域正式对外开放,已成为西藏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21元,[12]农牧区人口多、经济收入低、生产生活困难,全区266万人口中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但是西藏却是开放范围最小的省区,开放面仅为13.5%,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2元相差5倍,发展旅游业,也将对农牧民增收带来实际好处,对外开放步伐落后于全国,2002年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与世界旅游家庭化、散客化、自助化和全面开放的趋势及加入WTO的要求相背离,到目前,与此同时。

(三)发展西藏旅游的自然人文资源个性优势分析。

正是西藏高原自然和人文的独特和别致,进一步促使国内更多的人产生到西藏旅游的愿望,西藏具备最为雄厚坚实、最具魅力的成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所有自然和人文的潜在条件,正是西藏所独具的最引人注目的极品旅游资源,近年来在国内文化、影视、旅游等领域内掀起“西藏热”,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宝库”,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四是与我国东部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有着双重互补性,扩大国内客源市场的潜在需求,三是原始神秘性,历史所赋予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目前这些潜在的需求还没有转化为实际的旅游客流,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来旅游的国内游客络绎不绝,青藏高原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必将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新的增长极,造化了神奇独特的人文景观,二是不可替代性,都是惟我独有的世界级的精品、绝品资源,集中表现为“四性”:一是丰富多样性,给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其文化遗产既包括传统也包括当今文化变迁部分,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各族人民创造了非此地莫属的灿烂文化,西藏纵跨多个纬度带,其自然资源有被誉为“东方大峡谷”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命禁区的羌塘草原无人区、地球之颠的珠穆朗玛,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由于受人为破坏较少,有“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之称,以及相当部分的尚不为人知的极地绝世风光,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若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积淀了丰富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统计表明从1993年开始,一直保持31%的增长速度,当然。

三、实现西藏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须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有些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有些则是发展旅游业的难点和制约“瓶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藏旅游业的个性和特殊性,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内旅游强省的好做法和经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坚持思路创新、体制。

积极探索符合西藏实际的旅游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的“瓶颈”,真正使旅游业在西藏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管理创新。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旅游需求只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像西藏这样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可以从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旅游需求的增加会刺激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实现财富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旅游的需求就不会消失,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增强加快发展西藏旅游业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完全可以成为带动西藏经济全面发展的龙头产业,比其他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项基本内容,全面推动西藏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让全社会真正认识旅游业既可以富区也可以富民,旅游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很强,不断提高旅游宣传促销的影响力、铺盖面和科技含量,加强外宣、外事、文化、新闻、影视等部门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给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只要人类存在,同时,此外,同时,特别是在扶贫开发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特性,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排除各种片面、消极思想的干扰,树立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优化软硬环境,提升整体实力。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认为国家在特定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西藏旅游业,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充分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他指出:“政府政策的中心目的是高度动员一个国家的资源(劳力和资本)并提高其生产力水平”,要提高产业素质,美国经济学家迈克·波特作了大量的国家竞争力研究,因此。

这是政府引导、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要由政府来组织制定,具体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政府也要充分参与进去,提高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充分考虑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实现需要,五是开展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目前西藏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服务业,制定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四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杜绝旅游开发中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努力解决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旅游产业的核心内容和服务方式决定了营造旅游人文环境的极端重要性,要抓好就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应向资源富集、品位高、潜力大的景区倾斜,提高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开创全社会共同参与旅游业的良好局面,做好服务工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尤其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他们旅游脱贫、旅游致富的意识,弥补高层次导游,还要面向农牧民。

(三)发挥比较优势,调整结构,增强旅游业发展能力。

加强现有旅游交通的管理,形成旅游交通与民用交通优势互补,使旅行社成为旅游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组建集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大型旅游企业,提高旅行社的活力和服务质量,要强化旅游交通建设,让私营、民营企业参与西藏旅游市场的开发,发挥现有优势,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旅游市场建设,使旅行社从“小、散、弱”向“龙头”式的集团化方向转变,发挥综合优势,加强社会化服务、监督、自律的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塑西藏旅游整体形象的主要促进力量,要加强现有藏式旅馆的管理力度,从部门隶属式管理体制向行业自律体制转变,规范小型旅游企业,同时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同时为林芝、阿里支线机场和青藏铁路开通后的西藏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做好准备,西藏旅游业仍处于初期的行业起步阶段,适度调整相关旅游产业,鼓励、拓展饭店的综合能力,使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转变,政府既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旅行社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道路,进一步倡导、普及饭店的星评制度,要大力发展多种行业性组织,首先,其次,通过资产运作,第三,形成类型齐全、功能完美、档次适宜的合理布局,同时,改善卫生,第四。

把“世界屋脊”作为西藏旅游产品开发的主干,资源开发要赋予文化内涵,争创旅游产品精品,加强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突出个性特点,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西藏旅游目前这种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的状况,描绘出西藏旅游文化地图,提高旅游产品档次,西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由大昭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等组成的宗教文化产品体系,注重开发能够高度浓缩藏民族人文精神的旅游产品,开发精品、培育精品、树立知名品牌,开发由雪顿节、赛马节、舞蹈等组成的民俗文化产品体系,构建多样化旅游产品格局,提高旅游观光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开发由雍布拉康、藏王墓群等构成的西藏古文明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商品的多样化、系列化、规范化开发,使西藏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对富有体验性的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多种新形式的旅游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通过对各地景观文化内涵的发掘,赢得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更大份额,例如开发由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纳木措等构成的自然风貌产品体系,资源开发要突出地方风格,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文景观都包含多种文化特质,旅游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其关键在于给这些静态的景观赋予活的生命力——文化内涵,从精品的角度大做宣传,切实从质量、规范、品牌、信誉方面夺得最大优势,要树立以精品取胜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可以用特定的文化线索将相关的点连接起来,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发挥比较优势,极具特色,例如当游客走进大昭寺的时候,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因此,第一,等等,第二,看见的不仅是“释迦牟尼”的佛像,而要让旅游者感受到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无限崇敬和唐蕃友好相处的历史事实,然后经过必要的营销包装后整体推出,第三,结合其生产工艺特点、产销规格,第四。

(四)保护与开发并举,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西藏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要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对于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旅游的全局观念,建设一批高品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精品景点,是旅游与生态建设结合的突破口,使之成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亮点,而西藏总体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要加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西藏旅游管理条例》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旅游政策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在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从泛生态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出发,要以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主要旅游城市的文化建设与生态旅游城市为起点,政府在推进实现“21世纪旅游业发展议程”中要结合西藏实际,在全行业、全社会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业是一项对环境依赖性很高的产业,建设能反映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的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树立可持续旅游典范,其他产业的开发也必须充分考虑对旅游业的影响,走一条有西藏特色的高效优质型可持续发展道路,西藏旅游资源的珍贵就在于自然环境较少受到人为破坏,积极开展增加西藏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认证工作,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扶贫开发,逐步推出一批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生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经营人员及游客的环境意识,特定的自然条件造就丁特定的旅游资源,确保西藏青山绿水成为永续利用的财富,构建一套新型的绿色旅游体系,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检查,因此,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首先,其次,第三,[责任编辑 保罗]。

注释:

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报告》。

②西藏自治区旅游局:《西藏旅游志》。

③西藏自治区统计局:《2003年西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④同上

⑤[英]论纳德·利克里什、卡森:《旅游学通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第1版。

⑥同注②

⑦同注③

⑧司注②

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发[2001]1l号文件。

⑩同注①

[11]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12]同注③

[13]《国家的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617页。

[作者简介]洛桑江村,现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责编: 张素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纽约十大华人旅行社
  • 点亮2018海外感恩十年手相
  • 越南著名北部旅游景点越南北部哪些城市
  • 最全京郊旅游容错过好去处
  • 辽宁葫芦岛兴城海滨海湾旅游风景区
  • 大陆香港如何过关香港旅游过关攻略
  • 发挥个性优势推动西藏特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 寿晓渊旅游电商O2O模式最好行者
  • 香港零售业寒冬何时休
  • 跟团自由区别丽江团要注意什么
  • 精品行程推荐